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知识点鸭丨辩证否定——“对于不懂黑格尔语言的读者,我们将告诉他们一个神圣的公式”

2023-07-10 17:30 作者:哲学考研研究所  | 我要投稿


/辩证否定 /

辩证否定是马克思哲学对黑格尔的观念论辩证法做出唯物的颠倒之后得到的真正合理性因素。在黑格尔那里,这是一种通过异化而实现自身,并通过承认这种异化不过是自己本身的自由表现而恢复其自我统一的逻辑过程的辩证法。黑格尔在《逻辑学》中表述到“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或者说,在否定的东西中把握肯定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否定观的黑格尔式前奏,那么后者是如何变奏并谱写了唯物版本的多元决定的辩证否定观呢?且听鸭鸭分解。

Part.1 原典寻踪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继承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劳动异化的分析,将共产主义的理想建立劳动的否定之否定上,这一公式可以简单地描述为原初的自主活动(正题)——物质生活作为目的与物质生活的生产(异化劳动)作为手段的分离(反题)——物质生活的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和自主活动的实现(合题),“现在它们互相分离竟达到这般地步,以致物质生活一般都表现为目的,而这种物质生活的生产即劳动(它现在是自主活动的唯一可能的形式,然而正如我们所看见的,也是自主活动的否定的形式)则表现为手段。”


出版于1847年4月的《哲学的贫困》则通过批判蒲鲁东所谓的“无人称的理性”进而解剖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原则,但在这里马克思是以一个辛辣的嘲讽者的角度调侃了建立在想象的主体的想象活动基础上的辩证否定观,他认为“假如在黑格尔主义方面我们具有蒲鲁东先生那种大无畏精神,我们就会说,理性在自身中把自己和自身区分开来。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无人身的理性在自身之外既没有可以安置自己的地盘,又没有可与自己对置的客体,也没有自己可与之结合的主体,所以它只得把自己颠来倒去:安置自己,把自己跟自己对置起来,自己跟自己结合——安置、对置、结合。用希腊语来说,这就是:正题、反题、合题。对于不懂黑格尔语言的读者,我们将告诉他们一个神圣的公式:肯定、否定、否定的否定。


在同一篇文献中,马克思进一步批判了蒲鲁东的“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问题,并深刻剖析了理性的正反合的自我安置以及范畴、群、系列和体系的自我构筑问题,“但是理性一旦把自己作为正题安置下来,这个正题、这个思想就会自相对置,分为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即肯定和否定,‘是’和‘否’。这两个包含在反题中的对抗因素的斗争,形成辩证运动。‘是’转化为‘否’,‘否’蒋化为‘是’。‘是’同时成为‘是’和‘否’,同时成为“‘否’和‘是’。对立面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互相均衡,互相中和,互相抵消。这两个彼此矛盾的思想的融合,就形成一个新的思想,即它们的合题。这个新的思想又分为两个彼此矛盾的思想,而这两个思想又融合成新的合题。这种增殖过程就构成思想群。同简单的范畴一样,思想群也遵循这个辩证运动,它也有另一个与自己矛盾的群为自己的反题。从这两个思想群中产生出新的思想群,即它们的合题。


然而蒲鲁东将黑格尔的神秘辩证法投入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事实上没有达到合题即否定之否定的高度。马克思批判到“正如从简单范畴的辩证运动中产生一样,从群的辩证运动中产生系列,从系列的辩证运动中又产生整个体系。把这个方法运用到政治经济学的范畴上面,就会得出政治经济学的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换句话说,就会把人所共知的经济范畴翻译成人们不大知道的语言,这种语言使人觉得这些范畴似乎是刚从充满纯粹理性的头脑中产生的,好象这些范畴单凭辩证运动才互相产生、互相联系、互相交织。请读者不要害怕这个形而上学以及它那一大堆范畴、群、系列和体系。尽管蒲鲁东先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爬上矛盾体系的顶峰,可是他从来没有超越过头两级即简单的正题和反题,而且这两级他仅仅爬上过两次,其中有一次还跌了下来。”在马克思看来理论的生产联系与交织应当是与现实的内容相关联的,范畴应当是一种内容的辩证运动,而不是预先被简单范畴的辩证运动——群的辩证运动——系列的辩证运动——体系的辩证运动暴力地规定的。这种蒲鲁东式的辩证否定根源于不纯洁的人类理性和世界的遭遇“人类理性最不纯洁,因为它只具有不完备的见解,每走一步都要遇到新的待解决的任务。人类理性在绝对理性中发现的以及作为第一个正题的否定的每一个新的正题,对它说来都是一个合题,并且被它相当天真地当做一个任务的解决。”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辩证否定观进行了唯物的改造并运用于说明资本主义定在的必然灭亡的问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否定,是它自己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而造成的。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在自由劳动者的协作的基础上和他们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上来重新建立”但这种唯物的否定之否定绝不是建立在范畴的辩证运动基础上对现实的描摹,而是建立在对所有制结构的分析基础上对否定性的现实力量的把握。”


这一点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被重点拿出来论述公有制——私有制——公有制的否定之否定。“在已经经历了一定的原始阶段的一切民族那里,这种公有制在农业的发展进程中变成生产的桎梏。它被废除,被否定,经过了或短或长的中间阶段之后转变为私有制。但是在土地私有制本身所导致的较高的农业发展阶段上,私有制又反过来成为生产的桎梏——目前小土地占有制和大土地占有制方面的情况就是这样。因此就必然地产生出把私有制同样地加以否定并把它重新变为公有制的要求。”


Part.2 原理伸展

首先要指出:辩证的否定不仅包含肯定的否定,而且包含否定的否定,即否定之否定。由此将辩证的否定观引申到作为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其次要答出来《反杜林论》中辩证否定规律的论述,否定之否定“是自然、历史和思维的一个极其普遍的、因而极其广泛地起作用的、重要的发展规律”。这不仅说明了这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还说明了其作用的范围和条件。


然后要简述否定之否定的含义: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本质上都是矛盾的发展过程,而矛盾的发展过程都要经历从潜在到展开及尖锐化再到矛盾解决这样三个阶段。事物的矛盾运动决定了事物的发展必然表现为否定之否定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三个环节、两度否定实现的。


否定之否定的三个环节是指,事物发展过程必然经历的三个阶段,即矛盾的开始、展开和解决;两度否定是指,矛盾的展开对开始的否定,即对立的尖锐化对矛盾潜在阶段的否定,以及矛盾的解决对矛盾展开的再否定,即结果对对立尖锐化的否定。


每一具体事物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发展环节和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呈现出多样性,但是,从其内部对立面的转化看,发展的过程都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都经历了矛盾潜在状态向矛盾尖锐化状态的转化,以及矛盾尖锐化向矛盾解决的转化。


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重复性的统一,表现为螺旋式或波浪式的发展过程。结果、新事物把起点、旧事物的一些因素以改变了的形式肯定下来,从而使“高级阶段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使得发展“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归”,使得整个运动仿佛是回到出发点。实际上,这是在更高的阶段并以改造过的形式再现低级阶段的某些特点。否定之否定规律,使发展成为继承与破坏、前进性与重复性的统一,表现为螺旋式或波浪式的发展过程。


Part.3 考情概说

“辩证否定”是马哲的一个大热门考点,考察频率3颗星★★★


其最重要的考法就是作为名词解释或简答单独考察含义,如中南大学23年马哲名词解释第五题,湘潭大学23年马哲简答第五题,云南大学23年马哲简答第一题,北京师范大学23年马哲论述第二题,北京市委党校23年马哲名词解释第一题,东北师范大学23年马哲论述第三题,辽宁大学23年马哲名词解释第五题。


第二种考法是考察对辩证否定的理解,有时会结合原著考察,如南京师范大学23年马哲论述第三题;首都师范大学23年马哲简答第一题考察否定之否定与肯定的区别等等。


同学们在面对这一问题时要注意在作答“否定之否定”或“辩证否定”相关知识点之外是否要提及其他两大规律,以及是否要在先解释肯定和否定本身的哲学含义,把握住“事物发展过程就是否定之否定过程”这个核心。在结合原著作答过程中则要注意辨认篇目,考虑是否要回溯到黑格尔的相关知识背景进行作答。


知识点鸭丨辩证否定——“对于不懂黑格尔语言的读者,我们将告诉他们一个神圣的公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