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知识全集,内容包括:物质与微观粒子、原子、元素、化学式、化合价、相对质量、空气、氧化反应与氧化物、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物质的变化、酸、碱、盐、四大基本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与中合反应、离子的检验、指示剂与pH试纸、常见金属元素、置换反应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机物、物质溶解性
一、物质与微观粒子
1、道尔顿在1803年提出原子概念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4、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于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5、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6、分子的种类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 一滴水由10^21个水分子构成,用中性笔写的一个句号由10^18个碳原子构成
一个氢原子的重量为1.674×10^-27 kg
一个氢分子的重量为3.348×10^-27 kg
二、原子
1、汤姆森在1897年发现了原子内有电子
2、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核式结构模型
3、波尔在1913年改进了核式结构模型
4、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5、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6、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7、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8、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9、核电荷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10、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叫元素
11、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特例:氕(氢的同位素)
12、元素是种类,不可数;原子是个体,不是种类
13、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叫同位素
14、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集团
15、阴离子带负电,阳离子带正电
三、元素
1、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2、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3、元素的分布
a地壳:氧48.60% 硅26.30% 铝7.73% 铁4.75% 钙3.45% 钠2.74% 钾2.47% 镁2.00% 氢0.76% 其他元素1.20%
b人体:氧65% 碳18% 氢10% 其他元素7%
c海水:氧85.5% 氢10.7% 氯2.0% 其他元素1.5%
4、元素符号
氢 H 氦 He 锂 Li 铍 Be 硼 B
碳 C 氮 N 氧 O 氟 F 氖 Ne
钠 Na 镁 Mg 铝 Al 硅 Si 磷 P
硫 S 氯 Cl 氩 Ar 钾 K 钙 Ca
锰 Mn 铁 Fe 铜 Cu 锌 Zn 金 Au
银 Ag 碘 I 钡 Ba 汞 Hg 铅 Pb
5、元素符号的意义
a一种元素
b一个原子
c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固体单质(除碘外)
d如果符号前有数字,只表示几个原子
6、元素周期表 [俄]门捷列夫


7、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同周期:
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变大
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变小
同族:
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一直增大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四、化学式
1、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2、单质化学式写法:
首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然后在符号的右下角标上数字
化合物化学式写法:
首先按顺序写出元素,然后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标上数字
3、化学式的意义:
a一种物质
b一个分子
c如果化学式前有数字,只表示几个分子
4、离子符号:在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5、常见离子符号
氢氧根:OH - 硫酸根:SO4 2-
硝酸根:NO3 - 碳酸根:CO3 2-
碳酸氢根:HCO3 - 铵根:NH4 +
亚硫酸根:SO3 2- 磷酸根:PO4 3-
高锰酸根:MnO4 -
五、化合价
1、常见离子化合价
氢氧硝酸负一价,碳酸硫酸负二价。
碳酸氢根负一价,高锰酸根负一价。
亚硫酸根负二价;磷酸根,负三价!
2、常见元素化合价
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
氟负一,氧负二;铝正三,硅正四。
铜正一正二价,铁正二正三价。
硅正四负四价,氮磷负三正五价。
氯溴碘负一正五七价,硫负二正四六价。
碳负四正二四价,锰正二四六七价。
六、相对质量
1、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原子的质量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3、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实际质量除以一个碳—12原子的1/12
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相对质量之和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常见元素相对质量
氢1 碳12 氮14 氧16 钠23 镁24 铝27 磷31 硫32 氯35.5 钾39 钙40 锰55 铁56 铜64 锌65 银108 碘127 铂195 金197 汞201 铅207
5、常见物质相对分子质量
水H2O 18
二氧化碳CO2 44
氧气O2 32
一氧化碳CO 28
氯化钠NaCl 58.5
氢气H2 2
碳酸钙CaCO3 100
空气( 混合物) 29
过氧化氢H2O2 34
二氧化硫SO2 32
臭氧O3 48
氯气Cl2 71
七、空气
1、空气成分:氧气21% 氮气78%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水蒸气和尘土0.03%
2、氮气:一种无色、无味、性质较不活泼的气体
用途:灯泡充氮,食品充气包装,*******,冷冻剂
3、二氧化碳:一种密度比空气大、无色、无味、性质不活泼的气体
用途:光合作用,人工降雨,保藏食品,制作纯碱、尿素、汽水、灭火器
4、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用途:医疗麻醉,激光技术,保护气,制作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人造小太阳,制冷
氧气:不易溶于水,常温下1升水能溶解30毫升氧气,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克/升,在压强10100帕、-183℃时液化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凝固成雪花状蓝色固体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用途:供给生物呼吸,助燃剂
八、氧化反应与氧化物
1、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2、在氧化反应中氧气具有氧化性
3、氧化性:反应过程中能提供氧的性质
4、有氧化性的物质叫氧化剂
5、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6、爆炸:在有限空间内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
7、物质在缓慢氧化时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会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经点火,也会自己燃烧,这种现象叫自燃
8、着火条件
a有助燃剂
b温度达到着火点
c物质是可燃物
9、破坏着火条件的任何一个条件都可以灭火
10、常见氧化反应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b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浓厚的白烟
e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九、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1、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化合反应
2、由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3、在化学反应中,只改变反应速度,不改变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的一种物质叫催化剂
4、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
5、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6、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a反应物和生成物
b反应条件
c物质之间的比例
7、化学方程式写法
首先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然后配平,最后标注反应条件和物质符号
十、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伴随着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3、化学性质是化学变化的根本原因
十一、酸、碱、盐
1、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2、酸在水中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
3、酸的通性
(1)酸能使指示剂变色
(2)酸能与碱反应〖酸+碱=盐+水〗
(3)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酸+金属=盐+氢气〗
(5)酸能与盐反应〖(强)酸+盐=(弱)新酸+新盐〗
4、酸的个性
(1)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叫盐酸
(2)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37%~38%)和浓硝酸都具有挥发性
(3)浓盐酸敞开放置会产生白雾,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4)浓硫酸和硝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5)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成水,所以它有脱水性,浓硫酸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具有吸水性
*脱水性是化学性质,吸水性是物理性质
(6)稀释硫酸
把硫酸沿杯壁或玻璃棒倒入,并且不停搅拌,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因为水倒入硫酸中会造成液体飞溅

如果硫酸溅到皮肤上,要先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严重时应立即送医院
(7)硝酸、硫酸、盐酸都要密封保存,硝酸要放在棕色瓶子中
5、碱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只有氢氧根离子
6、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
(2)碱能与酸反应
(3)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可溶)碱+非金属氧化物=盐和水〗
(4)碱溶液能与盐反应〖(可溶)盐+(可溶)碱=新碱+新盐(新盐、新碱中有一种是沉淀)〗
7、碱的个性
(1)氢氧化钠(又叫烧碱、火碱或苛性钠)是白色固体,易潮解,有腐蚀性,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热量,能溶解有机物,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2)潮解:暴露在空气中的某些固态物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表面潮湿而逐步溶解
(3)氢氧化钙(俗称石灰粉、石灰浆、熟石灰或消石灰)它的水溶液叫石灰水,氢氧化钙是微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粉末,具有腐蚀性
8、盐是酸与碱反应的生成物,是酸根阴离子与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9、食盐是盐,盐不一定是食盐;
盐是晶体,晶体不一定是盐。
10、几种常见的盐
(1)碳酸钠(又称苏打、纯碱),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2)碳酸钙(俗称大理石、石灰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它是一种难溶的盐
(3)氯化钠(又叫食盐)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是重要的食物和化工原料
11、盐的通性
(1)盐能与酸反应
(2)盐能与可溶碱反应
(3)盐能与盐反应〖(可溶)盐+(可溶)盐=(可溶)新盐+(不可溶)新盐〗
十二、四大基本化学反应
1、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
3、复分解反应
4、置换反应
十三、复分解反应与中合反应
1、由于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新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合反应
3、中合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其中一种
4、中合反应实质:酸的氢离子与碱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十四、离子的检验
1、氯离子的检验
向待测液体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液体中有氯离子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向待测液体中滴加稀盐酸,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液体中有碳酸根离子
3、铵根离子的检验
用碱液与待测液体混合,若生成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液体中有铵根离子
4、氢氧根与氢离子的检验用指示剂或pH试纸
十五、指示剂与pH试纸
1、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
2、常用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颜色
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中性呈紫色。
酚酞遇酸无色,遇碱变红,中性呈无色。
蓝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
3、pH试纸使用方法
先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体滴在pH试纸上,然后将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出pH值。
十六、常见金属元素
锂Li 钠Na 镁Mg 铝Al 钾K 钙Ca 钛Ti
铬Cr 锰Mn 铁Fe 镍Ni 铜Cu 锌Zn 铯Cs
钡Ba 钨W 钯Pd 银Ag 锡Sn 镭Ra 铱Ir
铂Pt 金Au 汞Hg *Tl 铅Pb 铋Bi 铀U
十七、置换反应与金属活动性顺序
1、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2、金属活动性顺序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3、置换反应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十八、有机物
1、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
2、甲烷具有可燃性,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3、有机物是很好的溶剂
4、常见的有机物
甲烷 CH4 乙炔 C2H2 丁烷 C4H10 丙烷 C3H8 葡萄糖 C6H12O6 醋酸(乙酸)CH3COOH
十九、物质溶解性口诀
钾钠钡钙铵碱溶,钾钠铵硝盐全溶。
盐酸盐除银不溶,硫酸盐除钡不溶。
其余盐类均不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