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援外培训项目“苏里南外交官研修班”圆满结束

2022年10月17日到11月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的国家级援外培训项目“苏里南外交官研修班”圆满结束。来自苏里南总统办公室、国会、司法警察部、经济事务部以及外交、国际贸易和国际合作部等多个部门的学员参加了为期三周的线上培训。


本次培训设置了16次课堂讲座、8次交流座谈与5次“云参观”专题活动,学院多位老师围绕中国国情与国家治理、中国政治与经济、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外交政策、世界政治与全球治理等主题进行讲解,涵盖了多个兼具学理内涵和现实意义的议题,并与苏方学员进行了友好深入的探讨。在交流中双方都提出很多具有启发性的观点,苏方学员表示收获颇丰。

在中国国情与国家治理方面,李庆四老师介绍中国国情概况与我国防疫成就;冉冉老师分析了中国环境政治、环境治理历程与实践等内容;吕杰老师从结构转型和制度政策变化两方面讲解了中国农村治理的演变;郑云天老师分析了当前变局下中国共产党的角色;刘东国老师介绍了我国的民族政策。




在中国政治与经济这一主题中,韩冬临老师、黄晨老师与外交学院张翠珍老师分别从中国治理模式、中国经济奇迹的政治动因和中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这三个议题介绍了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模式、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之间的互动以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动。



在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外交政策这一主题中,宋伟老师主要讲解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美国在亚太的军事联盟,如美日联盟等分析了中国周边的外部形势;崔守军老师介绍了中国双循环战略与中拉合作前景;嵇先白老师推介了“一带一路”倡议;成晓河老师分析了中美关系合作与竞争的演变;李晨老师从安全层面介绍了中美国际安全观的历史背景和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双方态度、合作空间;罗天虹老师讲解了观念层面的冲突来源及冲突的实质。





在世界政治与全球治理层面,时殷弘老师与梁雪村老师分别从美国推动的世界政治极化以及全球化和民族国家两个方面分析了世界秩序的变动与世界秩序的未来;王义桅老师和李夏菲老师分别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及国际移民研究两个方面探讨了全球治理的理念与问题;刘旭老师与张云瀚老师以区域与地区问题为切入点,分别分析了俄乌冲突这一热点问题和欧盟内部的政治经济制度与机构。






这次培训项目不仅是学理上的讨论与学习,也是文化的交流。课程也让苏方学员感受到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李石老师以孔子为例介绍了中国的教育理念;有关长城、故宫、大国重器等主题的一系列“云参观”则让学员们更充分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在一系列课程讲座、交流座谈与云参观中,学员们与老师们亲切互动,还就课程内容从不同视角展开了讨论。在罗天虹老师的课程上,学员们积极提问,并从中苏两国在舆论上的不同视角展开讨论,讨论气氛热烈并持续了近80分钟,学员们仍意犹未尽。在嵇先白老师主持的成果交流座谈会中,嵇老师认真听取了学员们的反馈,同时双方就本次培训的感受亲切交流,苏方学员们对课程一致好评,并非常积极且坦诚地反应了自身对于课程的想法,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意见,双方气氛融洽。




北京时间11月4日晚20:00,“苏里南外交官研修班”结业仪式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里南大使馆经商处贾金易参赞与苏里南外交国所商务和国所合作部常秘Miriam MacIntosh女士出席并分别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方长平教授与继续教育办公室主任嵇先白副教授出席。

贾金易参赞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研修班,苏方学员能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对未来从事外交事业、为中苏外交及各领域务实合作有所启发、有所帮助。未来,中方愿继续在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加强与苏方的合作。

Miriam MacIntosh大使称赞本次项目为苏里南官员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与进修的机会,并感谢了各方为这次活动的付出。她表示中苏双边关系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双边合作前景广阔。

方长平副院长表示本次研修班举办恰逢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成功召开和中国人民大学庆祝85周年华诞之际,同时也是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被评为“中国政治学最具学科优势的前沿阵地”的喜庆时刻。他表示与贾金易参赞、Miriam MacIntosh大使以及苏方各位学员一道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十分珍贵。他还表达了对学员们的美好祝愿,并表示这次研修班对加深中苏友好合作关系起到了推动作用。最后他表示了对工作团队的感谢,并宣告研修班圆满结束。

本文转载自“温馨国关”公众号

更多精彩活动与招生信息,请持续关注“人大国关继续教育”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