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物志·诸葛诞:《薤露》歌声应未断,遗踪直欲继田横

2023-03-27 09:16 作者:丶糸色望丶  | 我要投稿

今天是一期人物志,相当于是我一次风格转换的尝试,因为我个人阅读侧重于古典文学,因此对于近现代的严肃文学的品鉴较少,而严肃文学的很多题材又无法摆到大群里仔细解读。古典文学的短篇小说中很少有思想内涵深刻的作品,长篇小说又很难逐一解读,因此我打算尝试以人物志的方式来和大家分享古代典故与人物形象,这一期便是试水。

关于为什么第一期我选了诸葛诞这个人物呢,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两个哥哥诸葛亮、诸葛瑾大家都很熟悉了,而诸葛诞就不太为人所知;另一方面,是因为围绕诸葛诞的故事与典故还是挺精彩的,因此这期我们来讲诸葛诞。

一提到诸葛诞,我们首先会想到两个关键词:“诸葛家”和“淮南三叛”,这两者也将成为诸葛诞一生的印记。

诸葛诞,字公休,是诸葛亮与诸葛瑾的堂弟,他们全都是琅琊诸葛丰的后人。《世说新语·品藻》中说:“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这个狗,虽然我们现在听好像是骂人的,但在当时这个评价其实也是夸人的。汉初刘邦平定天下后论功行赏,把萧何奉为最大功臣,导致了很多将领都不服。《史记·萧相国世家》中记载刘邦说:“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虽然说,功狗比不上功人重要,但可不是说刘邦指着将领的鼻子骂你们都是狗,功狗也是值得称赞的。后世就用“功狗”来形容杀敌有功的将领。所以形容诸葛诞的这个“狗”也是褒义的。狗有忠诚、实干的特点,诸葛诞刚升任吏部郎的时候,有人想托诸葛诞帮他办点事,诸葛诞就把这个人托他升官的事情公开说了出来,然后提拔了他。所以当时曹魏的官员都认为在诸葛诞面前要注意小心言辞不慎,人们也会去谨慎地去对待诸葛诞和他推荐的人。后诸葛诞被迁升为御史中丞尚书,并与散骑侍郎夏侯玄等人交好。后来因为魏明帝曹叡厌恶夏侯玄和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而免其官职位。曹叡死后,曹芳继位,并由大将军曹爽辅政专权,曹爽任用宗亲夏侯玄等人,便又让诸葛诞复职,出任扬州刺史,加号昭武将军

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事变攫取了魏国大权后,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司马懿,另立楚王曹彪为帝,结果因泄密而败露,草草起兵造反,史称“淮南一叛”。诸葛诞也带兵参与征讨王凌的叛乱,王凌投降无果,自刎于贾逵庙中。诸葛诞后参与了剿灭曹氏宗亲的行动,杀死了童年好友夏侯玄。诸葛诞因为平乱有功,被封为镇东将军。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继承他的权势。正元二年(255年),毌丘俭文钦在寿春起兵,妄图推翻司马氏专权,并派人联络诸葛诞相助,史称“淮南二叛”。诸葛诞本身与文钦不睦,便斩杀他们的使者,并向全国宣布二人叛乱。司马师讨伐毌丘俭时,诸葛诞亦率兵前往寿春。后文钦兵败逃吴,毌丘俭弃守逃亡,诸葛诞率先进占叛军的据点寿春,稳定战局。此时东吴丞相孙峻领兵支援毌丘俭,诸葛诞派部将追击东吴军,斩杀东吴大将留赞。诸葛诞一步一步踩着曹氏宗亲与昔日旧友的尸体上位,获封高平侯。

淮南二叛后,司马师因眼疾而亡,其弟司马昭上位。诸葛诞见好友邓飏夏侯玄等先后被诛杀,而王凌毌丘俭亦被夷灭三族,又不满司马氏兄弟擅权,心中十分不安,于是在当地收买人心,又蓄养数千死士自保。司马昭怕各地将领拥兵自重,便派官员去各地慰劳,探查他们有无谋反之心。贾逵的儿子贾充到了淮南后,根据《资治通鉴》的说法,贾充问诸葛诞:“洛中诸贤,皆愿禅代,君以为如何?”诸葛诞厉声骂道:“卿非贾豫州子乎?世受魏恩,岂可欲以社稷输人乎!若洛中有难,吾当死之。”贾充说大家都愿意让司马家封禅帝位,你怎么看?诸葛诞则是痛斥了贾充无父无君的言论,并且表示自己愿意为国而死。贾充从寿春回来后,知道诸葛诞不会支持司马氏,而诸葛诞亦很得淮南民心;为免司马氏夺权时诸葛诞领兵反抗,建议司马昭征召他入朝,把他诛杀。

于是朝廷下诏封诸葛诞为司空,要他进京入职,诸葛诞也很清楚这是什么意思,于是发动叛变,征集淮南将士和一年粮食据守寿春,又杀扬州刺史乐进的儿子乐綝,到东吴请求援兵,史称“淮南三叛”。最后因为粮草耗尽,并且诸葛诞因故杀了文钦,导致文钦的儿子文鸯文虎降魏。最终寿春城破,诸葛诞身死,被夷三族。

在司马昭围困寿春的时候,诸葛诞看见阵势还曾哈哈大笑。因为寿春一带每年都会下大雨,一下雨淮河就要涨水,一直淹到寿春城下。所以诸葛诞看见司马昭在城下扎营非常高兴,他说:“是固不攻而自败也。”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自从司马昭扎营开始,就一滴雨都没下,是少有的大旱。等到城破,魏军进入寿春,却在当天就下了一场暴雨,甚至把城外魏军原本的大营都给淹了。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诞,说他“严毅威重”,也就是在部将中很有威望。诸葛诞死后,诞麾下数百人于寿春被俘,坚决不降,更说:“为诸葛公死,不恨。”行刑时排成一列,每斩一人都招降下一人,但直到几百人全部被杀,始终无一人投降。《三国演义》中有写诸葛诞的诗一首“忠臣矢志不偷生,诸葛公休帐下兵,《薤露》歌声应未断,遗踪直欲继田横!”这里也有一个典故,诸葛诞死后,时人拿他比作田横。田横是秦末时的一个起义将领,因为不愿意臣服刘邦被杀。田横死后,其手下的五百人听说了死讯,全都自尽而亡。田横的门客为了纪念田横,做了一首挽歌《薤露蒿里》,以此表示哀痛。

在淮南三叛中,王凌和毌丘俭的死让人感到可惜和哀痛,但诸葛诞的死却只能让人唏嘘不已。讨伐王凌的时候,他威风凛凛,斩杀毌丘俭使者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可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这个平叛的功臣却成为了第三叛。虽然他口口声声要诛杀司马氏,匡扶魏室,但他究竟是有几分的真心是忠于大魏的呢?


文档为群内聊天内容整理,发言仅代表个人看法,欢迎各位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有意见或建议(包括捉虫等),请联系群内管理员!

想一起参与讨论,欢迎加入散题书院,门牌:1045099671

人物志·诸葛诞:《薤露》歌声应未断,遗踪直欲继田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