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4K纪录片《奇域·探秘新丝路》研讨会在东山小镇举行
2016年10月25日,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主题的大型4K高清纪录片《奇域·探秘新丝路》作品研讨会在江苏东山纪录片小镇举行,与会的广电系统领导、纪录片行业专家和知名导演对《奇域》给予了高度评价,普遍认为该片的创作和传播具有创新价值,对纪录片同业具有示范意义,江苏有线出品这部纪录片再次表明江苏纪录片发展的前瞻水平。与会者相继对《奇域》进一步打造系列品牌提出了期望。
《奇域·探秘新丝路》由江苏有线、上海月皎影视公司、深圳祖师汇科技公司联合出品,自2015年4月项目启动,经过3个月策划、2个月跨国拍摄及10个月的电影级后期制作完成,在国内首次全程采用先进的4K高清影像拍摄技术。该片于2016年8月18日在江苏有线和网络视频首播,旋即引发观看热潮,首周观看人数突破1000 万;媒体纷纷对该片进行报道,并给予高度评价;在近期2016年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上,该片一经亮相,就吸引各大发行商和播出机构的关注和好评,签约不断,获得较好的市场反馈。
《奇域·探秘新丝路》创造了突出的收视现象,为了对这一“话题性作品”进行专业性的分析总结,进而提升创作水平、促进行业交流,2016年10月25日,该片作品研讨会在江苏省苏州市的东山纪录片小镇举行。
本次研讨会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为指导单位,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纪录中国理事会、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电视剧纪录片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东山纪录片小镇承办。
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相关部门的领导、各界专家学者、《奇域》主创团队及媒体记者共200 余人。
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共同围绕《奇域·探秘新丝路》在策划、拍摄、宣传等方面所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就未来纪录片事业发展、主流文化产业创新等议题,提出了真知灼见。大家一致认为,制作优质、亲和表达、识别度设置、话题带动等方面是该片能够获得良好口碑、有效传播的显著因素。该纪录片的成功也为纪录片行业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纪录片内容如何在新的媒体环境中,在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是整个行业今后应思考的问题,《奇域》用心、努力地探索、实践着优化解决方案。
现任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纪录中国理事会秘书长张延利,作为会议的主持人,表示该片在观察视角、创作手法等很多方面都有所创新,将“一带一路”这个相对抽象的国策、概念拍出了“烟火气”,拍得精致、立体,看得见摸得着,《奇域》中的主持人王小山,无形之中成了国策的宣讲员,就像你的邻居,语言生动,表情丰富。
《奇域 探秘新丝路》总监制顾汉德,介绍了该片的创作主旨,江苏有线作为国有大型文化企业,一如既往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两个效益相统一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奇域》最初的创作动机和出发点,就是围绕新主题、唱响主旋律,探索主渠道内容生产的新路子。《奇域》在表达方式上,走下殿堂来到民间,在语态上不喧哗不说教,追求润物细无声,雅俗共赏;在手法上加入大量第一人称视角镜头,引导内容切换的生动体验;在内容编排上以清新随性的艺术风格,努力让观众感觉丝路就在身边,得到视觉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以《奇域》作为契机之一,江苏有线在坚持优质创作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有效传播渠道,寻求广电网络和互联网平台优势互补、全渠道一体化覆盖、多平台联动播出的新型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模式,进而探索内容分发新形式,拓展主流价值文化产品“落地”的新途径。
随后,罗舒泽发表讲话。他指出,《奇域·探秘新丝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创新。首先是故事讲得好,让主旋律作品更接地气,使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更有意思,大大提升了传播效果;其次,在播出环节上努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的优势互补,为开创广电媒体与网络媒体强强联合的新模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再次,在推广环节,坚持从实际效果出发,充分发挥互联网媒体辐射面广、传播力强、形式灵活的优势,令人印象深刻。他表示,期待江苏的纪录片制作继续不断改进,唱响主旋律,努力提升讲故事的能力和创作水平。
《奇域·探秘新丝路》主创团队
在与会者观看了《奇域·探秘新丝路》精彩片段后,《奇域》主创团队向与会者介绍了创作情况。他们表示,行走了两万公里,拍摄了四万分钟视频资料,每一个镜头都是来之不易的珍贵财富。他们的每一次策划、每一次取景,都为了让将来看到这些画面的人,真切地感受到丝路的雄伟与美丽。他们要作观众的眼睛、耳朵,带观众去看、去听,这是一份责任,也是支持他们出发并坚持始终的原动力。结合纪录片观看,与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充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