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展示援乌“决心”:偷偷摸摸买俄罗斯原油

俄罗斯在北顿涅茨克发动的第二阶段军事行动正在进行中,更多的俄军部队投入战斗,对更多的乌克兰军事目标实施了打击;基辅当局不断高呼需要援助,美国也在加紧输送战争物资——但是在这背后,我们发现华盛顿展示出来的“决心”越来越脆弱。
早在本月初,俄罗斯方面表示,美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量一周大涨43%,达到每日10万桶。当时《共青团真理报》报道称,美国迫使欧洲人制裁俄罗斯,但自己却在继续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华盛顿还批准本国公司从俄罗斯进口矿物肥料,并称这是生活必需品。
而在另一方面,美国试图迫使中国、印度等其他国家“制裁俄罗斯、断绝与俄罗斯的贸易”;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4月21日的记者会上表示,一边高调忽悠欧洲禁运俄罗斯油气,另一边却大肆购买俄罗斯石油,美国金融机构还趁机抄底俄罗斯公司的债券,欧洲却不得不直接承担地区动荡和能源涨价的代价。
汪文斌指出:美国一面扩大对俄制裁,一面同制裁对象做交易,这事实上宣告了制裁的破产。事实上,美国的小动作不仅展示了华盛顿所谓“反俄联盟”的失败,更是显示出美国所谓援乌的“决心”,更多时候只是一种表演。
其实最近五角大楼就因此闹出了乌龙。据法新社4月20日报道,五角大楼发言人柯比当天撤回了此前关于乌克兰得到战斗机的说法,改称基辅只是收到了部分战斗机零部件,使得乌军能够修复一些战斗机用于作战。在战争之前,乌军有一批苏-27和米格-29战斗机处于半报废状态,一些东欧国家可能提供了一些部件,让乌军可能修复其中一些战斗机,这也是最近两天俄军在北顿涅茨克和尼古拉耶夫等地仍然有击落乌军战机记录的主要原因。
但是这次乌龙事件也让我们发现,美军似乎并不是很清楚自己到底援助了那些东西,不知道是不上心还是东西太多、自己都弄不明白;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美国人并不在乎自己的这些装备是否真的能派上用场,他们只是单纯地想让战争维持下去,“与俄罗斯拼光最后一个乌克兰人”;如果还有其他什么用途的话,就是可以借机迫使其他国家“远离中国”。
对于美国的这个想法,在最近举行的博鳌论坛峰会上,有印尼学者指出,华盛顿想借助“美国-东盟峰会”说服东南亚国家“远离中国”,但是东南亚国家不可能对他抱有太高的期望值,因为“他在乌克兰已经够忙了,没什么时间给东盟”。
有新加坡学者也指出,美国肯定希望东盟国家进一步的远离中国,但是它在阿富汗的情况不能让人放心,在乌克兰也是如此,尽管给了乌克兰各种各样的武器,但实际上还是在隔岸观火——美国要做的是帮助其他国家发展经济,这才是华盛顿发挥影响力的方式,但是现在他们并没有这么做。
理智的国家总能发现问题的核心所在,但是美国现在却陷入了一种盲目的冲动,对霸权地位衰弱的恐慌让华盛顿挑起了对中俄的所谓“大国竞争”;然而不管是代理人战争,还是构建区域军事集团,最终都不是地区国家的福祉所在。华盛顿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叫花子赶夜路——瞎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