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两会,智法护航” 企业数智化又将迎来哪些转机?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的调研中提出,大约6.7%的企业有了数据治理的思想,把收集到的数据用于决策,而80%以上的企业没有大数据战略部署,把数据整合和分析交给信息技术部门,数据处于“沉睡”状态。此外,认知和思维缺位问题也比较突出。大约93.3%以上的企业已在探索转型之路,33.3%的企业已在转型道路上做了一些努力,但能真正理解“智改数转”和成功实施的企业比例很低。
100%的企业都会认为复合型人才的缺失是关键问题之一,但是制约企业开展“智改数转”的又一关键因素正是认知和思维缺位的问题,这也是“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不能转”的主要原因。要帮助“难转”企业做好“智改数转”顶层规划,企业必须走战略引领之路,借助“数智”赋能。要充分孵化和引进第三方数智化服务,分析和借鉴优质的企业“智改数转”方案。
“智能法宝”的“三建”方案
助力企业“智改数转”
由擎盾研发的“智能法宝” 可以为企业提供法律问题解决通道,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降低法务部门的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帮助企业员工提高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
01建立标准化智能问答
结合法务场景利用多轮问答表单机器人的 AI技术,通过问答的方式,将用户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通过多轮对话的方式,转化为法律语言,提供精准专业的法律解答;
02建立标准风险审核库
针对不同的场景提供不同的合同审查清单;线下合作律所、律师把关合同风险审查项;企业审查点存在差异,自定义企业专属审查清单;
03建立智能化合同审查
具象风险严重程度,直指风险文本,做基础风险智能修订,并给出对应的风险依据、建议和法律依据。
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各行各业都有着巨大的可拓潜力,着力提升高效化、智能化、合规化水平,这些不只是说说而已,大到公司数智化运营,小到一份合同的审查,都将全面灌溉科技的润泽。
智能合同审查助力企业
提升高效化、智能化、合规化水平
高效化——
1、 四大核心能力
(1)合同文档标准化读取:OCR+文档格式还原
(2)合同信息智能抽取:细粒度抽取,每类70+字段
(3)合同风险智能审查:业务+法律风险
(4)小样本学习配置:样例学习、自学习
2、开放AI能力,与合同管理厂商合作共建生态
3、快速行业定制,3天定制审查类别
4、智能合同审查软件可以无限重复使用,所耗费的成本极低。
智能化——
AI审查提供依据,人工风险复核,一份合同的审查时间由10小时缩短至1小时,提高90%审查效率;
高效的审查速度,3s查看审查报告,提供合同风险结果和建议,赋能用户快速解决合同风险;
标准化风险项,与红圈所共创风险方案,包含90%的风险内容;降低企业的合规风险。
合规化——
广告投入持续提升,AI助力探索广告合规新模式。当前各行各业的市场营销活动频繁,对应成倍的出街物料审核需求不断攀升。智能广告审查可以对企业的出街物料进行智能化审查,如广告推广过程中的图片、视频、语音、网页、文档等各种格式内容智能识别,并依据知识管理模块中的数据给予相应的风险判断、行动建议和法规案例支持。同时,智能广告审查可以辅助业务端自查自改,促进业务端对于广告法基础知识和简单、频发的风险点的掌握。
智能合同审查的技术更新迭代,不仅正在加速解锁新的应用场景,也为各企业逐浪“数字蓝海”提供了坚实支撑。正如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所说,要把数字化SaaS服务作为重点产业方向进行培育,推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的“共同富裕”,做到数字化一个都不能少。
为达到数字化的“共同富裕”,企业和人才的知识储备也需“充个电”。目前我国知识领域存在着过度商业化、碎片化甚至一些渠道被垄断的现象,大量知识和有价值的内容被闲置、割裂、封闭,形成了“数据孤岛”。这不利于知识的高效利用和价值释放。通过智能化应用,比如小法名律等,积极拆除 “知识围栏”,打破“流动壁垒”,加快知识开放,让全民共享“数据红利”。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发展与数字化科学已经密不可分,加快数字化科学建设是推动现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顺应这一趋势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响应两会,拥抱“智改数转”的浪潮吧!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往期推荐#
# ChatGPT都做不到!企业必备的AI合同审查工具来了!
# 擎盾产品面对面|小法管家,你的7*24小时专属法律顾问
#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上海市投促中心赴擎盾集团调研
# 擎盾产品面对面丨数智坐席,让人机交互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