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郑州中招升学“捷径”有哪些?该如何提前选择准备?

2021年郑州市区共有60201名初中毕业生报名参加中招考试。其中,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为42960人;大三甲、小三甲高中的录取总招生人数为:3900,加上后续扩招,按照4500人计算,总录取率大概为:7.47%;大三甲高中,三所学校共招生:2100人,加上扩招约为2800人左右,总招生录取率约为:4.62%。


这种升学比例,基本上就是万里挑一 。
不过,如果大三甲高中录取率扩大一倍,成为15%左右,家庭是否更加心动,如果15%的录取率能再提高一点,是不是就会更加满意。
今天,咱们就来详细说一说什么是“升学捷径”,又如何再加筹码。
关于升学捷径

这次说的“升学捷径”依然是初中的分配生。
这个概念咱们说过多次,但是,没有详细对比过各个学校之间的差距,以及实验班与平行分班模式下学校之间的差异。
首先,咱们还是先简单说一下分配生的概念,概括下来就是:第一批次高中给郑州各个初中(民、公)的降分政策。
比如:郑州一中的统录线为600分,按照分配生的分数录取线,以录取分数差50分之内的原则,如果孩子得到名额,但是,分数低于600分,好在是551分~600分之间,依然可以被录取,当然,要是考过600,肯定会被录取。
知道分配生的概念,在这里咱们看看使用分配生之后,部分高中的录取几率:


2021年,郑州第一批次高中分配生总计:7992枚
大三甲录取枚数:郑州一中480枚、河南省实验300枚、郑州外国语480枚,大三甲总录取率就达到了:15%,直接提升一倍。
当然,分配生这种比例不能这么算,因为是校内竞争,关键要看学校,如果某个学校一届学生1000人,却只有三四个牛校的分配名额,反而录取几率更低了,这一点咱们下面文章会详细说。
另外,家庭需要注意的是,分配生将是双减之后的一个重要走向,之后将全面增加分配生名额,使得弱校与强校之间的差距缩小,同时,将中考的竞争,变为校内的竞争。

那么,之后家庭如何根据分配生选择学校将成为重点,同时,如何使孩子最大几率得到名校分配生名额,成为择校的关键。
初中的“内部竞赛”

说到分配生,除了教师子弟以外,整体相对比较公平,就是看孩子的学业成绩,换句话说,这就是一场实验班内部的竞赛,一场完全不利于普班的竞赛,为什么这么说:
1.热门初中,部分孩子具备一定的能力,目标只有前十高中,通过裸考就能进入顶尖高中,而这个时候,实验班中等的孩子就能得到部分学校的分配生名额,而小概率流入普班的名额,基本上就只剩下较弱的高中,比如:5、12、16、74中。
2.较弱初中,这类学校几乎是以分配生升学为主,换句话说,实验班的孩子会把名额牢牢控制,名额几乎没有机会流入普班。
当然,有家庭会有疑问,普班真的没有机会吗?答案:非常困难
因为孩子们从进入初一开始,实验班和普班的节奏就完全不同,普班几乎没有任何拔高内容,而实验班拔高不断,甚至会涉及一些高中的内容,让孩子们做好衔接,在高中有一席之地。
所以,当分配生通过校内选拔时,题目的难度几乎超越中考,所以,普班孩子能否具备这样的能力,全靠家庭,或者孩子内驱力的展现,初中三年奋力直追,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当然,这些抢来的时间基本上就是睡眠的时间。
另外,这也是为什么进不去实验班的孩子,要选择平行分班,或者分层初中的主要原因,至少,孩子们的决胜时刻在初三,而不是在初一就遇见了分水岭。
而在初中内部分配生的竞争中,家庭也要注意三点:
1.年级人数、2.名额、3.中学实力。
这里也分两种情况,咱们举例子来说明:

实际招生班级与图片不符
实际招生与审报计划不符,不过,计划招生依然具备参考性,毕竟,这些是教体局的审批。
第一、初中实力相当,选择人数少的初中。
比如:金水区,8中12班,47中20个班,两个学校班级差距大,但是,两个学校的分配生人数一致,都是80枚。另外,两个学校管理模式相似,都是以实验班+普班的模式,可谓是,旗鼓相当,那么,相比之下,8中的优势就更大一些。
第二、实力有差异,名额也不同。
例如:二七区,四中10个班,52枚分配生;57中12个班,75枚分配生;82中12个班,100枚分配生。
在这个维度的选择,家庭会非常纠结,因为非常考验家庭对于孩子整体状态的把握,这不仅仅是对孩子学习的了解,还有抗挫能力、自主能力、沟通能力等一系列评价。
4中,如果孩子学习突出,基本上初三不会用到分配生,以裸考为主,因为天明班有这个实力;而实验班学习中等的孩子,就可以得到一些大小三甲高中之后的学校分配生。
57中,则是比较吃分配生,也是实验班孩子的竞争,进不去4中天明班,57中实验班依然可以完成同样的升学目标,当然,天明班和57实验班,本身入学测评难度就有不同。
82中,除了信息班之外,部分学校分配生的分数对于孩子们也是一大考验。不过,相比57的校内竞争,82中的校内竞争更加缓和,如果孩子成绩不错,喜欢打“顺风战”,82中也可以考虑。
这种情况,基本上能反映出各区初中的差别,也是从分配生角度看学校的时候,家庭需要思考的问题。

整体来说,分配生属于内部竞赛,以成绩说话,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初中实验班自带优势,那么,通过学区房进热门学校普班的家庭就很被动;而在分配生的对比上,同水平办学且分配生名额相同,和不同水平不同名额初中之间的选择,就需要家庭根据孩子自身情况做好判断了。
最后,如今孩子的教育起点越加公平,教育环境也更加纯粹,就使得教育回归到最本质、最稳固、也是最经济的义务教育+家庭教育的模式,不过,对于家庭来说,家庭要明白,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让孩子愿意学习才是父母的课题。
另外,虽然说环境逐渐公平,但是这种公平不代表结果公平,因为,不可能去剥夺家庭努力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