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学习?也许不该叫假学习
假学习真的是假学习吗?不见得。或者说,不应该叫做假学习。据现能查找的资料统计来讲呢,假学习的状况往往是:机械化重复任务、应付式学习、对学习无热情、学习不过脑、潜意识无法意识到、成绩下滑不上升、意志消沉等等……根据这些状况和自身经历所见所闻所感,我总结了三种情况。 在之前我要强调一件事:然而这些并非孩子的本意,实际也不该叫假学习。这应该来自于厌学。 厌学的来源实际上往往非常广,父母、学校、家庭等等……这些所产生的压力都会让厌学情绪滋生,最后向心理妥协。有些时候,压力大会导致自卑的性格产生,这一种学生会认为自己“不够格”“不该如此”“不够优秀”“还能更好”……等诸多心理暗示,但是实际上不管怎样,越是学习,压力就愈发强烈、暗示就愈发明显、心态就愈发糟糕、成绩就愈发不理想。这种则是“被迫”厌学,并非自己不想学好,也并非自己应付家长,拿现在的话讲,就是单单是压力过大导致自己努力,却意识不到自己“假学习”,更意识不到自己实际上因压力而变得厌学。 而第二种则是一开始就对学习不上心,心不在焉,不太写字,背题不过脑,就完事了。这种就相对简单粗暴了:并非学不会,而是不想学。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自然是学不会的。这种人似乎不在意自己是否学得好,干自己想干的事,往往是家人不在自己身边,也没有什么学习动力,才导致对学习不重视(厌学),这种厌学,本身即使是劝学也不一定有效;也有虽然家长在身边,但是本身就轻视学习的,不过,想来,劝一劝,终归是有效的。 第三种则是本身对学习不重视,本身也不上心,装装样子就完事了的。装装样子写写字,再模模糊糊背背题做个样子就完事了的。这种厌学就比较难对付了,不为自己学,为了别人学,为了应付他人装装样子蒙混过关一整天,实际上和第一种混在一起也难以分辨,区别在于第一种真心想学习,只不过本身潜意识里因压力而厌学。造成的原因仍然是父母的逼迫导致本身对学习失去兴趣,而父母施放的压力又紧追不舍,最后心态溢出,导致“摆烂”发生。 总结来讲,这第一种往往是由于社会(外因)或者自身压力(内因)本身想要努力学,但是由于厌学情绪,无法完全集中精神,也无法高效的学习,更不可能在没有任何有效帮助的情况下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实际上也确实是为自己而学;第二种是本身对学习没有什么想法,这种厌学,实际上并非是一和三代表的厌学,而单单是没有动力,不重视罢了,压力什么的也并不大(来源于心大,为自己而玩);第三种则是装样子型的,为他人而学,分两大类,第一大类同样来自于压力,是仅仅装样子,分数提不上去应付父母,再说两句“努力了”“没办法”就完事了,这种基本无可挽回,因为打一开始就没想着认真学习,却也来自于压力,最终得靠自己想明白;第二大类则是曾经努力过,但是失败后开始的报复性“摆烂”。这种虽然经受打击很大,但终究是尝试过,心里也都明白一些(有经验了),劝一劝仍然能学(这种很多是第一种努力后失败的延伸情绪)。 所以假学习真的是假学习吗?我认为并不是。本质上假学习是由于内外出现问题,(外:或社会,或学校,或家庭;内:或个人施压,或自尊心,或琐碎杂事,或没兴趣,或无动力或外界导致压力)导致的大型集体厌学性质的连锁摆烂事件(在国内太多了)。这么看来似乎该批评的是教育机制和家庭等社会外因,告诉孩子是为了带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回正道,而不是批评孩子。 这种何尝不是一种理解方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