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转载】三国演弈棋官规解读之子力价值的设定及设定原则

2020-05-08 12:25 作者:某科学的邻家索菲  | 我要投稿

在对局中,免不了会出现大量的子力交换。那么怎么样才能在子力交换时避免不必要的吃亏或者争取以小博大。网上通行的象棋子力价值分析,是按照每个兵种的控制范围计算,比如车可以控制17个点,故有一车十子寒、一车抵双炮或双马之说,车为10的话,马或炮为5,兵视过河和不过河价值不同,士相也有区分。

这种分法比较细,但是比较繁琐,对于算术不好的人来说算起来有点费劲。

不如就用更简单的分法,将棋子分为三类:

·超强子:车,5分

·强子:马、炮,3分

·普通子:兵、士、相,1分

各方的将帅如果按能力充其量算普通子,1 分,但不能这么算,所以就不用算。

为什么定义车为5分呢?可以把分数想像成兵力,古代战争中兵力以万为单位的居多,能带两三万人马的一般都是有一定名望的将领,比如皇甫嵩、朱儁各带两万人平黄巾之乱。能带五万人的并不多。放到现在,一个集团军一般也就在五万人左右。

马或炮相当于半个车,但2.5分显然计算上不方便,2分又太低,所以将马、炮定为3分,相当于三万人。兵、士、相相当于一万人。

按照这个分值计算,一方的总兵力是31万,这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了。以三国时期知名度最高的赤壁之战为例,曹操号称百万,《诸葛恪传》中诸葛恪说“北方都定之后,操率三十万众来向荆州”,不排除东吴自夸的成份,所以三十万基本上是一场战争的上限了。

子力价值体现的是一种兵力换算,步兵是最基本的兵力,一万骑兵相当于三万步兵,一万战车相当于五万步兵。

说到底,战争的铁律是兵力原则,谁的兵力强谁就获胜。孙子兵法中说:“是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孙子兵法还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谋略的核心是用最小的代价改变双方力量对比,即在可控的范围内营造自己一方的兵力优势,比如田忌赛马,比如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比如避实击虚,比如三十六计等等,无一例外。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2OItDt2KKZSpnnANvcz7OA

弈之易官方公众号二维码:


【转载】三国演弈棋官规解读之子力价值的设定及设定原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