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洪承畴

2023-01-22 22:52 作者:starwing2010  | 我要投稿

顺治十年(1653年),洪承畴在经略西南之后,仍然严饬部伍。奉命伊始,即宣布军纪,其统领的军伍,“向奉有明旨,兵马不许进城”。以故,在由京师奔赴武昌的途中,将士官兵皆要宿于城外。其时,正值冬季,“自河南府十一月初五日起行,一路大雪连绵”,然洪承畴却“传各官兵冒雪前进,仍严加约束”。清廷为尽快绥定西南,议定增遣满兵,命携家口驻防武昌等地。洪承畴虑及大军所过,沿途居民为之骚扰,所驻之地,又须拨给房屋土地,甚为民累。为此,他疏请“停止携带家口驻防”,以减少对百姓的惊扰。
尤为值得论及的是,军中一旦发现违纪现象,洪承畴立即严惩不殆。顺治十一年(1654年)正月,洪承畴驻守武昌时,有旗下官员拜他喇布勒哈番(备御)张任先者,因“随营酗酒,又掠淫良妇”违纪犯法。洪承畴奏明三法司请旨后,命于军前处斩。为儆效尤,行刑时,洪承畴会湖广总督祖泽远传集各提督、总兵将领,当众宣布谕旨,然后将张任先押赴武昌府的武胜门外,于驻营军前斩之。
正由于他治军纪律严明,故所属将士多有收敛。是年三月,清军初抵长沙,百姓多已逃亡,“城内城外尽皆瓦砾,房屋皆无。”但进入城内的满汉大军却“号令严明”。洪承畴在其奏疏中称:固山额真季什哈(席哈)等,“念地方之苦,计切安民,官民秋毫无扰。而抚臣、道臣两月内多方召集,百姓渐次入城,各寻占原日地基以竹草盖房,城内城外住着约有数百间,各有买卖,生理日已增添。”洪承畴再一次收到了严肃军纪、“收拾人心”的成效。
顺治十五年(1658年)正月,清军欲进取云贵,洪承畴进一步明确指出:“进取大事,首以收拾人心为本,收拾人心,先以约束官兵、秋毫无扰为本。”他认为:云贵不比他省,苗蛮不比汉民,“当此大兵初到,一得人心,将来收拾自易,所关甚大”。故而疏曰:“云贵地处要荒,与西北各边、腹里各省迥别。……苗蛮族多,民人绝少,风俗完全不同……古称反复难治之国。”又曰:“若果号令严明,官兵无扰,一得其心,则帖然信服。”“倘若纪律不严,抢掳扰害,一失其心,则风声传播,苗蛮先逃,皆窜入山村洞窟。不惟向导无人,粮草无资,调遣无术。且于大兵经过之后,或山口拦截,或要路挑断以阻我兵行。即有摆设,调拨兵多则无米食用,少则伙众暗袭,举步皆不能通。是以进取云贵,兵威宜先,震慑恩信,尤加绥怀,必先得土司苗蛮之心,方可为一劳永逸。”为此,在出发前,他要求满汉大兵及文武官吏,如迎战敌军,苗蛮阻路,自当剿杀。除此而外,“官兵经过州县及土司蛮峒,不分散远出,不私离队伍,一衣一物毋得擅动,茅屋木架毋得擅毁,贸易悉照公平来往,众掳掠尽行禁止”。“但有投诚等众,人口财帛分毫皆属彼有,使诸蛮不为贼用”。如有违犯上述军纪,并“杀害良民兵丁”者,“立正军法,经管大小将领拿问治罪,各提督镇将大小各官必咸相告诫,以期拓土安民共享太平”。
待清军进入贵州后,洪承畴又以土司苗彝向为“裹头跣足”,与汉俗不同,奏请于贵州、湖南“暂免剃发,照旧妆束”。奏准后,“顺治十五年(1658年)八月奉旨依议行”。洪承畴一路刊刻告示,将此晓谕各地苗彝。“贵州土司苗蛮无不鼓舞,顶戴皇上破格洪恩,争先出山贸易、耕凿、运交米粮,以各效诚悃。”从而缓和了民族矛盾。与此同时,洪承畴又奏请将云南、广西亦照贵州事例,暂免剃发,以广示招徕。
上述事实可以说明,如果我们将洪承畴经略西南的成功,仅仅归功于他以守为战的军事征服,显然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其“收拾人心”的诸项举措无疑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在经略西南的过程中,洪承畴的又一功绩当为致力于封建统治秩序的重建,凡新辟之地,无不尽心筹划,所谓“百务创设,慎始虑终”,西南诸省的一应建制,多出自洪承畴之手。




由土司 治理下的少数民族在剃发问题上采取了相 当灵活的政策
名义 上向清廷 表 示归顺的而归 顺清廷 的标志的剃 发据 《 清稗类钞》 记载男则剃头远者男披发于肩头 目剃头辫发入城用 汉衣 冠又有须约发以替左右贯以大银环
清廷对这些地区实施 的剃发政策得当 剃 发制度在 内地的实施这一政策 无疑是成功的从清代剃发制度对汉民族的 强求一律和对部分少数民族 灵活多样来看政策有其宽松 开明 的一面一面 

洪承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