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7 普通人做自媒体9年了,说点真心话

我是省流君,看视频也许需要半小时,但读文字只需十分钟。希望大家能花更少的时间,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以下是该视频的文字版全记录:
第 17 期今天我们聊一聊新媒体这件事情。尤其是小白或者新手,或者一个普通人想做新媒体,自媒体。包括你现在想做个体户,你有个产品,你想通过新媒体的方式来搞流量,而不是花钱投放的方式,你想通过做内容的方式来搞点流量的事情,怎么办?属于我的专业范畴了。
其实创业包括打工这些东西,其实更多的是我的经验分享。你算不上对与错,只是踩了一些坑。但你要说真的,比较专业的部分,或者叫做吃饭的家伙,其实就是新媒体了。OK,我们先做一个调查,如果你内心当中曾经想要去做博主,或者有一丝丝冲动想要去辞职做博主的大衣。我最近看到很多 up 主,包括各个平台,上面经常有人发帖说辞职做自媒体,我要辞职做博主。类似这种的也有很多 up 主在聊这件事,包括我最近看到几个上热门的选题,什么如何做一个赚钱自媒体这种。我想站在一个跟这些 up 主他不同的角度来聊聊这些事,因为他们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博主聊自己的涨粉经验或者是变现经验。
我我我不仅自己是博主,我在蓝色平台,绿色平台,还有紫色平台,包括哔哩哔哩。哔哩哔哩我做成过很多个号,我都算是博主。虽然不是那种顶流牛逼的博主,但是这些平台总共加起来光我自己我这个 IP 的粉丝总共加起来快 200 万了。也就是各个平台其实我玩都还可以。
我还有另一重身份,我是一个 MCN 公司的老板,我们自己是正儿八经的,不是搞那种什么娱乐主播的,我们自己正儿八经的。自己孵化过很多的博主和网红。但是我一般其实不太喜欢对外去老嚷嚷。因为说实话,即使你孵化了别人,或者你可能曾经跟别人合作过,对吧,你也只是帮了一点忙。博主本身自己还是很牛逼的,你老说你自己孵化别人,其实哪怕他真的是你孵化,他也不太开心。所以我们也不多说太多。
总而言之,讲这些不是为了炫耀,就是想跟你讲一下,我跟其他博主去聊这个话题的角度可能不一样。我的样本量可能会大一些,你说绝对正确也不至于,但是样本量确实大。我们每天也在琢磨怎么做新媒体,包括洞察各个平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一些流量红利。你们经常口中所说这些流量密码,我们自己也在接一些企业的客户,帮企业去解决他们的公司的新媒体问题。所以相比我之前谈钱不伤感情脱口秀前面 16 期来说,这一期其实是我的老本行,很专业。
这条视频的干货价值如果你真的有干过这个行业,其实你是能听懂的,能听懂一部分的。它的价值本身绝对吊打市面上很多很多的付费课程。OK,进入正题。第一点我想聊的就是强烈声明一点。先强烈声明一点就是不建议普通人辞职做博主,不建议普通人素人辞职去做自媒体,更不建议 all in 去做博主。我放在第一点讲,因为他实在是太重要了,太多人误人子弟了。经常有那种博主,他做一期视频,说做博主千万别做博主,因为做博主实在是太香了,怎么着,对吧。但这里面其实很多肉是误人子弟的。包括我看到很多人自己在发帖说我辞职做什么,什么什么自媒体什么各种的。这件事情是你辞职的那一刻很快乐,因为你的人生充满了希望。但是很多人其实没意识到一点,对于很多家庭,还有很多人,他自己本身的储蓄不够多的时候,其其实你意味着更多的风险。当然了,如果你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无所谓,你就当我没说,你就当人生体验了,对吧。
很多人根本没讲清楚,因为你们会看到网络上有很多博主说自己干自媒体逆袭,我什么九九几年,什么 00 年,做自媒体赚多少钱?包括有很多主播对你看到那些人,你感觉还不如你,甚至有一些老铁对吧,在做这些东西,你觉得他各方面都不如你,但专能挣这么多钱,你们看这种神话看特别特别多对吧?所以大家就会觉得,好像做自媒体这件事情其实是可以逆袭的,会把逆袭跟自媒体结合起来。
好问题来了,做自媒体这件事情到底能不能逆袭?绝逼是能逆袭的。但是有个巨大问题,逆袭的本质不是做自媒体,做博主这件事情,而是时代机遇。你做很多其他的事情,只要你碰到了时代机遇,你找准了入场时机,你一样可以逆袭的。你做房地产,你的入场时机如果迁移到 20 年以前,你是不是依然可以逆袭?所以做博主只是刚好在我们出生的年代。第一,他被提及的概率比较高,第二,他的曝光度比较高,第三,他看上去比较美好。
第四,他的入场时机好像刚好是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 00 后或者 90 后这帮人前后。所以我们会容易把觉得做博主好像就等于逆袭,其实不是的。其实只是那帮人在一个好的时机去做了博主。这件事情是最重要的。所以逆袭的本质是你入局一个事的时机,而不是做博主这个事情。只是他的入场时机。入的东西刚好用了做博主的方式。换句话,比方我们第一波高考的时候对吧?那个时候你去入局,你去干这件事情,包括 K12 可能刚兴起的时候,那个时候没有快板,你做为第一波做快班的人,其实那个入场时机依然是很好的,只要你在入场时机去进入这个东西去做,依然可以成。但我们现在都知道,你现在再去买房子,你现在都去做房地产,其实这个东西已经没有什么红利可言了。为什么入场时机已经不对了,他已经回归到了正常秩序,就是他需要这个人开始去熬资历,开始去熬人脉,开始去一点一点的升迁。而没有所谓的这种逆袭了。所有的红利最后都会归结为这种情况,但是红利的窗口不可能一直存在的。
而做博主做自媒体这件事情,同理就是你们有没有发现,前面几年大概从我最开始入自媒体这个行业开始,大概在 14 年一五年那会儿。那个时候确实你会发现上演着非常非常大量的逆袭故事。但是换算到现在,从 14 年到 23 年,对吧,已经 9 年过去了,甚至快十年了。
你说在这样的一个结尾,你有没有发现依然还有人逆袭神话依然有人,但是你有没有发现越来越少了,而且金额其实越来越小了?你有没有发现类似这样的情况,换句话说,窗口本身已经在关闭了。原来确实你说有的人可能能力不强,包括它本身也不算是一个特别特别优秀的人,他是不是依然可以做博主,依然可以被很多人喜欢,依然甚至还可以火?但是你再看看现在火起来越来越难,最恐怖的是越来越多优秀的人开始入驻去做自媒体这件事情,甚至很多是正儿八经的企业家,还有演员。
所以在做自媒体,做博主这件事情,留给普通人的机会有没有,但是越来越少了。如果在过去的几年,你无脑辞职,你说你一股脑的想去做这件事情,你会发现成功概率确实还比较高。但是现在这个阶段已经不是那个年代了。包括在给你们去讲说他自己涨粉怎么着逆袭的那些博主,就他们,其实本质上也没错,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他们单一的账号,他们只看到了他们作为单一个体,他们的成长经历,他们确实通过起来了。所以他觉得你也可以。
但实际上,站在我的一个角度,我就会发现每一个历史阶段,比方我们站在 16 年的时候,我可以把一个大学毕业生或者大学还没毕业的同学,我依然可以给他浮成网红。我们甚至当时我们有一个公司的实习生,他大学还没毕业,我们依然给他做到了 50 万粉丝,就很轻松。
但是到现在这个年代,哪怕你有颜值,哪怕你有背书,哪怕你,甚至你是什么非常牛逼的学校的背景,你会发现,其实这件事情做起来也没那么容易。换句话说,它依然有机会,依然有收益,但是风险比原来高很多了。我们不能狂听某一个个体在说什么,你要看整个历史长河,你会发现这件事情的概率就是在降低。所以我第一个干货点,我想讲的就是强烈声明,不要全职做博主,不要辞职做博主,动不要我侧,我把身家所有的全都押宝在这件事情上, all in 做博主。尤其是在你过去在这方面没有什么经验,没干过,甚至是个新手小白的时候,更不要。
好。接下来到第二点,所以你们可以看到我第一点讲的一个点叫做不建议全职做博眼,不建议辞职做博主,不建议 all in 做博主。是不是留了个口子?我建议普通人还是可以去尝试做博主,还是可以去尝试做自媒体的。为什么第二点想讲的就是一定没机会吗?当然是有机会的。
对于大部分的素人也好,个体也好,还是普通人也好,常有人问我,私信问我后台一个问题,郭老板现在做自媒体管不管?很多人都说做视频很卷了,我还要不要去做视频很简单,确实做的人多,但是还有比他更好的吗?我就问大家一个问题,经常有人说短视频现在没得,没原来那么挣钱了,做的人太多。来,你给我讲一个其他的更好的,做别的比短视频好很多,有吗?大概率都是诈骗。
短视频还算是属于卷中,还是有一定红利跟机会的,而且他是切实能赚到钱的,而且确实是有上演仙逆袭故事,即使这几年少了,但也是有,对不对?那你看其他的,那几乎是微乎其微啊。你说电商那卷成什么样子了?那是,那能叫卷吗?那叫人挤人,肉泥,全是肉泥。在这个自媒体这个领域里面,其实虽然说卷,但是还是有一些小的空地的,就是那个空地上没什么人,依然地广人稀,只不过那些地方带你去挖掘而已。所以你说这玩意一定没机会嘛。说实话,在所有机会里面都自然大家的这个机会都不太好吧。但它已经是不好的。里面还行的。矬子里面 8 大个属于还凑合的吧。那你不然呢?不然就只能打工呗。那还能干嘛呢,对不对?开店开店,自媒体你都觉得卷,开店你觉得不卷对吧?我真是离了个大谱了。
自媒体已经是相对来讲,你对于一个没本金,你对一个普通的个体户来说,其实相对来讲已经很好了。只是你想做那种春秋大梦,百万千万,他妈搞那种数字,那是不太可能。你现在你看看你兜里一个月能挣多少钱,你现在就想挣百万千万,你觉得这玩意现实吗?它的机会到底来源于哪?第二个点我给大家分享一下。
其实很多公司化没有办法去做的那种细分的小领域,他虽然赚不了什么大钱,放大不了特别大的规模,但是他有一些小钱,比方一个月几万块钱,一个几万块钱,对于一个公司而言,他其实是没有意义去做的。你刨去人力,啥也不剩了。你刨去人力,刨去场地,刨去工位费,刨去五险一金,刨去法务财务,这些东西,再交个税,啥也不剩。所以对于很多公司而言,小领域他是不会做的,他要干嘛,直接投放。所以你会发现很多公司他在干一件事情,我会投放很多的小博主,因为这些账号他自己去做太累,太太重,而且员工很有可能单干,对吧?没有任何的竞争力可言,我直接去投放对吧?我直接投广告,我直接给你钱,让你来帮我干这件事情,是不是就更好?所以这种赚小钱的领域,普通人依然有好。
第三点,我讲一个做博主这件事情的公式,叫做赛道领域大于观众缘大于能力。你们可以把这个公式打到弹幕里,就是赛道领域大于观众缘大于能力。什么意思?这赛道领域其实就是你做的是哪个领域,哪个赛道的视频。这件事情是我认为最恐怖的东西。为什么?因为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赛道,它的变现价值完全不一样。同样 100 万粉,有的领域订阅 100 万粉,我们公司都可以直接注销掉。因为觉得那玩意没什么意义。说实话,很多做了 100 万粉做不变现的账号,我见过很多还要做 100 万粉,实际上入不敷出的。你要支撑百万粉丝账号的更新,去支付那帮人的工资,但是对比这个账号本身的收入,根本是入不敷出,这个账号就不做了。类似这样的账号实在是太多了。所以真的只有外行人才去看粉丝数。像我我一般只看赛道领域和他的粉丝商业价值,所以赛道领域是第一优先级,第二个叫做观众缘。
很多人忽略这件事情,很多人觉得尤其是在视频领域里面,像我我们之前做图文其实就还好,但是一旦到视频里面,其实有个巨大的变量。就是同样的一段话,不同的人讲出来是不一样的,效果,天差地别。有的人讲出来的 100 万赞,有的人讲出来的两个赞,他爸他妈给他点了一下,然后没了,没人看。
而观众缘,注意,我用的是观众缘这三个字,而不是什么颜值,而不是什么表现力很张狂。因为有的人他就是属于温文尔雅,有的人可能长得不算帅。你们也一定刷到过雷斯这样的博主,你们可以把他的名字打到弹幕里。这种博主他们可能不够帅,可能表现力也不是那种特别抓狂,特别抓的,但很有观众感,大家就很喜欢他。你说他的专业能力有多强,可能也不算是他聊这个东西你就愿意听。这就有点像比方杨超越,我不知道会不会被冲。杨超越可能他不属于那种在唱歌跳舞领域特别顶尖的人,但是他就有观众缘。你这件事情解释不清楚,流量往他那走,这叫观众缘。
关于观众缘,我再补充一个干货知识点。这个是你们在很多付费的课里面,你们都不一定能听到的。用户其实只愿意相信他眼睛里看到的东西,他只愿意相信他愿意相信的东西。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他是北大的,但是他可能有纹身或者怎样,他就在短视频里面讲自己是北大的。底下的所有人都喷他说骗子,你不可能是北大的,但他是真的是北大的。但是用户的普遍认知会认为北大的人不应该长成的样子。大家能理解。我的点包括如果你是一个老师,或者你是一个创业者,你会发现,如果你的表达,你的脸,你的着装打扮,你不像一个老师,用户就不相信你是个老师,哪怕你真的是个老师。所以很多反差形态的东西,我们会自我们会觉得是不是用搞个反差,用户觉得老师应该长这样。结果是这样。是的,大部分的用户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他不能够理解。
其实你也挺专业的,包括我们之前有个朋友是做家庭教育领域的,他当时就跟我讲了一件事情,他在做自媒体的时候,他找了三个人同时去做家庭教育的账号,都是同样的团队在运营。一个是真的家庭教育领域的,一个教授特别牛逼,在这方面极其专业。还有一个就是找了一个长得很像做家庭教育的人,很像那种家庭教育老师那种感觉。
第三个就是找了一个那种统一点,是家庭教育行业的从业者,但他后来发现中间人,你们你们可以猜一下 123 哪个相对而言流量更好。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是教授,因为教授专业度更强,但事实是教授的当时来的时候的打扮很不像做家庭教育的,所以也就导致教授流量反而不好,大家不相信他是教授,大家觉得包装出来的假的。但是第二个因为他的打扮,他就是个专门的演员,他甚至都不懂家庭教育,他就照稿子读,大家反而觉得他好像更是真的懂家庭教育的。而第三个懂一点的是属于第二类,所以教授反而专业能力强。
但是因为他当时打扮的不像是在做家庭教育的,结果家长们是不相信的,所以你会发现在短视频这件事情里面,其实没有人了解你是谁,他也不知道你过往到底干过什么,什么经历。我们都是只是从这个画面本身去认识你,所以很多时候你没办法,你必须要照顾到大众的认知。老师戴个眼镜,企业家就可能是白头发,戴眼镜穿西服,至少不,你不应该染个红头发。所以我也不是什么企业家,我只是个分享者,只是个脱口秀专栏作者。我们的刻板印象里就觉得戴一个帽子的系个蝴蝶结,OK,是魔术师。所以我们会有类似这样的感受。
你迎合了用户的认知,其实也就在迎合流量,本身就是你在降低大家理解你视频的难度。你要说服一个三四线城市的妈妈,告诉他,原来家庭教育的教授依然可以染红头发,依然可以有纹身。你要说服他,这件事情就是在颠覆他过往的认知。而这件事情对一个普通人两三秒去刷到你视频的一个瞬间,实在是太难了。所以这个叫做观众缘。
有的人长得天然,就像比方,有的人长得天然就像老师,有的人长得天然就像博主。我经常叫博主脸。什么叫博主脸?观众看到他就觉得他大概在哪个平台是一个大博主。这博主脸就是吸粉脸。能理解。你们应该在那种电视剧里面应该也看到过。有的演员,你就感觉他未来能火,对吧?长成那个样子,他不一定是帅,但是你就觉得这个人一向让你印象深刻。你能记住他,但有的人你记不住,真记不住那个脸,你就记不住,就叫观众缘好。
第三部分才是能力技巧的部分,技术的部分我认为在新媒体里面有,但是有限,更多的是一些思维层面的东西。就是你掌握这些思维,掌握了这些做事情的方法,你自己就知道怎么做新媒体了。因为我大学的是数学应用数学专业。我非常负责任跟大家讲,做自媒体、做新媒体里面的所有的技术技巧而言,远低于我们,甚至是我高考那个时候,难度我觉得是远低于,所以从里面从技术的角度上来讲,没有任何的难点。所以为什么技术本身我觉得重要,但没那么重要。因为即使你的能力很强,但你会发现,如果你本身有一个做了一个不匹配的观众人的达人,或者你自己本身你做的领域,和你的脸,和你的表达,和你的长相,和你的穿搭不匹配。你会发现哪怕你能力再强,效果也很一般。包括如果你选了一个很一般的赛道领域,你可能在里面疯狂的努力去做,但是好像也没有什么收入变现,甚至没什么流量。
能力。这件事情我先阐述一下。我认为它是最基本的,叫基本功,大家不要去觉得它很low,或者觉得没必要对只关注前两项。我恰恰是教大家不要只关注能力,但是一定要关注能力。你至少要做出一个 60 分的视频,也就验证了你们应该有刷到过那种。有一些视频其实它做得很烂,但是你觉得视频质感也很粗糙,甚至是用手机拍出来。你比方像我做视频,说实话,我这个视频就是用手机拍出来的,我就一个很简单的 100 多块钱的手机支架,再加上一个手机连麦克风都没有。对,我就直接开始做自媒体了,一样可以干,对不对?所以其实从视频的精美度的程度上来讲,我认为它对于视频的流量的影响有,但没想到那么大。能get。我刚刚不是说你们肯定刷到过那种,刷到过打个一那种视频很粗糙,但是一定要很火爆的可能,甚至画面画质还有点不清晰,声音还有点不清晰,反正演员的演技也很一般。
但是人家该火是不是还火?你要真说技术层面,就是做的精良的视频就能火,那些网络大电影全该火了对吧?那些网络大电影制作绝对比咱们的短视频要精良太多,但是人家是不是依然火不了?包括你们会看到很多直播的切片,那些大主播在直播,你把他的切片,你给他做个剪辑,二次创作,串成一个视频,包括还要做那种影视二次剪辑的。为什么那些能火?用我公式思考一下。
第一,他选的话题本身领域赛道是不是一个优质的领域赛道。第二,他的画面里面的人,演员,达人对吧?大概率是一个大博主,或者你已经曾经验证过他是有观众缘的大的 up 主,对不对?所以他的观众缘已经被验证过了。记住,这个词叫验证。验证这个东西很恐怖,并不是你说他有观众缘,求观众缘,而是你要经过市场去验证,把他这张脸拉到市场上面,看有多少人真的喜欢他。
拉到自然流里面去比比,跟别人赛跑吗?跟别人比赛吗?看有多少人真的喜欢他。你会发现很多的博主是被验证过的,所以你再去剪他的视频的时候,其实大概率没什么问题。所以你用我做博主公式,你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有的反而那些影视剪辑我去,甚至去剪别的博主的直播切片,剪别的博主的视频切片,包括剪疯狂小杨哥的切片,反而能带出去货,我自己拍很精美的拍反而带出去。
因为很简单,疯狂小杨哥已经验证过了,他们俩的脸是 OK 的,是完全没问题的,是能够被观众所接受并且愿意购买的。这个给到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就是我们要思考我们的脸,我们的表达更适合做什么领域,什么赛道,包括你的着装。你不要搞那种反大众认知的逻辑。虽然可能有的人觉得我这个红头发有点反大众认知,但其实就是我无所谓,我也不为了流量怎样,有更好,没有也能接受,对吧。我也不想说为这个让自己不开心,就不太想因为这事烦恼了。所以我是搞了一。如果你是正儿八经的想搞我这种账号,其实你是要把头发弄黑的。搞黑一点对大家的大众认知,对,甚至穿个小西服,大众认知会觉得认同。你是创业的,你之前还确实做过生意,对吧?像我现在这样,有时候甚至还有人觉得我幼态,觉得我像个学生。经常我看到评论区里有人讲把我脸挡上,说的还行,只能说这句话侮辱性有点强。
OK,好。第四个干货叫做什么,远比怎么做重要的多。其实也是关于大家的一个精力分配的过程。我认为你们在做一个账号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几件事情,做什么。其实这里面具体翻译一下,指的是你做账号的策略。比如你选哪个平台做,包括用什么形式,都用什么变现方式做。比方我们说哪个平台做,你看现在有很多的这种多媒体平台,对吧。其实实际上你的精力只能顾到一到两个平台。你可以划分一下品类,比如像某音,某手,还有视频号,包括什么什么书,对吧?这几个差不多是一类型的。某乎跟 b 站其实它是一个类型的,它们属于偏长内容对吧?像前面几个,它偏是这种短那种短视频。它就是纯标准化的制作逻辑了。你像我这种视频,在那种纯短视频平台上面来说,就没什么流量,因为大家不愿意去看这种深度的长内容,烧脑的,引起它思考的。它不爱看,它更爱看什么?设计好的那种感觉。我给你起个范, 3 分钟教会你创立的 5 个技巧,特别简单,你只要把这条视频看完。
第 3 点特别重要,看完之后你就会受用终身。这种感觉。他们喜欢看这种快节奏,那种感觉,甚至搞点花字很紧凑那种感觉。就属于有文案设计好的你。像我现在就属于脱稿。你就要看你的内容更适合什么样的平台,你更擅长生产什么样的内容?包括像现在某音,说实话,你没点钱,你没个几千块钱的冷启动的原始资金,其实你基本上是干不了的。因为现在某音的投流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不投流基本上是没有流量的,很少。除非你内容极致,能做到 120 分, 100 分以上,甚至超过满分,这才有可能有点自然。或者那张脸本身被大众认知你是有流量的脸,否则基本上都很难。所以我是非常非常不建议大家去干母婴。
现在多去看一看其他的多媒体平台,包括 b 站,这些平台有个好处,你说挣特别大的钱,你没听说过很难,但是你说挣点小钱,但对于个体而言,它其实没那么卷。第一,你就要看自己的资金实力,有资金实力的肯定某因更牛逼,如果没什么资金实力,其他多媒体也OK。你再分析自己是长内容还是短内容,再分析自己的人群在哪里。我紧接着用什么形式做视频。它本身分很多种形式,一个是 vlog 形式的,还有一个像我这种口播形式的,还有一种剪辑形式,像 b 站特别流行的一种,我写文案,写完文案之后我配影视素材去剪辑对吧?这种也是一种在 b 站多欧的形式。这些形式我觉得最终要看一个东西,叫做 60 分以上的视频。
你能以多快的效率去产出哪种视频是能以效率最大化的?我觉得效率本身特别重要,就是数量先上来,数量上来之后,你可以在做的过程当中去提升质量,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质量的理解是不对的。你觉得视频这不够好,但实际上你的视频的问题不在这。不信你就多做一几次数量。你做几次变量测试,你会发现即使你改了,该不报,该不火还是不火。能get。
我们经常会关注一些很无意义的问题,忽略了最本质的问题。所以我的建议就是数量一定要特别高。你要数量特别高,对于你的产出效率就特别重要。对于有的那种很擅长即兴趣演讲的人,他脑子里有东西的人,对于领域的东西,他是可以直接输出的人。像我这样,你看我做这种口播内容,我就可以不写稿,我的产出效率极高。
我一天假设我没其他事,其实我一天生产个四五篇,我觉得都没什么问题,但是因为我还有别的事情,我还有生活,还有娱乐,所以可能我现在基本上有点佛系。但是我一个月基本上 30 天有二个,有个 20 更是没什么问题的。回到你,可能有的人他不是很擅长面对镜头怎么讲话,一旦录视频,他的效率就特别低,怎么办?你就可以做那种剪辑式的,你就把你的精力花在文案跟剪辑上面。还有的人是什么?还有的人是属于那种一面对镜头,你让我即兴表达,我就有点发怵,但是你帮我把文案整好,有提词器对吧?我很快。那种人你就很适合搞那种。
核心是什么?核心是在保证一定质量的情况之下,我认为 60 分就够了。 60 分的质量,一定质量的情况之下,最高的效率,在效率保证的过程当中去慢慢提升质量,因为你很难一次性提升质量。我们都不是什么内容大师,关于这部分更详细的就是策略。做号的一些策略,可以看一下 V9 我们古老板谈钱不伤感情脱口秀系列的,我的主页里面你们去看第九期叫创业不赔钱指南,里面详细讲了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叫做傻子都赚钱,傻子都有流量的逻辑。你们可以去仔细看一下那条看过这条视频觉得有印象的,还挺干货的,打一个干货的弹幕里好。
第五点叫做变现,是持续做事情的原动力。我始终认为做账号这件事情,就有的人会觉得是有情怀在什么的,我觉得可以有情怀你,毕竟有的人可能也不缺那点钱,也不是为了那点钱。但是我认为还是要有脸赚钱。为什么?因为它核心其实是在体现你做这件事情的价值,包括商业价值。经常会有人说,我很喜欢你设计的图片,对吧?你是做设计的,我很喜欢你做的图片。我太认可你了,太认同你了,能不能帮我设计一个?
你一提说我大概的价格是这样的,他不说话了,他就想白嫖你,他就想免费。免费他就愿意让你给他设计。你不免费,他就不愿意,他就找别人了。因为他觉得别人更便宜。所以他找你是因为什么?不是因为真的认可你,而是因为觉得你免费。我一直觉得用户用脚投票,用钱包投票才是真凭实据的投票。包括像你们。经常有人说我觉得这内容有价值。啪,我一看他根本就没跟我三,连关注我都没关注我,然后就开始问题,你说这玩意真的觉得我内容有价值吗?还是单纯想发泄一下情绪,想把自己交流的情绪发泄一下?找个人问一下,感觉自己努力过了。我觉得很多时候是后者。
所以我看到很多大佬,他可能不在乎挣的钱,他做自媒体,但是你会发现他也要商业价值,因为于他而言,那是对他的认同。他可能自己的净资产本身早就超过做账号本身的收入了。但是你给他打赏也好,点赞也好,投币也好,某种程度上而言,这是对这个人的赞赏。包括充电对吧,充电一个月,我看了一包月充电没多少钱。对,但实际上你可能就两三块钱。对这种东西,但你对于一个 up 主本身的认同,而这个认同感我觉得远超过其他的东西。所以我叫做变现,是持续做事的原动力。如果没有这些东西,怎么可能有人持续去做?不如写日记对不对?为什么要发到多媒体平台来?所以我建议每个人在做号本身上面,你一定要有个变现方式,这个是必然。而不要说过于走情怀路线。我看到的大部分都没法持续,可能做一段时间就退网,或者做一段时间就没办法去干别的事情了,或者做一段时间兴趣转移了就干别的去了。我能够感受到的,反正可能我是个俗人,我能感受到。如果我做一个号本身,它没有任何的变现,它就会让我感觉到做这件事情,它的商业价值和做这件事情的价值意义它没那么大。所以我是建议所有人,哪怕你不缺钱,也要去想办法让自己的账号有一个变现方式,因为这是你持续能够做下去的原动力。哪怕有一点,至少能让你坚持干下去。变现方式无非几种,我们简单说一下。
第一个叫做广告,第二个叫做卖货,第三个叫做卖课。我说实话,我觉得这三种没有任何高低贵贱之分,关键看你更擅长哪个。我们先来说广告。很多人会觉得接广告很不好,不接广告就只能卖货或卖课。卖货你又说马就是为了恰饭对吧?不然大家是干嘛来这干嘛?肯定是为了恰饭。这毫无疑问,想都不用想对不对,多少要恰点饭对不对?还有你这么有钱,你就让他恰饭,谁会嫌钱多?你有 100 万,你不想赚 1000 万,你有 100 万,你不想赚 150 万,这不废话吗?你用脚都能想出来的逻辑,一定为了恰饭。
这大佬不能自己剪辑,得找人剪辑,找剪辑是不是得花钱对不对?所以广告卖货卖课三种方式肯定会选其一,至少选其一,甚至有人选其二,选其三都有可能。还有没有其他的更复杂的变现方式也有,无非也是加在这里面,我给你们详细讲一讲。很简单,比方我们拿广告来说,广告其实本质上你也有的人也别觉得广告好像多多牛逼,就觉得比卖货或者卖课要高贵那种。纯扯淡。广告本质上其实就是另一种结算方式的帮别人卖货卖课,你理解一下是不是最终还是消费者买单?最终消费品本身它的价格就会把他们投入广告费对吧?投放的费用全都加进去。
你以为品牌方傻?脑子不是有问题的好不好?人家都是经过计算的对吧。相对来讲投产比是可以的,所以人家才投对。一定有人买了,一定有和你一起看视频的人买了,价格本身加进去了。能理解,包括你看到的很多。有一些品牌方他去投放,对,他投放了之后,如果品爆了,他就有可能涨价。对,这个价为什么涨?为什么有一瓶饮料比别人多卖个 2 块钱, 3 块钱, 2 块钱, 3 块钱,哪来的和品牌价值?为什么留品牌价值?因为他投放了你喜欢的。 up 主。能 get 一点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大家要懂逻辑。本质上广告就是另一种结算方式的帮别人卖货和卖课。第二种就是卖货,一般来讲,要不就是卖自己的货,要不就是卖别人的货。基本上就是这两种,有的可能是直播卖货,有的可能直接是这种橱窗带货或者怎样的。
这个点没什么好说的,就是需求逻辑。我觉得只要别推荐那种明显有瑕疵的,自己一眼就觉得是那种坑蒙拐骗的对吧,甚至是三无产品的,我觉得都还好。按需求购买吗?你确实有需要你就买,如果没需要你就不买。不就这么简单一逻辑吗?你需要你认可这博主你就买。像我自己,因为很多人知道我从 190 斤减到 145 斤。我是经常会买一些低卡零食,低卡的东西我就有一个我挺喜欢的博主,我经常看他视频,我有时候觉得我总看人家视频,也没给人消费什么,所以他推荐什么我一般都会买。我买了几次,我发现他推荐的东西还可以,我就持续在他这买。不就这么个逻辑也很简单。
第三种就是卖课,有的人又觉得卖课low,或者卖课,什么知识付费什么各种。其实本质是在我看来我觉得都在卖东西。无非是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对吧。有的人需求是知识,有的人需求是消费品。比方拿我来举例,我对于消费品的那种喜爱相对来讲可能没那么强烈。我可能对知识和链接一个人本身我是更有需求的。所以我是看到很多博主我会去买哈斯克,如果我认可博主本身个体博主,我给你们翻译一下,其实所谓卖课的行为,它其分为两种,你们去思考一下。
第一,你们想做哪一种,以及你们可能曾经买过一些课,你们属于哪一种?第一种叫做需求付费,博主有某方面的专业能力,你为需求而付费对吧?你就看他这个课本身能不能解决你的一些问题。第二种叫做为链接而付费,其实叫做知识打赏,本质上就是一种知识打赏行为。跟我觉得我老看人家视频,我觉得我健身也确实有些收获。对,我想为他消费打赏。对,或者你看到有一个歌星对,他老给你免费唱歌,你看他出演唱会了,或者看他出专辑了,你买张专辑支持一下。
其实逻辑就知识打赏,类似于曾经的送礼,其实你是想链接一下这个人,尤其是在这个人,像有一些我看到有些大佬,其实之前如果他还在他原来公司,对做高管或者做总负责人,其实我可能很难跟他有产生什么链接对吧?因为你送礼肯定送不到人在那。但是假如他自己出来干,他开了个课,结果还不太火,这个时候是挺有意思。一个时候,我一般这个时候我就会买,卖完之后他就觉得很兴奋。你说那个钱其实对于他来讲可能无所谓,但是他觉得认同感,你能理解,就是一种知识打赏行为,也许我就能链接他,链接他就能多获得一些信息。其实我个人认为其实就是逻辑,看你的需求,有的人需求就是消费。我要买这种,什么?买手机,买奇奇怪怪的一些这种吃的,对吧?你就去找那种卖货的博主,你关注那种,很开心,有的人就想学习东西,有的人就想链接人,获取更多优质信息,想搞事情,你说没办法对吧?这个东西你只能去找那种买课的人了。
你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吗?你想获取更多潜移的信息,没有了广告,对吧?你啥也不想消费,或者你就想憋在那。但你放心, up 主本身的粉丝不可能所有都是憋在那的,一定有消费的。其实就是看你看。第一是你如果想做 up 主,想做博主,你就看哪种,你更擅长,对吧?广告其实本身更看的是流量,就是你流量要大,领域要拓宽,能够给广告商提供一些广告位。卖货这个东西其实就是销售能力,但带货能力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能力。第三个就是卖课。卖课,其实你确实有一些知识的能力,包括你有一些资源的能力,能够给到别人一些支持跟帮助,无非就是这三种。这三种,谁也别觉得谁比谁low,谁也别觉得谁比谁高贵。因为说实话,很多广告你会发现很多 up 主接的广告,广告也是卖课的。还有一些广告,广告货,甚至是三无产品,你去卖别人的课,卖别人产品,甚至还有可能没保障。
所以,广告和卖货的也别瞧不起卖课的,更不要瞧不起广告跟卖货的了,对不对?你别觉得我做知识付费,我高人一等,这种感觉也不至于,对吧?很多博主其实是精挑细选的,人家会把到底接什么样的广告,人家都甄选好。有这种博主的,包括卖货什么。确实,我之前反正我喜比较喜欢几个博主,我经常在他那买东西,目前还没碰到什么太大的坑。所以我想重复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要在这上面说纠结太久,看你自己更擅长哪个,更喜欢哪个就做就完事了。
第六个就是爆款的本质是重复的。第六个干货就是大家。其实本质上我觉得所有的博主,所有大部主都是在做更好的表达者。因为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所有的惊喜,还有所有的一些观点,甚至所有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本身都是重复发生的,我们只是一个更好的表达者。换句话说,我们是知识和内容本身的搬运工。类似于明史跟明朝那些事的感觉。明朝那些事就是用更好的语言,更好的表达,把名史讲了一遍。可能有的创作者,他加入了更多自己的思想跟思考。
对于一个事。对,但是爆款的本质是重复的。这里面我想讲什么?你会发现,其实 2014 年大家喜欢看的一些东西,喜欢讨论的一些东西,报过的东西。其实在 2023 年他一直在重复。比方每年情人节是不是都有那些选题,每年双 11 是不是都有那些选题?消费主义是什么?怎么干掉你的,是怎么把你吞噬的,类似这种的对吧。
每个 up 主都会出一个选题,我涨粉多少的时候是怎么赚钱的,对吧?每个 up 主都会出这些,为什么?因为其实很多博主他在做的过程当中也发现了一些规律。这个规律就是诶,好像这类选题,它就是爆,我就多做对不对?其实这里面的更底层的本质其实就是爆款的本质是重复的。
大家喜欢看那些东西,喜欢看这种大家翻来覆去的去讲这些东西。你思考一下你电影电视剧是不是其实很多,你就喜欢看最后好人把坏人给干倒了,或者喜欢看一个好的结局,对吧? happy ending。其实大家都是这样的,包括脱口秀的一些技巧,包括角品,还有这些影视剧的一些技巧。其实它就是抖BOSS,把预期给你抬到这里,用一个拐的方式又讲了另一件事,对吧,让你觉得超出你的预料之外,但是人们爱看这些东西,你就是这样子的。
所以爆款本身是重复的,重复我们本身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就选题,我觉得很多选题是可以重复去做,用你的方式去表达的,就是用你的内容,你的观点,你的案例,把那些爆款的选题你可以。你在做任何领域的时候,选题我永远认为始终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向。包括很多 up 主,你会发现他可能经常聊钱,对吧,包括我直接古老板,谈钱不伤感情。
第一,我为什么讲?第一是我认为这个东西是大概率是好选题,只要有关钱相关的。第二,确实我对这玩意感兴趣,对吧?第三,我又不太想为流量而活,所以我想讲我自己感兴趣的也流量别太差,因为流量太差,说实话讲的也没劲,但是你会发现很多 up 主其实是一讲钱,你会发现它的流量就好完事就没办法。包括有一些带有什么争议性的吵架行为的。本质上对于平台而言,他想要什么?你要思考一下为什么一个内容会爆。本质对于平台而言,他就想要两件事,用户更深度的互动,以及用户更深度的观看对不对。什么样的内容能够让用户深度的互动吵架的对吧。最好用户两拨用户在底下骂起来的。所以你会发现很多的视频,一旦有争议性,两边吵起来了,对,或者全是在骂博主的魔主,博主跟别人对骂的那种视频诶,挺火对吧。
还有那种整活的,能为什么整活的,因为能让大家看完吗?能理解它,虽然可能干货价值,知识价值没那么大,但是它娱乐价值很大。所以娱乐价值大家能看完吗?这种视频还真能火。OK,第七点叫做前期做有用的内容,更利于涨粉。我建议大部分的素人跟普通人,如果你不是那种特别擅长整活,也不是属于新媒体老手,我建议就是抛开那种逆颜值逆天表达逆天,背景逆天的这种人。我们大部分普通人,其实干货类内容本身更容易涨粉。甭管你是卖货也好,还是广告也好,还是卖课也好,你早期做点有价值干货类的内容,哪怕干货本身其实是类似那种信息收藏类的,很有收藏价值。我举个例子比方,给大家盘点一下有哪些好的,什么学习网站,给大家盘点一下有哪些好的书,对吧。
你会发现这种类的内容,它的流量相对来讲还不可,还可以转粉率比较高。对它有用的内容包括如果你是做美妆领域的,你是不是可以讲一下女生护肤全流程,类似你去做点这种内容,叫干货类内容,其实本身更容易涨粉,而且它的做起来的难度也没那么大,更多的其实是一个信息的收集跟整理的过程。为什么?因为这个事情大部分人懒,你帮他干了这事还觉得挺好的。
把收藏包括做旅行的,你会发现所有做旅行的我跟你讲,很简单。做旅行的选题里面报的都是那种什么攻略类,几千元玩转什么什么攻略。你真拍 vlog 我跟你讲,看的人太少了,为啥?很简单,没用你 vlog 每天在旅行风花雪关我屁事对不对?你除非你颜值逆天。
极其搞笑,大部分人做不到对吧?我说实话,我又做不到,我就没那么搞笑。所以那怎么办?那就做点有用的,包括有的人是做探店对吧?探店你咋整?你做有用的内容?你盘点一下北京最好吃的 3 家日料餐厅。对,北京性价比最高的 4 家西餐厅。对,搞这种有用的干货类内容,每个领域其实都有这种有用的干货类内容。干货内容对于早期起号而言是比较好的。
好。第八点也算是最后一点,只要做博主,本质上也是一场创业。如果你决定做了你,我最烦别人跟我讲两个话叫做,但是和我不会。我一听这两句话我就知道大概率是做不起来了,做不明白了。对,没有那么多。但是你已经决定做了,他就没。但是我解决方案我已经给了,该怎么办。我也给了。你总说我不会的,对吧。我一直觉得老说自己不会,各种不会,这不行不行的。这种人最好是别去创业,打工上班挺 OK 的。为什么?因为能成事的人。我的感受他不会,他会去学。我觉。举个例子,我第一次创业做直播的时候,会,我也不会,我也不是专业干的。对,我不会倒腾麦克风,不会摄像头,完了我怎么办?我找书,找网上资料,找人去学,对吧。无非就是花钱,花时间,花精力。当时还有去写文章的时候。对,做自媒体账号做到快 100 万粉丝。当时怎么搞的。也不是说上来就会做自媒体了,也不会写文章,毕竟学数学系的。对,咋整?很简单,买书找牛人请教。花钱对,可能也报了一些好的课,跟不好的课。对不重要,重点是你自己花钱,花时间,花精力在这不停练习。当时我是每天写一篇文章,练了大概半年左右,基本上写的还行了,能去写一些那种所谓的 10 万加爆款文了。
分享一个我特喜欢的一句话,叫做有问题解决问题,不会就学。我个人认为,只有这样的气质,才能把一个事干成有问题解决问题,不会我就学,否则你会发现你的卡点太多了。你想做一件事的卡点实在是太多了,而且那些卡点本身都不难,因为那个卡点卡在你爸。我不会,我不行,我不学。张嘴,但是张嘴我不会。那你躺对吧,天上给你掉钱得了。掉的时候你可能还说妈妈,我不会接,接不住。没学过怎么办?接不住这些钱。OK,就说这么多。
我最后声明一下,第一,我不鼓吹任何人创业。第二,我也不鼓吹任何人去做自媒体,我只是觉得可以尝试一下。回到第一点,别辞职尝试。第三,我觉得最后能创成的包括自媒体,能做成的人是少数人,绝对是大众里面的少熟人。如果我讲的视频的某些观点,或者某些我觉得能成事的气质,你觉得你不拥有?我建议其实打工也不一定是一件坏事,是一个更稳定,风险性更小的生活方式的选择。创业本身就是一个风险跟收益并存的东西。我的所有的视频给如果你有这个想法,你已经决定要干了,或者你觉得你未来肯定是要干这件东西的。我希望你能少走点坑,把我的视频看完。不能说胜读十年书,但至少胜过你读一两本书,我觉得还是有帮助的。
今天关于自媒体做自不做博主这个事,我们先说这 8 个点。如果你们对这类的内容你们很感兴趣,你可以评论区或者弹幕告诉我,之后我会出视频多讲一讲这种东西。但是请用三连,用脚给我投票好吗?最后给我三连的人。有这种好习惯的人,你有一天你做自媒体的时候,你相信的一定会有很多人也给你三连。我我肯定会的,我刷到我必给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