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京师范大学党的历史与理论考博参考书真题复试分数线

2022-03-19 16:45 作者:名校考研帮  | 我要投稿

第一部分:初试招生目录

 


参考书:仅供参考

7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含中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1-4卷,顾海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笔记资料: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误解

1.马克思主义不是学术,只是意识形态

(反驳:什么是学术?马克思主义并非意识形态)

2.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现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为本土化

(反驳: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世界性现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代表要剔除外来部分)

3.认为西方仍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心,相信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神话

(反驳:马克思主义的本性是理论联系实际,要求研究者走出书斋,走向社会,而西方搞纯粹理论,脱离实际,故就这点而言中国作为研究中心当之无愧)

二、意识形态和世界观

1.事例引入:两年前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今年人民大学周新城的论文均被围攻。

2.为什么说其理论地位从未否定?这就涉及是否从世界观角度解读。

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的解读

(1)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

(2)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3)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压迫剥削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

列宁对《共产党宣言》的解读

        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

(1)包括社会生活领域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2)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

(3)阶级斗争和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革命使命的理论。

        因此,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概念都是其必然结果。

3.当前马克思主义面临的危机

(1)高校教学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观,而只作为某种学说或思想。由此将马克思主义与世界观割裂,出现了诸如“唯物主义”=“实践哲学”等的曲解。

(2)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反思错误。为什么放弃马克思主义,出现以上剧变?其原因被西方学者普遍归根到党和政府秉承的哲学思想有问题,进而对历史认知和人性认识出现了严重的错误。这一曲解甚至影响了后来的俄共,令俄共总书记久加诺夫将苏共亡党缘由总结为“三个垄断”:

        <1>对真理的垄断(对新闻与意识控制);

        <2>对权力的垄断(即一党执政);

        <3>对利益的垄断(即经济特权)。

        但我们不禁要反问,难道资本主义就没有垄断吗?这样的曲解显然是荒谬的,但是至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的原因,我们必须结合世界观,正视这一哲学问题。

(3)个人主义世界观严重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被消解。

        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提出:“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学术部门可以有许多派、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或者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或者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共产主义世界观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它不是任何别的阶级的世界观。”赋予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充分自由,但指出世界观只有两家,没有中间地带。因此,我们不能放弃世界观而孤立地看待马克思主义,一个没有世界观支持的意识形态也注定会被消解。

        毛泽东在1959年还指出:“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这是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无产阶级专政与阶级斗争的学说是革命的理论,即运用这个世界观来观察与解决革命问题的理论。”强调了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党的世界观和理论基础,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其理论结果。因此,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必须回到世界观领域来。

三、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几个问题

1.否定辩证唯物主义的理由站不住,不成立

(1)理由1:辩证唯物主义是旧的本体论,甚至批为斯大林哲学遗毒;而主张淡化甚至消除本体探讨,回归生活。

        实际上,辩证唯物主义是看待事物的最基本立足点,不依赖于主观意志。这里要注意,不能把主客观关系偷换概念为主客体关系!因为在主客观关系中,主观须符合客观;而在主客体关系中,客体须服从于主体。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客观制约性占第一位,主观能动性占第二位,故没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一元论,就没有客观真理。西方学界普遍强调的“价值真理”不仅在地位上低于,更在外延上小于客观真理,因其强调有用性,是实用主义的体现。

(2)理由2:辩证唯物主义是认识论哲学,将主客体(认识和实践)对立,现象与本质割裂;而主张生存论哲学,不关心(甚至反对)宏大叙事(代表人物有海德格尔)。

        然而,生存论实际上是西方哲学总体倒退的表现。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称,西方哲学发展不寻求普遍规律,而是就事论事的折中主义;德国工人阶级反是德国古典哲学精髓的继承人。生存论关心每个个人,但由于个人标准不同,根本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西方哲学对生存论的转向,恰恰表明资本主义已经无法研究一般规律,从而畏葸不前了。

        我们不反对西方哲学中的实证研究和经验研究方法,这是科学研究的必要途径;但同时我们更要注重世界观和规律研究。另一方面,将认识与实践对立起来,也是完全错误的。毛泽东曾说:“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认识论。”反映出两点重要思想:

        <1>实践检验真理,实践出真知;

        <2>理论指导实践,创新的理论指导创新的实践。

        因此,否定认识论实践,就是鼓吹自发的麻木的实践,不但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可能造成巨大破坏。(这一鼓吹的代表哲学家是哈耶克,其主张“自发自由”,而马克斯则主张“自觉自由”)

(3)理由3:将哲学标签化、简单化;进而批评马克思主义对于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划分。


北京师范大学党的历史与理论考博参考书真题复试分数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