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周兴亡史之诸侯攻伐
武王即位,太公望任太师,周公旦做辅相,召公、毕公一班人辅佐武王,遵循文王的遗业。武王受命第九年,武王先在毕祭祀文王,然后前往东方举行阅兵,到达盟津。设文王的木主,用车子运载,供在中军帐中。武王自称太子发,表示是以文王的名义征伐,不敢独断专行。他向司马、司徒、司空等受王命执符节的官员宣告:“要小心谨慎,说到做到!我本是无知之人,只因先祖有德行,我承受了先人的功业。现在已制定了各种赏罚制度,来确保完成祖先的功业。”于是发兵。 师尚父下令说:“集合起你们的部下,把好船桨,迟到者一律斩杀。”武王渡黄河,船到达河的中央,有白鱼跳进武王的船中,武王俯身拾起它用来祭祀。渡过河之后,有一个火团从天而降,落在武王的屋顶上,凝固成乌鸦状,赤红的颜色,发出魄魄的鸣声。当时,诸侯不约而同前来盟津会盟的有八百诸侯。诸侯都说:“纣可以伐了。”武王说:“你们还不了解天命,现在还不行。”于是率领军队回去了。
过了两年,听说纣昏乱暴虐更甚于前,杀死了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太师疵、少师彊抱着他们的乐器逃到了周国。这时武王才向所有的诸侯宣告说:“殷王罪恶深重,不可不合力讨伐!”于是遵循文王的遗旨,率领战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披甲战士四万五千人,东进伐纣。第十一年十二月戊午日,军队全部渡过盟津,诸侯都来会合。武王说:“要勤勤恳恳,不可懈怠呀!”武王因而作《太誓》,向众人宣告:“现在殷王纣竟然听信妻妾之言,自绝于上天,违背日、月、北斗的运行,疏远自己的同祖兄弟,竟然废弃其先祖的音乐,敢采用淫乱的音乐去窜改典雅的音乐,以取悦于他的妻妾。所以现在我发要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要努力呀,男子汉们,不能有第二战,更不能有第三战!”
二月甲子日的凌晨,武王一早就来到商郊牧野,举行誓师。武王左手拿着黄色的钺,右手握着以白色旄牛尾为饰的旗,用来指挥。说:“辛苦了,西方来的将士们!”武王说:“啊!我的友邦的国君们,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各位卿大夫们,千夫长、百夫长各位将领们,还有庸人、蜀人、羌人、鬃人、微人、人、彭人、濮人,高举你们的戈,排齐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让我们来发誓!”武王说:“古人有句老话:‘母鸡不报晓。母鸡报晓,就会使家毁败。’如今殷王纣只听妇人之言,废弃祭祀祖先的事不加过问,放弃国家大政,抛开亲族兄弟不予任用,却纠合四方罪恶多端的逃犯,抬高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使用他们,让他们欺压百姓,在商国为非作歹。现在我姬发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今天我们作战,每前进六步七步,就停下来齐整队伍,大家一定要努力呀!刺击过四五次、六七次,就停下来齐整队伍,努力吧,各位将士!希望大家威风勇武,像猛虎,像熊罴,像豺狼,像蛟龙。在商都郊外,不要阻止前来投降的殷纣士兵,要让他们帮助我们西方诸侯,一定要努力呀,各位将士!你们谁要是不努力,我将拿他问斩!”誓师完毕,前来会合的诸侯军队,共有战车四千辆,在牧野摆开了阵势。
纣王听说武王前来讨伐,也发兵七十万来抵御武王。武王派师尚父率领百名勇士前去挑战,然后他自己率领拥有战车三百五十辆、士卒两万六千二百五十人、勇士三千人的大部队冲进殷纣的军队。纣王的军队虽然人多,但都没有作战的意愿,心里只盼着武王的军队赶快攻打进来。纣王的军队都掉转武器来攻打纣,为武王开路。武王急驱战车冲进来,纣的军队溃不成军,都背叛了殷纣。纣逃跑,返回进入城中,登上鹿台,把他的宝玉都穿戴在身上,投火自焚而死。武王手持太白旗指挥诸侯,诸侯都拜向武王,武王也作揖还礼,诸侯全都跟从武王。武王来到商的都城,城中的百姓都在城郊等待欢迎。于是武王派群臣告诉商的百姓说:“上天将赐福给大家!”商都民众都向武王叩头拜谢,武王也恭敬还礼拜谢。于是武王进城,找到纣自焚的地方。武王亲自发箭射纣的尸体,射了三箭然后走下战车,又用轻吕宝剑刺纣的尸体,用黄色大斧砍下了纣的头,悬挂在大白旗上。然后又到纣的两个宠妾那里,发现这两个宠妾都已上吊自杀。武王又向她们射了三箭,用剑刺击,用黑色的大斧砍下了她们的头,把她们的头挂在小白旗上。做完这一切,武王才出城,回到军中。第二天,武王命人清理道路,修整社庙和商纣的宫室。到了约好的日子,一百名士兵扛着有飘带的罕旗走在前面。武王的弟弟叔振铎布护卫并摆列开常车,周公旦手持大钺,毕公手持小钺,夹立在武王的两边。散宜生、太颠、闳夭都持剑环卫武王。武王进了城,站在社庙南面大卒的左边,左右的大臣们都跟着他。毛叔郑双手端着明月夜取得的露水,卫康叔封铺开草席,召公奭帮着拿好彩帛,师尚父牵着祭牲。尹佚朗读竹简上的祭文说:“殷的末代子孙季纣,废弃先王的美德,蔑视神明,不去祭祀,对商城中的百姓昏乱暴虐,这些事在天帝面前都表现得清清楚楚。”于是武王再拜稽首,说:“我承受上天之命,革除殷朝弊政,接受上天降下的光明之命。”武王又再拜稽首,然后才出城。
武王把殷的遗民都封给商纣的儿子禄父。武王因天下刚刚平定下来,还没有安定和睦,所以派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禄父治理殷国。然后又命令召公放箕子出狱。命毕公将囚禁的百姓放出狱,表彰商容闾巷的百姓。命令南宫括散发聚集在鹿台的钱财和巨桥的粮食,用来赈济贫苦的野人和贱民。命令南宫括、史佚搬走殷人的九鼎和宝玉。命闳夭为比干的坟墓培土修缮。命令宗祝在军队中祭祀阵亡的将士。然后撤兵回到西方。一路上武王巡视了各个诸侯国,记录下政事,写下了《武成》篇,宣告武灭殷的功业成就。他分封诸侯,将殷的宗庙祭器分别赏赐给他们,写下了《分殷之器物》篇,记录他的命令和诸侯分封所得的器物。武王追思古代的圣王,因此表彰嘉封神农的后代在焦,嘉封黄帝的后代在祝,嘉封帝尧的后代在蓟,嘉封帝舜的后代在陈,嘉封大禹的后代在杞。接着又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是被封的第一个。武王封尚父于营丘,国号齐。封他的弟弟同公旦于曲阜,国号鲁。封召公奭于燕。封他的弟弟叔鲜于管,封他的弟叔度于蔡。其他人也都依次受封。
武王征集召见九州的长官,登上豳的高地,遥望商的都城。武王回到周,晚上总是睡不着。周公旦来到王的住处,问:“您为什么睡不着呢?”武王说:“告诉你:都只因为上天不受享殷的祭贡,从我姬发还没生下来到现在六十年,远郊一带到处是野兽和害虫。上天不再受享殷的祭贡,所以才有我们今天的成功。上天建立了殷国,殷任用能人贤士有三百六十人,虽然没有做出明显的政绩,但是也没有让殷灭亡,所以殷才维持到了今天。我还没有真正得到上天的保佑,哪有闲暇时间睡觉!”武王说:“如果想真正得到上天的庇佑,就要依靠太室山,把不知天命的作恶之人全部找出来,贬黜了他们,与殷王受同样的罪。要日夜勤勉努力,保证安定好西方国土,我要恪尽职守做好各项事务,直到我们的德行在四方发扬光大。从洛水拐弯处一直到伊水拐弯处,人们安居在这里的平坦之处而非险隘之处,这是夏人的活动中心。我向南面可以望见三涂山,向北面可以望见太行山,回首可以看见黄河,又仔细观察了雒水、伊水,这里离天帝的居室不远。”于是在雒邑策划营建周城,然后离去。在华山南面放养马匹,在桃林一带放养牛,让军队放倒武器,整顿军队后解散军队:向天下民众表示不再用兵。
武王战胜殷朝之后二年,向箕子询问殷朝灭亡的原因。箕子不忍心说殷朝的罪恶,就向武王讲述了国家存亡道理。武王也觉得不太好意思,所以又转而询问了天道。武王病重。而这时天下尚未统一,众公卿们都很害怕,进行“穆卜”(卜问武王的下一代,);周公因而祓除斋戒,自愿作替身,想代替武王承受灾疾,武王的病渐渐有了好转。后来武王死了,太子诵继承了王位,就是成王。
成王幼小,周刚刚平定天下,周公担心诸侯背叛周,就代理成王管理政务,主持国事。管叔、蔡叔等兄弟怀疑周公篡位,联合武庚发动叛乱,背叛周。周公奉成王之命,诛杀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让微子开继承殷朝的后嗣,在宋地建国。又稍稍收聚了殷朝的遗民,封给武王的小弟弟封,让他做了卫康叔。晋唐叔获得吉祥的谷穗,献给成王,成王把它送到周公的驻兵之地。周公在东方受此吉祥的谷穗,颂扬了天子赐禾谷的圣命。起初,管叔、蔡叔背叛了周朝,周公前去讨伐,经过三年时间才彻底平定,所以先写下了《大诰》,向天下陈述东征讨伐叛逆的大道理;接着又写下了《微子之命》,封命微子继续殷后;写下了《归禾》、《嘉禾》,记述和颂扬天子赠送嘉禾;写下《康诰》、《酒诰》、《梓材》,下令封康叔于殷,训诫他戒除嗜酒,教给他为政之道。那些事件的经过记载在《鲁周公世家》中。周公代行国政七年,成王长大成人,周公把政权交还给成王,自己又回到群臣的行列中去。
成王住在丰邑,派召公再次规划测量洛邑,以完成武王的遗愿。周公再次卜问勘察,终于动工营建,把九鼎安放在那里。他说:“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四方进贡,路程都一样。”因而作《召诰》、《洛诰》。成王把殷朝遗民迁徙到那里,周公向他们宣布了成王的命令,写下了训诫殷民的《多士》、《无佚》。召公担任太保,周公担任太师,东伐淮夷,灭奄国,把他们的国君迁到薄姑。成王从奄国回来,在宗周写下了《多方》,告诫天下诸侯。成王消灭了殷朝的残余势力,袭击了淮夷,回到丰邑,写下了《周官》,说明周朝设官分职用人之法,重新规定了礼仪,谱制了音乐,法令、制度这时也都进行了修改,百姓和睦、太平,颂歌四处兴起。成王征伐东夷之后,息慎前来祝贺,成王命荣伯作《贿息慎之命》。
成王临终,害怕太子钊不能很好处理国事,便命召公、毕公率诸侯共同辅佐太子使之即位。成王逝世后,召公、毕公率诸侯,带太子钊拜谒先王的宗庙,用文王、武王开创周朝王业的艰难反复告诫太子,要他一定力行节俭,戒除贪欲,专心办理国政,写下了《顾命》,要求大臣们辅佐关照太子钊。太子钊因此即位,这就是康王。康王即位,遍告诸侯,反复宣传文王、武王的功业,因而作《康诰》。所以成、康两王时,天下安宁,刑罚弃置不用达四十多年。康王命作策毕公规划分别百姓居所,划定周都郊区,因而作《毕命》。
康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昭王瑕即位。昭王在位时,王道衰落了。昭王到南方巡狩未能回来,死在江上。死了也不告丧,是想掩饰。于是立昭王之子满,这就是穆王。穆王即位的时候,已经五十岁了。当时王道衰败,穆王痛惜文王、武王的德政遭到损害,就命令伯冏为太仆并反复告诫要管理好国家政事,作《臩命》。天下才又重新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