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文本56 美国内战

2023-03-17 17:14 作者:付与明年  | 我要投稿

 

第56集  美国内战

 

1861至1865年,美国爆发了内战。

 

美国内战是南方的奴隶制度与北方的自由雇佣制度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的必然结果。在林肯的领导下,北方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摧毁了南方的奴隶制度,从而维护了联邦的统一,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在美国独立以前,英属北美殖民地便存在着自由雇佣制和奴隶制这两种对立的社会经济制度。

 

在北部和中部殖民地,居住着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移民,他们以种植业、捕鱼业、造船业和进出口贸易为生。南部以种植园经济为主,主要种植烟草、稻米或蓝靛等专供出口的单一经济作物。18世纪以后,在种植园里劳作的大都是从非洲贩运来的黑奴。

 

1800年以后,北部已完全实行资本主义的自由劳动制度,而南部种植园仍推行以强制劳动为特征的奴隶制。北部自称为自由州,而把南部称为蓄奴州。

 

内战爆发以前,北部和南部都在迅速发展。1820至1850年间,北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产业革命,以公路、运河和铁路为主的交通运输建设发展迅速。到1850年,美国已经修建了铁路一万四千多公里,农业和工商业都空前繁荣。

 

联邦政府在新获取的西部领地上建立准州,准州在国会的监督下成立代议制政府,逐步走向自治。只要人口达到6万人,就可以被联邦接纳为一个新州,成为合众国大家庭内的平等成员。

 

从1815到1850年间,联邦平均每3年接受一个新州,世界其他国家惊奇地看着眼前的美国变得越来越庞大。1840年,美国仅有1700万人口。到1860年,人口已经急剧膨胀到3200万。

 

北方的波士顿、纽约、费城和巴尔的摩等城市,不仅是交通中枢,而且是商业贸易中心,成为南部棉花和西部粮食出口的贸易中转站。

 

与此同时,南部在以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道路上也越走越远。在1793年轧棉机被发明之后,南部开始大面积栽种棉花,生产的棉花占世界棉花供应市场的75%,发展成为棉花王国。烟草、蔗糖生产也占很大比例。

 

但南方种植园的管理方式非常专制野蛮,南部也享受不到北部工业化所带来的好处。南部没有几家工厂,很少吸引投资,铁路和电报网也很少,其中与北部最深刻的区别在于南部的农业经济是以黑人奴隶劳动为基础的。

 

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区域利益,导致南北之间冲突不断。而美国领土的扩张,使南北之间在奴隶制上的矛盾不断激化。在西部新扩张的领土上是否实行奴隶制,成为南北双方斗争的焦点。

 

在南部种植园主看来,在经营的土地上不使用奴隶是绝对无法想象的。而对于北部资产阶级来说,将奴隶制引入新开发的西部也同样是不可思议的。

 

除了观念上的冲突,还有许多经济上的原因。

 

在西部不发达地区,工作多、劳力少,北部移民担心南部种植园主带来大量不必支付工资的奴隶,使自己面临不公平的竞争。而南方部种植园主通常没有北部资产阶级富有,他们主要的经济资源就是黑人奴隶。一旦废除奴隶制度,他们将变得一无所有。

 

在国会里,南北各州的代表就西部领地进入联邦的条款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激进派主张取消奴隶制,反对派则认为各新建州的居民应该有权通过投票来决定是否在本州允许奴隶制存在,即所谓居民自决原则。

 

从1820至1860年,尽管冲突不断,但南北双方基本上还能够在国会辩论的基础上达成妥协,他们之间的重大冲突与妥协有3次。

 

1854年,在讨论堪萨斯、内布拉斯加领地上组建新州时,国会同意在组建新州时将根据当地的投票决定是否在新州确立蓄奴制度。

 

南北双方都加紧移民,在堪萨斯甚至出现了两个议会、两个政府、两个首府,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导致两百多人丧生。

 

到这个阶段,南北之间的冲突越出了合法的政治解决的渠道,而转向了武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高国荣:

西部领地上是否实行奴隶制对南北双方来说都至关重要。从政治上说,它直接关系到南北双方在国会的多数,西部领地如果以蓄奴州身份加入联邦,南部就会在国会居主导地位。反之,北部将成为国会多数。不论南部还是北部,一旦在国会中得势,都将利用国家权力向西推行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对方的政策。

 

费城内战及地下铁路博物馆 学者 安德鲁·科尔德伦:

美国内战是关于国家未来发展道路的冲突。美国建立在自由原则的基础之上,但是它有允许奴隶制存在。奴隶制问题在宪法的框架体系内并未得到解决,而且从国家的成立到内战开始这段时间里,这个基础得到了巩固。可是实质上,这里一直是两个国家。北部将奴隶制规定为不合法,而奴隶制在南部却是合法的。南部的经济依赖着奴隶制,他们依靠奴隶来采摘棉花、收割甘蔗和稻子。种植这些作物的大农场大量需要奴隶这种廉价的劳动力,但是奴隶制同自由这一美国根本精神是相冲突的,同北方新工业经济和哲学体系是相抵触的。相对来说,北部更为富有、更强大、人口更多。

 

美国内战之所以爆发,除了南北双方在奴隶制问题上不同的政治经济利益外,与19世纪30年代废奴运动的兴起也有很大的关系。

 

西奥多·韦尔德在1839年出版了后来又多次再版的畅销书《美国的奴隶制度》。该书记录了南部多种报纸发表过的有关奴隶制的材料,揭露了这种残忍落后的生产方式。

 

在南方蓄奴制下,人可以像牲畜一样被买卖。韦尔德引用了南部报纸上一则典型的广告:出售黑人,女,24岁,有两个孩子,一个8岁、一个3岁,单卖或一起出卖视买方意愿而定。

 

斯托夫人在1852年发表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曾经轰动一时,它当时还被编成剧本,在北部各地剧院上演。这部小说的面世为废奴运动赢得了约200万的同情者和支持者。

 

林肯总统给该书寄予了高度评价,他在接见斯托夫人时称她为: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为帮助黑奴有组织地逃离南部、取得自由,废奴派开展了地下铁道运动。它组织严密,具有相当规模,帮助了近10万黑奴摆脱了苦海。

 

从该运动中产生了许多奋不顾身、智勇双全的英雄,哈丽特·塔布曼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她原本是一个奴隶,在逃离苦海后,不顾自己被南部奴隶主重金悬赏通缉的危险,先后19次出生入死,潜回南部,解救了300多名同胞。

 

1860年的总统选举是在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中进行的,林肯在选举中胜出。林肯是伊利诺州一位成功的律师,他1856年加入共和党,并很快成为该党领袖。

 

在与史蒂芬·道格拉斯进行的关于奴隶制问题的7次辩论中,林肯坚定地维护联邦统一和反对奴隶制扩张。

 

他的主张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信任,为其日后叩开白宫之门奠定了基础。林肯认为,如果奴隶制无罪,那就再也没有罪恶了。

 

林肯的当选,对南部种植园奴隶主来说,不啻为晴天霹雳,这就意味着南部种植园奴隶主不仅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而且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也将失势。

 

林肯当选总统后一个月,南卡罗来纳州宣布脱离联邦。几星期内,密西西比州、亚拉巴马州、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路易斯安那州、得克萨斯州紧随其后。

 

1861年2月,这7个脱离联邦的南部蓄奴州组成南部同盟,选举杰斐逊·戴维斯为总统,把首都设在弗吉尼亚的里士满。

 

后来,弗吉尼亚州、阿肯色州、田纳西州和北卡罗来纳州四个蓄奴州也宣布退出联邦而加入南部同盟。

 

南部同盟建立的前提是公民有权拥有奴隶,黑人种族是劣等种族。南部联盟副总统斯蒂芬斯宣称,它奠基于以下伟大的真理之上,即黑人、白人不平等,奴隶制是自然的、正常的。

 

当联邦政府还在努力寻求和解妥协的途径的时候,南部已经开始进行军事准备。

 

1861年4月12日,南部同盟军不宣而战,炮击驻守在南卡罗来纳境内萨姆特要塞内的联邦守军。炮击持续了33小时,挑起战争。林肯总统立即作出反应,征召志愿军七万五千名,宣布镇压叛乱。美国内战爆发了。

 

美国内战从1861年4月爆发,至1865年4月结束,前后历时4年。内战爆发时,北部在人力物力上占有很大的优势。

 

北部人口超过2-00万,而南部人口只有900万,其中奴隶就占350万。北部工业发达,在生产军火武器和军需物质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北部有比南部先进得多的铁路、公路和运河系统,拥有强大的工业技术。南部则把希望寄托在英国的援助上。

 

内战爆发时,南北双方在军事力量对比上各有优势。战争开始时,南部和北部的正规军队都很少,主要依靠招募志愿兵作战。

 

因为经常处于奴隶暴动的威胁之下,南部奴隶主家庭子弟往往骁勇善战,男子普遍擅长骑射,以投伍从戎为正途。高级将领多出身南部,在战争爆发后,他们为南部同盟效力。

 

而北部虽然兵员充足,但在战争开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缺乏得力将领,导致战事失利。但大部分海军由联邦军队掌握,可用以封锁南部海岸线及港口。

 

第一次重要战役于1861年7月21日,也就是南部同盟军进攻萨特姆要塞三个月后,在弗吉尼亚州的马纳萨斯打响。

 

战争初期,许多联邦军都有轻敌思想,以为只要进军弗吉尼亚,就能将南部叛乱的乌合之众打败,很快结束战争。

 

但南部同盟军成功地挡住了联邦军的反复进攻,并在北军力竭之际发动了反攻,俘虏了1300多名联邦军。后来,联邦军又在1862年6月下旬的半岛战役中失利。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林肯总统下令征兵。从农村到工厂,人们踊跃报名参军。为筹集资金,联邦政府发行高额利润的战争债券,总共举债约26亿美元,有效地解决了战争所需的大多数费用。

 

南部因为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征税所得对巨额军费开支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在战备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大量发行纸币和债券导致货币贬值、物价飞涨。

 

在沿海和内陆密西西比河流域,联邦海军对南部海岸线和重要港口基本实行了封锁,阻止南部赖以生存的棉花、蔗糖和其他农作物进入欧洲市场,使南部经济日益萎缩。

 

南部同盟的对策是建立了一支偷越封锁的舰队,他们把棉花运到英国,然后在船舱里装满武器和弹药,向西航行运回美国。

 

1862年冬天,水上的战争日趋激烈。在大西洋沿岸,联邦海军对任何企图突破封锁线的船只穷追不舍,直至将其捕获。在内陆,联邦铁甲战舰沿着大的内河水系,向南方联盟的西翼进攻。

 

在格兰特将军的指挥下,西线的联邦军队沿着田纳西河、坎伯兰河和密西西比河进入南部同盟境内。在阴冷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双方进行了2天激烈的战斗,2万多人在这次战役中伤亡。

 

联邦军队取得了胜利,他们控制了密西西比河的绝大部分,从南部同盟军手中夺取了南部最重要的港口——新奥尔良。

 

在东部战场,联邦军直到1862年9月才略有转机。由罗伯特·李将军指挥的南部同盟军进入了联邦统辖的地区,联邦军因为意外缴获南部同盟军作战计划,在安提塔姆一举击败南部同盟军,从而粉碎了南部同盟军的战略进攻,美国内战进入相峙阶段。

 

联邦军在初期的失利,与联邦政府在应战方面缺乏准备、林肯在反对奴隶制上的谨慎立场和他任用军事将领不当有关。

 

为扭转颓势,林肯果断地决定发动人民的力量,于1862年和1863年分别颁布了《宅地法》和《黑奴解放宣言》。

 

《宅地法》承诺所有忠于联邦的成年人都可在西部获得一大片土地,《黑奴解放宣言》宣布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在叛乱各州,奴隶从现在,也就是1863年1月1日起,成为自由人,并可应征入伍。

 

《宣言》发表之后,近400万黑奴得到解放,给予南部的奴隶制重大的打击,而联邦军队则得到了充足的兵源。

 

另外,《宣言》的发表为联邦政府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早在1833年就宣布废除奴隶制的英国很难继续支持南部同盟的非正义战争。两个纲领性文件的发布,使得联邦军民士气大振。

 

从1863年起,优势逐渐转向联邦军队。1863年7月,南北两军在葛底斯堡会战,经过3天3夜的激战,联邦军击退了罗伯特·李指挥的南部同盟军的进攻,南部同盟军损失36000人。

 

4个月后,林肯参加了在葛底斯堡战场举行的国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礼,并发表了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

 

他说,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那就是,我们要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我们要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这篇演说被后人推崇为英文演说的典范。

 

几乎在葛底斯堡大捷的同时,格兰特在西线率部73000人,经过长期围困,迫使据守在密西西比河上的重要据点——维克斯堡的29000守军投降,控制了密西西比河。

 

这两场战役的胜利成为南北战争的转折点,使南部同盟再也无法从西部和欧洲取得供给,南部同盟已经彻底孤立。

 

此后,联邦军从东西两面对南部同盟军进行夹击。

 

在西部,在谢尔曼将军的指挥下,联邦军队的向海洋进军行动所向披靡,于1864年8月攻克亚特兰大,在该年12月攻陷萨凡纳。1865年2月,谢尔曼将军又发动新的攻势,沿途北上,不断取得新的战果。

 

而在北部,在格兰特将军的指挥下,联邦军的进攻使罗伯特·李指挥下的南部同盟军不断撤退。联邦军队在1865年4月3日开进了里士满,弹尽粮绝的南部同盟军于4月9日投降,南北战争自此结束。

 

投降仪式是在里士满以西120公里的阿波马托克斯举行的。格兰特将军并没有被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冲昏头脑,他要求自己的军队给予这些曾经勇敢战斗的对手应有的尊重。当投降的南部同盟军列队前行时,军号吹起来了,胜利者向败在他们手下的同胞行军礼致敬。

 

在北部城市的大街上,男女老少欢歌笑语。4月14日,林肯总统在华盛顿白宫演讲,宣布了使南方各州回归联邦的计划。而就在这狂喜的人群中,却有一个心中充满怨恨的南部同情者,他就是约翰·威尔克斯·布斯,一个演员。

 

4月14日晚上,林肯总统到华盛顿福特剧院观看演出,受到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演出期间,布斯潜入总统包厢,向林肯总统开枪,击中了他的头部。林肯总统于15日清晨逝世。

 

美国内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先后征集220万人入伍,360222人阵亡,635397人受伤。南部联盟征集兵力80万,258000人阵亡,383000人受伤。

 

经过四年激战,美国完全确立了资本主义的政治统治。由于扫除了奴隶制度的障碍,美国资本主义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以致在以后的30多年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力量最为强大的国家。

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文本56 美国内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