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卓越法治与政治理论建设研究性学习计划(第三期)活动回顾
2023年卓越法治与政治理
论建设研究性学习计划
(第三期)活动回顾
项目背景
随着新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跃进,我国教育领域也在社会科学等新文科人才选拔和培养方面不断创新,社会科学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新科技革命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一新形势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科能力与兴趣,将学生的知识储备与高校专业进行良好对接,培养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家,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当下基础教育和高校学科培养共同努力的方向。
为了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社会科学学术素养,进一步提升研究性学习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针对法治建设及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卓越法治与政治理论建设研究性学习计划”,为热爱国际政治经济及法治建设研究的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提升、展示交流的平台,邀请来自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的多位知名教师授课,引导学生把握好新时代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深度体验知名高校社会科学培养过程,加强对于社会科学学科的理解与认知。
活动内容
开营仪式
本次学习计划采用线上直播授课的形式进行。2023年1月18日上午,国际关系学院任菲菲老师主持召开了开营典礼,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黄岩老师致开营辞,为同学们介绍了人大国关的发展历史与培养新文科人才的时代背景。

名师授课
为了进一步丰富同学们的专业知识、培养同学们的学术视野,活动邀请了多位分别来自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的知名教师授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老师为同学们讲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王义桅老师带领同学们重读二十大报告,探索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的内涵,结合自己在海外的访学经历、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复兴、世界文明的发展未来的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丙万老师为同学们讲授了《多维视域下民法与市民关系略论》。熊老师从民法的发展历史出发,从多个视角深刻分析了民法与市民的关系,让同学们对民法的价值内涵与发展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黄晨老师为同学们讲授了《中国“经济奇迹”的政治密码》,黄晨老师以中国的经济增长的成功为切口,引导同学们思考中国增长奇迹背后的政治因素,从中国治理的历史、制度等多个角度出发,为同学们介绍了大数据时代中国国家治理背后的政治密码,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国国家治理的兴趣。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高仰光老师为同学们讲授了《现代法律是如何形成的》,从法制史的视角出发,为同学们介绍了现代法律形成的历史渊源和法律发展的社会背景,引导同学们从法律史的角度思考现代法律的诞生与意义。答疑期间,同学们结合自己对社会热点的思考,和老师们积极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专题分享
这些精彩纷呈、启迪思考的课程外,活动还安排了《“双一流”社会科学学科发展与就业前景》专题分享会,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学科相关专业招生就业负责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招生情况、培养方案和毕业去向等同学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分享会上还邀请了人大优秀在读本科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就专业选择、高中学习方法、心态调节等话题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为同学们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提供了启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优秀营员
综合同学的课堂表现,读书报告及课程学习情况,共有十三位优秀学子被评为“优秀营员”。

总结结语
在思想的碰撞与知识的分享中,两天的时间悄然而过。本次活动结合了社会热点与学术动态,探讨了法治发展、政治理论及法治人才需要的素质,充分激发了同学们对理想、社会、家国的热情与思考。此次研学营留给了各位同学珍贵的回忆和特殊的体验。在结营仪式上,同学们分享了此次活动的收获和感想,立志奋发努力,不畏艰险,勇攀高峰。

本期研学营活动的圆满结束离不开学校各部处、各学院教师、在校生、各届校友的支持,培训效果卓著,收到营员和家长的盛赞。期待下一次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