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主义主义】实事现象学(3-1-2)——令现象学从哲学史走入历史,屈居二号...

2023-01-20 16:29 作者:自言自语的小谱  | 我要投稿

3-1-2 实事现象学 Sach-phenomenology令现象学从哲学史走入历史,屈居二号人物的天才,舍勒

代表人物:舍勒

●与胡塞尔的分歧:吸收了胡塞尔的【本质还原(一般现象学还原用法,运用到了伦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命哲学、宇宙论)】,拒绝了胡塞尔的【先验还原(纯粹我思)】

●哲学人类学的祖师,所有的对于事态的判断首要的是对生存实践、伦理、价值导向的判断,为时代价值位面承担历史使命。同胡塞尔先验现象学,对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异化、理性逻辑经验实证主义对价值的侵蚀的自然反应。

●敌人:康德,形式主义伦理学,【伦理学价值、原则】来自于形式主义的动态博弈形成的普遍性均衡(前提是功利主义的,先要假设所有主体都是功利的)——栗子:语言的效力、说谎;财产、偷窃

●舍勒要的是【实质伦理学】,不要形式,要通过【现象学直观】体验真正的价值本身,把【先验还原】变成了伦理学的纯化工具(通过【现象学直观】把握的东西具有本体论地位,舍勒把握到的【分类学体系、价值、不可或缺的超验性的允诺】就是宇宙论)

☻心灵形态(力量从强到弱,但高级的才能把握低级的)

☼无意识冲动(物质;最低级,无结构)

☼本能

☼联结记忆(动物)

☼实际智能

☼精神(人;最高级,本身是一个异质性,独立于前四个等级(具有否定性、压抑性①,但却是最贫乏、弱小的,不能给出任何东西)有丰富的接口、结构,可以进行现象学还原(显性,压抑前4维度)、宗教思想(隐性,发现前4维度的价值))—— ①世界本体性的异质性他者(无意识冲动)无法压抑,只能廓清其他阻碍让生命流淌。如果强迫压抑只能陷入意识形态、符号化的偶像崇拜中去(拜物教、恋物癖)。

场域论 3

我思、主体② 调和 形而下(生命、本能、先验主体性(精神)) VS 形而上(生命伦理性联结的秩序、价值、等级制)①

●①非现象学直观位面,而是敞开的实践性位面

●②形而下位面主体化,成为主体,主体在精神、生命(异质性他者(至高主宰)通过现象学还原、纯化,主体性可以向异质性敞开)活动中领受一个形而上的价值秩序维度,形成一个伦理的连续统

本体论 1

连续的等级制(在生存论上、体验上都是平等存在,和谐的双重结构)

●悬置一切超越性的存在,最后保留最根本、最底层的精神、生命、情感冲动(主动和抑制)

●通过【我思(现象学主体)】的认识(被给予性=客体性),可以认识到一个连续的本体论架构(阶次的等级制)主体本身作为等级制中的一个例外(一个冲突方的交点(意识(认识论上思想性的精神)和无意识(情感、冲动、联结、联想)的交点))使得【精神】与【生命】二分

认识论 2

情感性 VS 认知、精神(压抑、廓清性、纯化、后撤的力量,可以通过【本质还原】从情感性的偏见中脱离出去)

●继承胡塞尔传统:认识论≈本体论

☻认识论:精神、笛卡尔主体性(才能使得人能和华子同一(一个A作为【实质价值①】的根基),主体与A之间的博弈、均衡,不同的博弈策略对应不同实际价值(康德伦理学是主体间的博弈,实现均等))

☼栗子:至善观念=A,只通过【生活现象学】只有前超越性维度,【生活现象学】中揭露的不一致性说明背后一定要有一个至高的A(因为有一个连续的等级梯度体系,这个体系就是华子存在的证明)

☼①导致所有活动都具有价值(都来自主体与A的博弈,A要给主体认识作为支撑、一个绝对来源)

*1、感觉价值(动物性的、生存性的);

2、生命力价值(人性的、质朴的、情感的);

3、精神价值(逻辑、哲学、智性思维);4、超越性价值(主体与A博弈)

❤❤❤

然后来讲主义主义的3-1-2

那么代表人物是马克思舍勒、舍勒

可以看成是他和胡塞尔关系就有点像……

Max scheler马克思舍勒和胡塞尔的关系像一个……他们的关系很像谢林和黑格尔的关系

他们是……但是他们又不是师徒

这两个人的关系很像谢林和黑格尔

可以这样并举,差不多可以这样并举

但是说舍勒更像谢林、胡塞尔更像黑格尔

但是从那个角度来讲的话

舍勒死得早、黑格尔死得早

谢林死的晚、胡塞尔死的晚

然后另外一方面还有胡塞尔更不关注……怎么说呢

也是很怪……就是说但是从……

就是说舍勒和谢林这两个都会被看成是神童、不世出的人物

这两个都是晚成,而且就比较枯燥死板,是这种

而且上面这两个都可以看成是Christianity的味儿比较重

下面这两个则是他们自己的哲学味儿比……他们更哲学

这个上面是更Christian、更religional

那么马克思舍勒的主义的3-1-2叫做实事现象学(sach-phenomenonlogy)

甚至可以说,舍勒是使得现象学快速的成为一种……就不仅仅是智性运动

它不仅仅是一种认识论运动,或者哲学运动

舍勒使得现象学很快的变成了一种人类精神……就精神史的运动

不仅仅是个思想史,而变成人的精神史的运动

它变成人类精神史的运动,而不再仅仅局限在一个思想史

也就是说我把它叫做实事现象学

是舍勒自己提出来的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其实现象学本身变成了一个事情、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A matter、An affair变成了一个重要的事情、变成了一个事情

舍勒的实事现象学

我们简单可以概括

就是说他和胡塞尔的分歧

还有一点,舍勒是吸收了胡塞尔的本质还原

但是拒绝了……

就是现象学还原只能做本质还原

拒绝先验还原

先验还原就是还原成纯粹我思、先验主体性、先验自我学这个玩意儿,一边去

这个东西他是不承认的、这不承认的

本质还原的话,他主要是把本质还原的……

或者就是现象学、比较一般意义上的现象学还原的一个用法不是一个什么最原初、最究竟、最根本

而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现象学还原的方法运用到了伦理学、还有社会学

但主要是它的伦理学

它的社会学是靠一种伦理学建构的

还有是人类学、还有生命哲学、还有宇宙论里面去

因为舍勒他自己是一个……

你可以把它……宗教哲学家他信仰的那个的

当然他信仰不是说那个……

那是一个普遍性的,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哲学假设

这个东西就是你可以说它是基督教的,或者也可以说的是任何human religional

不可避免的

我不是说这个东西有普遍性

我是说它代表了一种……如果用刘晓峰的话说叫社契主义

约,通过约,符号性的、郑重的约定来组织社会架构

这个玩意儿……我的认识不是很……我不认为他可以并列

或者他可以什么自由主义、还有社会主义可以并列,我不认为

我认为这个是个次品,或者残次品

因为在我们的立场看来……可能我没到那个年纪

我就算我到那个年纪我也不会非常严肃的看……

我会严肃看,但是我不会把它看得非常重要

 

然后我们直接看它的格

场域论上三,还是一个形而上vs形而下

因为它既然作为……形而下的……形而上的

它的形而下的这部分其实这个东西反而更重要

形而下部分就是未被智性一种框……

我这样说

就是生命,形而下的维度就是生命、本能、生命力维度

然后形而上的维度则是一种精神性的

我甚至可以……应该这样说

在舍勒那边的场域的一个划分

他更多讨论的……他不是讨论本体论,或者说时空框架

它不讨论时间连续统、这种整个世界的本体论,这些东西

它更多的是以一种伦理性的姿态

所以说生命力、生命力本能,还有……

我甚至可以说形而下的东西,在舍勒的眼里、在这种实质现象学眼里

就是先验主体、反思性的先验主体性

也就是说在舍勒里面这个东西是属于精神的维度、一种精神的维度

它也是形而下的

这个东西都不重要

这两个东西都是形而下的

形而上的那个东西则是一个秩序

可以说是一种秩序、是一种联结的秩序

如果我要说的话,一种伦理性的联结

这个世界本身就有一种伦理性的连接

就是生命的伦理性连接的等级制的一个秩序,还有价值

这些等级制、这些秩序就是实质价值

他们本质上是实质价值

他们中间的联结、他们等级制、他们中间的秩序、他们之间的一些相互关系、伦理性的一些结构是实质的价值、实质的伦理

实质伦理实际上是占据了形而上的位面

在舍勒那边,我认为形而上的东西反而是不可被符号化的

你可以符号化它

但是你对于它的把握不是那种完全清晰的、还原到彻彻底底的

你是可以去让……你是可以通过行……让生命的本能敞开

就是这个位面不是说是一种现象学直观的描述性位面

它是一种敞开的,也就是它是某种解释性的

生存的姿态,实践性的

它叫实践性的一种姿态,敞开的

然后调和这两者的是通过……当然还是通过我思了

但是我思、这种现象学主体,他……

还是通过主体来调和这两个位面

但是主体在这里做的就有两种

一个是精神、还有主体的生命

主体化的这……

就是形而下的这两个位面,它主体化、他们会主体化变成主体

然后主体在他的精神活动和它的生命活动当中

他可以去领受认识体验一个形而上的价值维度、价值的位面

这个位面也是可以看成形成一个等级制

甚至我们可以说它形成一个伦理的连系统、一种伦理的连续的体系

然后生命还有异质性他者通过精神性的一些……

就是通过现象学还原,现象学的方法,现象学的澄清、纯化

所以在这里有纯化、还有一个澄清这样的一些做法可以……

我们主体可以向他敞开、可以向异质性敞开

他者、至高的他者甚至就是主宰,可以向他敞开

 

然后在本体论上它是一

也就是它的整个本体论架构是连续的

一个连续的……你可以说等级制、连续的等级制

本体论上整个世界的不同位面之间、相互之间是一个阶层关系

形成一个阶层关系

因为按照现象学的视角去看一切东西

你不能预设它的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现象学你可以去……通过悬置是可以把所有事物的超越性的、超出经验的一种之外的外面的本体性的存在给都悬置起来了

但是他发现最根本、最底层的东西是不能悬置的

最根本、最底层的东西就是精神和生命

情感冲动的两种模式

可以说甚至可以说是情感冲动两种模式

一种是主动的冲动、还有一种是抑制性的,就是对于冲动的自我抑制

两种,一种是情感……

所以但是在舍勒看来,他们相互之间也是形成一个连续的等级制

他们是形成一个连……

他们是连续的,而且是彼此是同质的

怎么说呢,你说他是同质的

只是就是说在体验上、在生存论上、在生存上他们是平等的一种东西

他们是一个本体性的东西、一种本体性的东西

没有谁凌驾于谁,一样重要

它是一种双重结构

但是是一种和谐的双重结构

他在本体论上还没有裂开

就是说如果舍勒要去结构整个本体论的话

它可能……我觉得舍勒不会……他也没有做这个工作

他很快就死了

54岁的时候、壮年的时候

他没有做非常细致的本体论

或者说通过现象学为一个本体论架构奠基的这种工作

他讨论的更多是人的、现象学主体

但是这个现象学家是一个实事现象学家

他所有的对于事态的判断关怀首要的是伦理关怀、首要的是一个生存导向的价值导向、实践导向的一个关怀

这东西是他首要要思考的东西

他当然也会把所有这些东西……

这些东西到底是不是超越性的

在认识论上把它悬置起来

它是接受的

也通过这种方式去、通过本质还原的方式去把握事物的里面的不同的本质

但是里面……

在本体论上,它一和先验现象学的一不一样的地方

就是先验现象学一、它的一都是被给予性

被给予性本身就等于客观性,或者等于客体性

这是一样的

被给予性就是我纯粹我思的认识、我思的看

而在这里的一则是真的是一个本体论设定、一真是一个本体论设定

就是说认为可以通过现象学还原的方式,我可以体验到一个连续的本体论架构、连续的一个本体论架构、一个连续的本体论阶次的一个等级制

这个等级制就是一个本体论的等级制

就是所有东西都在这么一个连续的谱系里面可以分类、分好

它是连续的

但是我要说的,虽然在本体论上它是一个连续的等级制

但是在场域内上它还是三

因为它明确把现象学主体作为主体纳入其中

它使得……

或者说我们要说它分裂不是它原本就分裂的

它分裂是因为这个主体被纳入其中了

主体本身作为等级制里面的一个例外、一个冲突方的焦点、冲突方同时在的一个点

你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无意识和意识的焦点

如果我们把意识仅仅局限在一种认识论功能

或者用舍勒自己的话说一种精神、思想性的一种精神、认识论的思想性的一种精神

就是唯一我们自己作为认识论主体,自己主动去做的

还有一个无意识的维度就是情感、冲动这东西

情感、冲动、还有连接、联想

就把事物综合起来、连接起来

这些力量会被看成是一种属于生命的力量

甚至可能胡塞尔晚年……不是晚年……

胡塞尔晚年所思考的那种生活世界里面的一些大量的联结

这些东西他都是……在舍勒看来就简单就把它理解成一种底层的生命、无意识涌现出来的

我们对于他们的……我们的认识论主体对于这些不是一个……

当然他也是我的主体性的一部分

但是它是无意识

然后在认识论上,所以就分裂了

在认识论上是二,那就分裂了

左边是情感性的、右边是理性的

这种分法不太好

因为他的理…就是舍勒的理性也包括一种实质伦理学的理性

所以右边应该要给它说成是认识性的、认知的,或者叫精神

精神被看成是一种……这种一般的认识性的背后……还有一种是情感性的

精神被看成是一种压抑性的力量、廓清性的力量、廓清性的一种力量

或者说纯化一种纯化力量、后撤的力量

精神可以让我们从一些情感性的偏见、一些扭曲当中能够把它清除掉

通过的方法就通过本质还原、通过自由……

我们如何达到一种实质智慧呢?

我们如何达到一种……因为舍勒的主要敌人是康德

其实是康德的形式主义伦理学

形式主义伦理学就使得伦理学的价值和那种绝对普遍性

伦理学价值和原则他不来自于这些价值本身、不来自于这些原则本身

而来自于一种形式主义的动态博弈,甚至可以说

这种博弈形成均衡

然后这种均衡具有普遍性

它就形成一种价值、它就形成一种价值性的原则

比如说不能说谎

比如说我要说谎,普遍大家都说谎

语言本身的效力就消失了

那说谎本身就不能支撑他自己

说谎本身就无所谓说谎不说谎了

语言本身的效力它必须要那一普遍化……

还不能偷窃

因为偷窃如果你普遍化的话

大家都偷窃

那等于说财产这个概念就消失了、就瓦解了

那偷窃这个概念本身也就消失、就瓦解了

所以你不能偷窃

所以形式主义伦理学会使得伦理学本身实际上它的起点是功利主义

他就是先要假设

他当然必须先要有主体性假设、先要假设主体本身是功利主义自私主体

如果一个人被允许偷窃

那所有人都愿意偷窃

大家都这样怎么办?完蛋

这个偷窃本身就持续不了、维持不了这个结构

所以这个主体一开始会被设定成就是一个功利主义主体

然后功利主义主体通过动态博弈形成均衡的普遍性就会被看成一种伦理法则

就普遍必然性、绝对律令这个东西在舍勒看来

这个东西实际上他觉得这个东西是科学理性、或者说工具理性、或者是某种什么

舍勒不会用这些比较挫的词,他会说精神、过度的一种精神

精神本身是软弱的

所以舍勒有点其实是领会到尼采那种就是庸人的智慧,或者奴隶的那种道德、算计的那种道德、算计型的一种道德在支配欧洲精神

那么他要阻断这个

他就是说我不要形式主义伦理学、我要实质伦理学

我不要形式智慧、我要实质的智慧

我要真正的实实在在的智慧

我要能够用现象学直观,我要去体验到这个价值本身

所以它叫那叫zach

Zach就是本身

就是实事本身

它要朝向实事本身、要从实质伦理学朝向实质本身

就看到这个价值本身

比如说平等

比如说这个是什么自由

就是这些价值真正会被看到

它有它的意向性的一个朝向

这只是朝向这东西

它会被认为这些东西是一种精神和智能、精神和生命冲动相互连接的一个高级方式、好的方式

就是精神冲动和情感、精神和情感他们……

就最底层的、他们是有个梯度的

精神和情感是有……在伦理学上,它的现象学是有个梯度的

心灵形态本身就被划分为5个阶次

我直接抄了

最低层次的就是无意识的感情冲动、无意识的冲动、情感冲动

然后是本能

然后本能加以联合、联合的记忆、联结的记忆

然后是实际的智能

以及最后的是精神

我们能进行现象学还原是依靠精神

然后但是力量来说、从力量来说

无意识冲动是最有力量的、最大的

精神就是最小的、这是最小的

但是从一个等级来说、力量来说

但是从一个等级来说精神这是最高的、最高级

无意识冲动这是最低级的

也就是它里面没有一些高级结构、没有一些高级的本质结构在里面

而到了精神,它则有非常丰富的就是接口,或者有丰富的……

然后他们之间是形成一种类似连续统的

就是说高级的东西是包含了低级的东西了

然后这个东西能够进一步的统摄把握这个东西

智能能够再进一步的

就是下层的东西不能够僭越去……比如说联结记忆一种……

联结记忆本身可以被智性所统握

一种你的智能你可以通过技法去让你的记忆更有效率

但是记忆、连接记忆的这些过程本身里面,看不出有啥智能在里面的

你看不出

但是最高级就是精神

精神可以现象学还原去把握每一个东西

他可以会去可以……

但是他最后对无意识冲动他不是去目击性的去把握他,而是让他敞开

在这个意义上讲,精神不停的能够在纯粹自我直观当中看到他自己

其实不是因为他看到了他自己,而是它向一种无意识冲动敞开

这个无意识冲动不停地被精神给统一化了

它是有力量的

它有力量会不停的涌出来

而精神在朝向无意识冲动的时候、向他敞开的时候

美其名曰叫朝向你自己

但实际上是把这种无意识冲动给他压抑了、把他阉割了、把他变挫了

所以这种先验直观、先验我思的纯粹自我把握是不会被舍勒所待见的、不待见

他看不太起这个东西的

只有人有精神,那么动物……

人有精神,动物有智能和联结记忆的那种能力

甚至有些植物你也可以说他是有这种联结记忆的能力

就是他的生命的自适应……

就是他和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和交互能力

所谓的联络记忆

我们甚至说有些金属都可以说它有记忆

然后是本能

然后是无意识冲动

无意识冲动最底层,甚至可以说一般的物质

因为它连续统、它这个等级制框架是一个至高的……

它还有更高的

在往上还有更高的,华子,还有更高的

所以最底层无意识冲动的物质

这个物质本身的存在就会被看成是最底层无意识冲动

会变成看成是同一种东西

最底层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无生命物在舍勒看来也是有生命的

它代表着一种本源性的不停的涌动的那种无意识的冲动、那种力量

也是情感性的

如果要强行划一下

这样划一下上面是情感线

下面这些则是精神性的、智能型的

智能本身也会被看成……

因为智能本身这里就会遭到一些污染什么的,它会被污染

然后精神是可以反思、廓清你的智能活动当中一些偏狭的、被污染的、有问题的东西

它能够消除扰乱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

精神是独立于…甚至某种意义上是独立前面4个维度的

精神是具有卓然独立的地位的

因为前面4个某种意义上都可以看成是肯定性的

而只有精神是具有否定性的,它本身就有否定性

它可以对前面4个维度的某1个进行压抑

它可以有压抑,它有压抑的力量

但是无意识冲动,就是那种物质性的异质性他者、纯粹异质性他者你是没法压抑他的

你只有压抑其他东西、廓清其他的阻碍,让这种生命给流淌出来

你说强迫去压抑他的话

实际上会导致精神……

你做不到

做不到其实就误以为自己做到了,陷入意识形态,或者说陷入什么样的崇拜里面去的

就会陷入一种崇拜,或者这种符号化的偶像崇拜

就是如果精神妄自以为可以压抑无意识冲动、压抑世界的本体性的、异质性的位面的话

让他不涌现

怎么可能不涌现?

他是世界的主人

或者无意识冲动……其实你精神本身也是一种无意识冲动

只不过是使得这个冲动在这个位面它被具现化了

你就说我不是无意识冲动

然后你精神具有一种自把握的能力

所谓的自我把握的能力也不过是让它敞开

但是立刻把它符号化成自己而已

如果你自以为能够去压抑这个的话

就会使得、就会有符号性的崇拜、恋物癖,还有这种东西

就是拜物教、还有自恋这些东西产生

就会有文明病

那么它主要还是在基督教的这么价值谱系之下来对这个结构做反思

主要精神这个维度

精神的维度本身是具有否定性、异质性、谦抑性

但是他很软弱、他很弱小、他最弱小的、他是最贫乏的

他不能给出任何东西

他是最匮乏的、最空乏的

他可以去阻碍……就是消除错误的联络、消除错误的智能、消除错误的智力性的判断

智能的话就是你做判断、做述谓

联络记忆,甚至回忆本身也可以被看成某种特定的智能

但是他里面包含了这种……这里的联络记忆

这个层面的联络记忆是一种比较自发的自动的联络记忆

就自动把它连起来

比如说你听个音乐do re mi fa so

你就自动的把fa so和前面do re mi连起来了

你就觉得我听到一句多容易发作

而不是听到了一个sosososo,或者是连so都听不到

就这种自动的迟滞、自动的连接是一个比较自发的比较本能性的东西

联结和记忆

然后他这样的话就使得……

其实他也是奉承的认识论

就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传统

就在这里面,认识论就等于本体论、认识论就约等于本体论

我说约等于本体论

原因就是在这里,他把精神的本体论地位……

就是精神的本体论地位和其他4个环节、4个层次的本体论地位是一样

但是他们认识论地位是不一样

精神在右边

其他4个东西通通在左边

精神代表就主体性的维度、主体性……

就是笛卡尔主体性的维度、先验主体性的维度

他就站在右边,这是左边

我恰恰是因为有这个维度

所以才可以使得人最后能够……就一个宇宙论人类学

人最后才能和华子同一

没有这个的话……所以我就觉得说这个东西……

然后那些超越性的实质的价值是可以引到华子的

超越性的实质价值

他对康德的体系的更改就是说……

其实康德最后的基础也是超越者、大他者

在舍勒这里的话,最后这些所谓实质价值的最后的根基也是大他者

就是说也是主体和大他者的相对关系、主体和大他者的某种博弈关系

就是不是主体间的博弈关系

康德的形式就是伦理学为什么惹人厌?

因为它仅仅是个主体间的博弈、博弈关系,然后实现均衡

在这里面就没有那种味儿

而在舍勒这边的话,它是一个主体和大他者之间的博弈、均衡

然后这种里面的博弈策略实际上是对应不同的价值、对应不同的实质价值

最简单的就是比如说至善

至善这观念的起源本身也是的

他也是在连续的这么一个谱系里面

因为至善这个东西最后就是属于大他者的

善本身、至善这属于大他者

但是它是……你就是我们先得……这个结构得是……

他其实是挺有结构主义味的

就是我们只通过生活现象学

比如说我是舍勒

我只通过生活现象学

我只有一个前超越的维度、前超验的一个维度,就是说没有超越性

前超越的维度、前至高的维度

生活现象学里面的各种不一致性最后揭露了必须要有一个至高大他者

他就说这里面形成一个结构,或者形成一个连续的梯度

你如果没有至高的维度……

比如说你如何说精神这个东西就有某种超越性?或者说某种能够挣脱的、从泥潭里面挣脱出来的?

就是整个体系就会崩掉

Do re mi fa他一定要有so这就是一种结构主义

就是或者Do re mi so一定要发

你可以这么……就是说所以空出这个位置就是他

他必须要有这个东西

所以这样就使得比如说善这观念

他从一个……在他的现象学的方法下,就可以被剖析,最后归于一个至高大他者

基本的价值的 norm规范性的来源来自于至高大他者

然后价值又回过头去不停的

因为它是一个……

又会使得你在不同的层面又会有不同的价值

所有的东西都会有价值

生活要有生活的价值、认识要有认识论的价值等等

各种都有价值

每一个维度都会有一个价值的维度

他把价值加以区分,叫做4个价值

一个叫做感觉价值、生命力价值、还有一个精神价值、最后一个是叫超越性的价值

这4个价值、4重价值

很明显他们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感觉价值是动物性的、为了生存、最基本的生存

生命力价值则是一种情感性的、作为精神价值的一个基底的、载体的、情感性的、就是人的那种质朴的、人性的

精神价值则则是智性的、逻辑思维这方面、逻辑现象学思维、哲学思维这方面

最后超越性价值我是说它是一个主体和大他者博弈论意义上的这些价值

然后这些价值都构成实质价值

他们都是对于价值的实质性的认识

那么这个价值最终我还说的,这种价值最终还是来自于大他者的

还是来自于主体和大他者的一种认识论博弈的

认识论上你要给我支点、要给我支撑

否则我整个价值体系都崩溃

然后我可以通过现象学还原,确实能够把握到在所有的事态里面、事实本身里面是有价值判断的价值属性的

有这种价值的意向性的

那么这个东西肯定有一个来源

那么最终我就要设定一个绝对的来源,这就是上帝、华子

设定一个绝对的来源

绝对来源这个结构作为一个高层结构

我甚至就要说,在这里

精神性的

特别是我们告诉心灵形态有5个维度

最后一个精神的维度

精神维度本身也被看成其实也是要有两分的

一分的话就是现象学逻辑、逻辑性的、现象学的维度

还有一份的话就是宗教性的维度

然后精神这个维度是统摄前面4个的

他可以在前面4个都看到价值

归根结底

逻辑这个是显性的

宗教这个是比较隐性的

逻辑这个是可以直接通过智性活动主动地去压抑前面4个的

它是通过自信活动是可以压抑前4个生命维度的

或者说体验精神的1个情感维度的,可以去压抑他们

而隐性的维度则是发现的

他是在前面这4个维度里面发现到的

价值就在前面这4个生命维度里面本来就发现他们是1个连续的越来越高的

就发现了

所以它俨然形成一个宇宙论秩序

然后人类的话就在宇宙论知识里面就有一个特定的伦理学的地位、有一个特定认识论地位

你不仅仅是要通过精神的这种逻辑现象学的这种还原的能力、思维能力去抑制前面4个生命力的涌出

你还是要通过一种宗教能力、一种伦理实践姿态上的能力去把握前面四个维度中价值那种意向性的那个结构、价值那种被给予的那个位面

舍勒比我天才多了,我只是按照主要结构去演绎一下

然后它里面的底蕴是现象学的没错

但是它同时包括了一些谢林

或者说包括了一些……

他是年轻人

这些想法其实是挺朴质的

然后他就在康德伦理学的基础上加上现象学的方法

然后就这样源流出来的

所以我说现象学的方法加上伦理热忱是可以产生各式各样漂亮的哲学的

那么舍勒的算是比较精湛的一个

然后舍勒也是哲学人类学的开宗祖师

因为人类学里面包含有限性

人类学的话其实……其实叫人学比较好、人学

就是这个人就是说有限的、可小的、繁琐的、世间的、物件的

甚至是这么一种身体性的存在

哲学人类学的一个开宗祖师

但是哲学人类学里面很多代表人物就不放在舍勒的下面去了

可能会放一两个,就不确定了

那么这个的话它基本上是用胡塞尔自己的方法……有点算是击倒胡塞尔

他在底层上、底层逻辑上击倒了胡塞尔

因为他使得纯粹我思的自我直观、自我把握白嫖一个超验基地……也不叫超验基地

白嫖一个就是不断回撤的确定性、绝对纯粹的一个基地

就是胡塞尔使得纯化变得没必要了

但是舍勒就把现象学还原变成一种伦理纯化的价值工具

它变成一个实践工具、伦理学工具、伦理学上的一个纯化工具

因为你通过现象学直观把握到的结构具有本体论地位

那么在舍勒这种人看来

现象学直观把握道德伦理……本质分类学、它各种分类体系、本质分类体系、本质本体论

甚至可以说,它不仅仅是本质本体论

在舍勒看来这就是本质宇宙论

它是一种宇宙论的

他就认为现象学直观直接把握到那个结构应该进一步演化成宇宙论、加上价值论、再加上一些超验的允诺、不可或缺的超验的允诺

就变成一个宇宙论了

就不仅仅是本体论

现象学直观在胡塞尔里面本来是可以给你提供一个本质性的本体论的分类学的基础

现在就是更进一步的直接……

但是它的代价就是先验我思本身就变成一个宇宙论里面的一个了

宇宙论秩序里面的一个机制了——精神这个机制

它就变成精神这个机制了geist

这个机制是一种生命生存机制、是一种生存机制

它不同于其他几种生命形态

其他几种生命形态都是比较惰性的、比较一厢情愿的、比较挫的、不灵活的

而这种精神机制是一种生命机制、分类学

它更灵活

但是他比较无力

他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

他就要借助那些原初冲动的一些力量

所以他的精神就变成一种伦理学的纯化工具、伦理学上的纯化工具

他是告诉你生命形态里面的包括很多社会形态、很多思想意识形态他们不够纯

他需要用精神这种生命机制、现象学直观的这种生命机制来……

现象学还原的这种机制来加以对它进行澄清

把里面的一些芜杂的、扭曲的、虚构的、幻想的,甚至一些有毒有害的东西把它清除掉

所以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一些更原始、更朴拙、更直接生成的一些机制

原始、朴拙、深沉的这种机制被统一就被看成是大他者存在的明证

这些机制本身就可以看成是华子

这机制本身被……就是说每一个生命维度、生命形态里面都包含了价值的结构、体验性的结构就被看成等同于大他者

大他者本身存在的一个明证

所以他进一步去充实

在精神纯化伦理学的过程当中,进一步奠基了这种宇宙论

那么这个套路其实也是挺……可能我好像讲多了一点

可能到后面目的论都给它设立进去了

但是代表人物是舍勒

就是他在现象学直观上就告诉你有异质性

而且第一个涌现异质性就是我思本身、先验我思本身

精神本身它是一个异类,它和其他东西不一样

它可以悬置了

悬置的行动、悬置、廓清、做本质还原的这种能力就是精神独有的

其他没有

在这里面就有一种平等主义的

为什么说平等主义?

你看上去好像不平等

但是因为、就恰恰因为他把他们做比较了

舍勒把我思和其他的一些被体验到的那些、被直观到的那些、被给予性、他们智性内容给它加以比较了

发现这个东西不一样

在这个过程当中它有个基本的把自己对象化的去加以把握、加以比较的一个意向性在里面

但实际上它是……这个姿态更平等

因为它道出了它和其他东西不一样

然后他这绝对不一样

不是在胡塞尔所理解的就是说他们只是different modes of being他们只是不同模式存在

或者different forms of being of giveness不同形式的被给予性

不是的

他们差异不仅那么简单

他们要宇宙论上的差异

精神、我思本身具有一种伦理学上的一个主人的这么姿态、负责者的姿态、一个拣选挑选、为大他者来去安排安顿其他更低层次的那么一个义务在里面

这个东西被舍勒做进现象学里面

这是很了不起的

就是说现象学开始承担责任了、现象学为大他者承担责任、为时代的价值位面承担责任了、承担历史的使命

这个历史使命其实是摆在……

因为胡塞本身的先验现象学对于科学主义异化、科学实在论异化

或者是那种理性的思维

不说工具理性,或者那种逻辑化的数理化的那种思维,经验主义、逻辑实践主义这种思维

对于整个价值外面的侵蚀它的一种反应、一种自然的反应

胡塞尔就是没有特别的把它加以问题化

因为他的工作来不及

他晚年才开始,很来不及

现象学这工作是一个很耗时间、很花费时间

你看我讲到现在讲了个入门还没讲完

讲了个小观念五讲、讲的我头都要炸了

他是个很耗时间的

但是说舍勒以天才的直观

他直接跳过了好多步

你胡塞尔去搞构造那个问题你去弄,我没时间

他直接就是提为时代的价值承担一个历史使命

时代的价值位面the domain of values或者是of norms或者规范性生存方式的一个抉择

但是它的主要的理论架构和态势还是一个……

你还能看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那种传统经院哲学那种分类学,或者说再加上现象学的类型学那种感觉

然后他的主体性在里面的主要的一个……其实我挺想知道……不说了,反正舍勒死得早

他这些洞见是值得被吸收的

然后我也没有特别具体的看过她的文本

我是非常快速的看导论和目录

看了他什么

从形式伦理学到实质

那么书名我都记不得

反正他去批评康德那本书

 不要有形式伦理学,要个实质论理学

但是我在觉得就是说他所谓的实质论学其实还是个形式伦理学

它只是和一整个框架秩序和大他者,或者说本体论秩序的一种博弈论

这个主体和他的博弈论均衡

不是主体间的抽象的功利主义主体、原子化的功利主体的博弈论均衡

而是一个更复杂的博弈论的均衡

甚至说是一个在主体……

我这种主体和不同层级的主体之间博弈论均衡

这样做的话是可以把价值位面做成一个实质智慧的领地,是可以做到的

是可以实质性的统握实践领悟的一个位面,是可以做到的

但这个工作的话是挺烦的、挺费时间的

我们作为有意识的生命,我们要和不同层级的生命他们进行伦理性的博弈

然后达到均衡、生存论的博弈达到均衡

我举个例子

你和你吃的鱼和虾你是不是……其实是有这种伦理博弈的均衡在里面的

和他没有特别……

这些动物它没有精神这个维度

但是它也有智能、也有其他的感觉、无意识这些架构、连接记忆这个架构

但是你就可以吃他们

你不觉得这背后有……

这里面就很多论题在里面

再比如说你和你的脑细胞之间的关系

你和他生殖细胞、你和你的身体本身的关系

你的理性和你的感性冲动,或者无意识的这种涌现,他们之间的关系

比如说一种爱欲或者说一种暴力倾向等等这些东西类似的

你什么时候要失控了、什么时候要发泄了

你和他们的关系

其实也是一种博弈关系

但是这种博弈关系它是对称的吗?

它是可以援引一个大他者或者通过一种本质还原的方式去搞一个系谱

然后里面一堆价值就可以罗列清楚的吗?

那么归根结底这本身是不是也算是一种进一步侵蚀了原原本本的……

你把它以一种理论化的姿态把所有的原原本本这些东西给它框框好、定义清楚

这本身也是挺有问题的一件事情

你可以看成这是一种回击、一种反击

但是他回击的方式、反击的方式和击打他的方式形式上是比较类似的

那种科学的、系谱化的、分类学的、逻辑化的思维架构击打他、击打到这种伦理热情或者伦理意识

他反击回去的

因为现象学建构的体系和他的敌人非常的相似

在这个意义上讲

我们只能说之前的old good time passed away

谢林的那种……我就……舍勒

但是我没有具体讲读他的其他什么文本

所以说我不能说他没有把握到其他一些更好的一个问题域

但是我要说的就是用现象学直观的方法加上伦理学热忱就舍勒的路子

再加上还是一个Christianity cosmology的背景假设

但是归根结底它里面是一个现象学维度水准的

所以我把它放到3-1-2不是抬举他

因为3-1是比较笨的

3-1-2代表他是指面对一个比较笨的先验现象学体系

只弄了一个认识论上修修补补

他没有跳出一个……大步子跳出来

当然舍勒的地位是很高的

它是很高的一个地位

其他的书我没有时间去读

那就这样讲到这边


【主义主义】实事现象学(3-1-2)——令现象学从哲学史走入历史,屈居二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