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爱因斯坦:国家的建立是为了人

2023-06-09 14:02 作者:瓶盖猫_诗人琉璃姬  | 我要投稿

1933年,希特勒正式成为德国总理,同年,纳粹德国没收爱因斯坦的财产,爱因斯坦心灰意冷,此后一直到1955年去世,终生未返回德国。

 

 



 

爱因斯坦离开德国是世界的万幸,是希特勒的不幸。

 

倘若他留在德国,帮助希特勒研制原子弹,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早在1921年爱因斯坦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可显赫的身份和卓越的才能并不能抵消希特勒对身为犹太人的爱因斯坦的迫害。

 

爱因斯坦被迫离开德国,离开德国后,德国立刻开始了对爱因斯坦的污名化活动,将政治的脏水泼在了客观的科学研究之上。

 

污蔑他的研究为“犹太物理”,声称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即著名的“E=mc²”是德国其他科学家提出的。

 

政治凌驾于科学之上,也是德国最终失败的一个原因。

 


 

 


 

 

爱因斯坦作为和平主义者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就已表露出来,且不断遭到迫害。

 

1914年,一战爆发后,德国鼓吹军国主义思想,逼迫科学家和文化界的人士附和,一些著名的科学家都未能幸免,包括普朗克,伦琴。

 

但爱因斯坦断然拒绝。

 

爱因斯坦广泛参与社会事物,他反对战争,强调国际之间的合作,曾号召制裁日本,以遏制其对中国的侵略,他终生都以人类的前途为己任。

 

“我从不把安逸和享乐看成目的本身——我把这种道德基础称为猪群的理想。照亮我前方道路的理想是善、美、真,它们不断使我充满生活的勇气,使我乐观面对人生。”

 

在爱因斯坦的眼里战争是最可恨与愚蠢的。

 

国家的价值对个体而言并不具备优先性,国家是为了个体而服务的,发动侵略战争更是愚不可及。

 

“国家的建立是为了人,而人的生存不是为了国家。任何人都会认为我的话是老生常谈,但在目前这个规格统一化和定型化的时代,我还得重复这些话。我认为保护个人,并且使他们发展成为有创造才能的人是国家的最高使命。”

 

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界的惊人成就,但往往忽略他所表现出的深邃思想。

 

现代文明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国家是由独立的个体签订契约而组成的,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个体的完善和发展。

 



 


 

由于人性的复杂,需要人们让渡一部分的权利,这样才能保障每个人的发展,于是作为必要的恶的社会或国家便诞生了。
 

这是常识,也是被人们普遍认可的“契约论”。倘若个体的发展得不到保障,合法权益被任意践踏,那便不会得到个体的认同。
 

在今天的世界上,大概不会有人觉得爱因斯坦不爱德国。但具体到当时的情景下,纳粹时期的德国人肯定对爱因斯坦恨之入骨。

 

在爱因斯坦的眼中,爱国从来不是无条件的,价值优先的也不是所谓的国家,而且真正有价值恰恰是卓尔不群的个体。
 

“驱动我们人类向前的东西中,真正有价值的不是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情感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能造就高尚和尊贵,而随大流的人群在思想和感觉上都是迟钝的。”

 

“命令之下的英雄主义、无谓的暴行,以及一切自称爱国主义的可憎蠢行,都让我深恶痛绝。”

 

“每个人都应当作为人而受到尊重,不要把任何人当作偶像来崇拜。”

 

爱因斯坦对个体价值的强调还表现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他对填鸭式的服从性教育深恶痛绝,认为这种教育模式是对人性的摧残。

 

“只教人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却成不了一个人格完整的人。”

 

“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有和谐个性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应该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

 

爱因斯坦的话是深刻的,要知道有知识和有判断力从来不是一回事,有的人有很多看似专业的知识,但仍然很愚昧,甚至为虎作伥而浑然不知。

 


 

身居美国的爱因斯坦在促成原子弹的问世后,心情沉重,因为他原本以为德国会抢先造出来,如此杀伤力巨大的武器,与和平主义者的爱因斯坦是相违背的。

 

 

爱因斯坦一生是伟大的、真实的,他用自己的选择践行了自己的理念。

 

他晚年拒绝以色列总统之位的邀请,对于死亡十分坦然,放弃了最后的手术机会。

 

“当我想要离去的时候请让我离去,一味地延长生命是毫无意义的。我已经完成了我该做的。现在是该离去的时候了,我要优雅地离去。”

 

在美国安度晚年的爱因斯坦是幸运的,美国的包容精神和对个体的尊重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无家可归者,这也促成了美国的强大。

 

爱因斯坦一生清醒,不执着,不狂热,他没有真正的祖国,对他而言,国家只是手段,人才是真正的目的。

 


爱因斯坦:国家的建立是为了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