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浓香|颗颗红沙筑成美酒基石
“酒这东西看起来是一碗水,实际上它可是五谷的精灵。你想那一粒一粒的高粱种子,春天撒在地里,太阳晒雨水浇,多少个日夜啊!除草施肥、拔节抽穂、灌浆成熟。这才由种子变成了粮食,又经过大火灼烧酒气生成,这才由粮食变成了酒,这中间经过了多少历练啊!经过了多少粉身碎骨的痛苦。对酒,不可以不敬,不可以过纵!”
莫言一部《红高粱》把高粱酒写“活”了,浓郁的乡土风情跃然于纸上,高密东北乡的故事正像极了一碗高粱烈酒,字里行间都流露出野性豪爽的气质。
好酒“种”出来
俗话说,“粮为酒之肉”,酿酒原料之于酒,可谓是十分重要。
我国酿酒历史悠长,光是在原料选择方面就经历了长期的摸索,大米、玉米、高粱、豌豆、土豆、红薯、木薯等等,可以说,凡是含有淀粉的谷物,甚至薯类,都可以酿酒。然而酒工业发展至今,主流白酒几乎都会用高粱做原料,尤其是高端白酒,高粱必须要有,甚至是唯一原料。
若按生态区域划分,我国高粱主要有四个产区,即东北粳高粱、西北和华北高粱、西南糯高粱、长江及黄河流域中下游高粱。
不同的地理气候孕育出的物种各异,由于品种和生长地域环境的差异,北方地区高粱籽粒蛋白质含量普遍高于南方地区品种,南方地区高粱籽粒则是单宁含量普遍高于北方地区,这些因素都会对酿酒的风味产生影响。根据高粱品种的不同特性,各地也演变出了多种不同酿酒工艺。
优质的红高粱,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对人体有益的脂肪含量,发酵率高且含有适量单宁,能够使白酒增香,口感浓郁高级。那么,不同产区的高粱,各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红缨子高粱——耐蒸煮
颜色酱红、小如沙粒的红缨子,是茅台酒指定的酿酒高粱,也是当之无愧的原料王者。
197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要求在赤水河上游即茅台镇的上游100公里以内,不增加工厂,特别是化工厂。从那时到今天,贵州省政府对赤水河的保护措施不断加强,自202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贵州省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生产环境保护条例》中着重提到了优质酒用高粱基地建设:“禁止在酱香型白酒原料、辅料种植地块中使用禁用的农药或者未按照国家标准使用农药。”
为了产出优质的红缨子糯高粱,除草靠人工,除虫用“杀虫灯”,肥料也是酒厂酿酒之后的有机肥,可以说,红缨子高粱是茅台镇水分、土壤、气候环境与政策保护下生长的特有品种。
酱香酒的生产需要多轮次的发酵取酒,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耗时1年,分7次才能把高粱里面的淀粉转化成酒。比起普通高粱不耐高温蒸煮,被当地人称为“沙”的红缨子高粱颗粒小、皮厚、硬度高,支链淀粉含量高,能够满足优质酱酒对原料的苛刻要求。
最特别的是,高粱皮中含有一种神奇的物质——单宁,能够对发酵过程中的有害微生物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在酿造发酵过程中会产生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红缨子高粱含有1.5%-2.0%的单宁,以此为原料的白酒细腻醇厚、回味悠长,带着酱香型白酒特有的芬芳。
因此有个说法:没有红缨子高粱,就没有茅台镇纯正的酱香酒。
泸州糯红高粱——利发酵
酒城泸州,盛产浓香型白酒,其典型风味除了与独特的酿造工艺有关外,还跟糯红高粱密不可分。
宋代诗人唐庚爱极了泸酒,一首“百斤黄鲈脍玉,万户赤酒流霞。余甘渡头客艇,荔枝林下人家。”写尽泸州风情,令人心驰神往。
泸州酿酒历史始于商周,承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在秦汉时期,泸州人就掌握了用糯红高粱进行酿酒的技艺。《泸县志》载:“酒,以高粱酿制者,曰白烧。以高粱、小麦合酿者,曰大曲。”
泸州糯红高粱耐旱耐涝,基本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生命力顽强,凡种即收。穗大而籽粒饱满,属糯质胚乳型,耐蒸煮、翻造,与泸型酒的酿造工艺高度契合。
糯红高粱最大的两个特点就是支链淀粉含量和脂肪酸含量都很高,可以有效促进酒糟保水生香。支链淀粉具有网状结构,加水加热后可以有效锁住水分子,使淀粉变为糊状溶胶且不易老化,有利于微生物发酵产酒;脂肪酸在发酵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随蒸馏带入酒中,使得酒中含有较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是影响白酒酒质的重要因素。
位于川南丘陵地带的泸州城,是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核心腹地”。夏季气候炎热潮湿,让高粱拥有了艳丽色泽,若在七八月份俯瞰四川,一定是泸州“最红”。
东北高粱和澳洲高粱
我国北方,东北高粱占优,在全国高粱总产量中占比高达70%左右。辽阔的平原和肥沃的土壤资源下,产出的高粱果实均匀、颗粒大,除酿酒外还可作为食材。
东北高粱长得高大,其特点是直链淀粉含量高,支链淀粉和单宁含量偏低,因此不苦涩,非常适合用来酿造清香型和浓香型白酒,采用固态酿造却价格亲民,正适合北方寒冷气候作为口粮酒来饮用。
在白酒行业的拉动下,高粱种植业迅猛发展,然而比起酒企的迅速扩张,“北粮南运”也难以缓解国产高粱供需紧张的状态。
因此,澳洲高粱开始进入中国白酒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澳大利亚易受干旱影响,进口高粱原料的价格波动大,导致酒企成本不断上涨。加之澳洲高粱种皮较厚,果胶质、单宁和生物碱含量略高,需要严格掌握蒸煮条件,对于酿造也是新的考验。
高粱本身是一种粗粮,食用口感和营养成分都不及大米与小麦。然而劳动人民智慧无穷,凭借着精湛的酿酒工艺,使得高粱浴火重生,发挥出最大价值。
酒仙李白写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饮酒之乐,其乐无穷。在享受之余,不要忘了那大片大片的高粱作物,珠穗饱满、粒粒醇香,历经道道工序,才成就了流传百年的醇香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