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脑科学日报| Nature:气味分子激活嗅觉受体三维结构图像
第1680期 脑科学日报
2023年3月24日
科 学 时 讯
1,Nature:人体最神秘的感官,有了重要发现
来源:学术经纬
嗅觉对于人类的生存意义重大,但嗅觉同时也是最为神秘的感官。我们鼻子里的嗅觉受体是怎样辨别出数十万种气味、并且传递气味信号的?科学界对此的认识依然十分有限。近日一项研究首次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气味分子激活嗅觉受体的三维结构图像,走出了破译嗅觉的关键一步。
研究团队选定了存在于嗅觉神经元以及肠道、肾脏和前列腺中的OR51E2受体。OR51E2受体与丙酸盐的结合非常紧密,这种紧密的结合方式也印证了嗅觉受体识别危险信号的作用。此外,丙酸盐的羧酸锚定在OR51E2的结合口袋区域的精氨酸上。这样的结合改变了OR51E2受体的形态,从而激活受体。这种形态变化在受体启动细胞信号传递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从而产生嗅觉。
阅读链接:
Nature:人体最神秘的感官,有了重要发现
2,Int J Biol Sci:细胞外囊泡在重大脑部疾病治疗中具有良好前景来源:生物谷
阅读链接:Int J Biol Sci:细胞外囊泡在重大脑部疾病治疗中具有良好前景
3,European Archives of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抑郁症状影响甲基苯丙胺成瘾患者药物渴求与攻击性的关系来源:中科院心理所已有研究表明,抑郁症状是物质成瘾障碍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且与患者的药物渴求和攻击性存在关联。然而在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成瘾者中,抑郁症状、药物渴求与个体攻击性的关系尚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张向阳研究组招募了613名男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者开展研究,旨在探讨伴发和不伴发抑郁症状的甲基苯丙胺成瘾者药物渴求与个体攻击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有较高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伴发抑郁症状的成瘾者有更强的药物渴求和个体攻击性。结果提示抑郁症状对冰毒戒断治疗有重要的影响,对抑郁症状的干预可能有效缓解被试的药物渴求与个体攻击性。
阅读链接:European Archives of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抑郁症状影响甲基苯丙胺成瘾患者药物渴求与攻击性的关系
4,《自然-医学》:瘫痪近10年后,创新治疗让她重新体验用双手生活来源:医学新视点海瑟-伦杜立克在23岁时遭遇中风,这让她的左侧身体从此出现功能残疾。现在的她可以成功用她的左手切牛排、抓取食物罐头,这些动作对于过去的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匹兹堡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的脊髓刺激植入物的帮助下,她的左手逐渐开始恢复功能。海瑟是一项研究的两名受试者之一,该研究表明,刺激脊髓的上半部分可以改善中风后患者的手臂和手部运动。该研究标志着运用脊髓刺激的方法有望解决患者中风后手臂及手部的虚弱和瘫痪问题。
阅读链接:《自然-医学》:瘫痪近10年后,创新治疗让她重新体验用双手生活
5,JACS:利用同型膜增强对BBB的穿越和对胶质母细胞瘤的靶向以用于精准手术切除和光热治疗 来源:奇物论
如何穿越血脑屏障(BBB)是恶性胶质瘤(GBM)治疗面临的一项关键难题。同型靶向是实现BBB穿越的有效策略之一。近日,南京师范大学戴志晖教授、王兆寅副教授和南京医科大学尤永平教授利用GBM患者源性的肿瘤细胞膜(GBM-PDTCM)包裹金纳米棒(AuNRs),构建了GBM-PDTCM@AuNRs纳米平台。得益于同型膜增强的BBB穿越和GBM靶向,GBM-PDTCM@AuNRs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治疗全期GBM,从而为脑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阅读链接:JACS:利用同型膜增强对BBB的穿越和对胶质母细胞瘤的靶向以用于精准手术切除和光热治疗
6,Lancet Global Health:王宁利教授团队阐述常见致盲眼病数字化筛查的成本效益来源:Bioon细胞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王宁利教授团队对目前中国重大致盲性眼病群体防控方案进行了卫生经济学评价。《全球眼健康特邀重大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有11亿人患有未经治疗的视力损害,预计到2050年将增至18亿。然而,超过90%的视力损害是可避免的。解决可预防的视力丧失问题每年可带来411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该研究对目前中国重大致盲性眼病群体防控方案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是迄今全球已报道的眼病防控领域中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研究,也是全球首个将“AI 综合眼病辅助筛查”纳入的卫生经济学研究,为中国人群推荐最具成本效益的眼病筛查-防控策略,并帮助有关决策部门合理规划用于眼病防治的预算分配。
阅读链接:Lancet Global Health:王宁利教授团队阐述常见致盲眼病数字化筛查的成本效益
7,开会时不说话,只打喷嚏会怎么样?别不信,可能会更有效率
来源:环球科学
非洲野犬有一对大大圆圆的招风耳,生活在非洲的草原、灌木丛以及稀疏的林地。它们不仅速度惊人、非常聪明,而且高度社会化,有着复杂的交流方式和分工合作能力,团队作战能力高超,也被誉为“社交性最强的犬科动物”。科学家们发现,非洲野犬在每次“喷嚏”集会后都会有不同的动向。集会上打喷嚏的总数越多,家族就越可能出发捕猎。
而且,集会能否成功与打喷嚏“发起人”的身份也密切相关。首领夫妇的1个喷嚏的价值相当于其它成员的7个喷嚏。此外,只要下属的共识足够一致,“群体意愿”依然会推翻领导的意见。这种现象在社会性动物中无处不在,这是它们共享信息、节约资源,保持凝聚力并提高群体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的方式之一。
阅读链接:
开会时不说话,只打喷嚏会怎么样?别不信,可能会更有效率
8,社会关系是否和你的压力指数相关?来源:首师心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自己在爱人面前时,会感到更加平静或是压力更小,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社会缓冲”,研究表明,拥有紧密联系的社会伙伴可以让你减少对于压力的反应。当成年人与配偶或家人互动时,血压比一天中的其他时间都要更低,因此社交互动或许有助于让你的心血管系统保持在一个平静的水平。近期一项研究调查了社会缓冲在婴儿、儿童和青少年中的作用是否与在成人中的作用相同。研究表明,在婴儿出生的第一年,如果婴儿对其护理者有安全的依恋,当婴儿接种疫苗时,其护理者可以缓冲应激激素皮质醇的增加。然而,到青春期中期,父母不再是青少年皮质醇反应的有效缓冲。与朋友一起的青少年皮质醇水平甚至高于与父母一起的少年,这种压力反应的增加可能是由于青少年倾向于对朋友保持自我意识,担心朋友对他们的看法。
阅读连接:社会关系是否和你的压力指数相关?
审校: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