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制“乐器”史-②
木板筝一代
首先,我做的“乐器”主打一个简陋。工具只有手电钻和手钢锯,都是家里随手一拿就能用的。
像木板筝一代就是这样,调音轴用的是机械上的定位销,岳山是随便找的木片啥的,只要高度合适就往上安。琴弦是0.6mm的尼龙单丝,筝码是最麻烦的,找了好久用了硬纸片加玩具纸托。自从我有了木板筝二代,就觉得它呕哑嘲哳难为听,把它当加长桌面了。
三弦
从这开始我才使用了胶水,买的是得力白乳胶,用途挺广的,粘纸和木制品最合适。当时没考虑其他胶,一方面环保且便宜,二是我学习还能继续用,一瓶量也少。本来会担心它的强度,结果是够的,纸盒三弦当时试了半天,还是适合尼龙弦(所以我一直以来,对尼龙弦都有特殊的感情)。旋钮这三个是渐渐不一样的,但我还是太爱贪小便宜,搞的是玩具尤克里里的钮,结果在阮上坏了🤪,无语子。到了第三个三弦,我让二十四品对应的位置在指板的最末端,因此也能加大了纸盒子的尺寸。
阮
它是我第一个有设计稿的“琴”,本来我想仿个四弦班卓,阴差阳错成了阮,琴弦也是不断尝试才确定了三四弦是古典吉他五六弦,一二弦是中阮一二弦(一弦也可用民谣吉他弦)。之后我调整的诸如琴头造型啊,上下枕音高补偿的措施等等,都参考了吉他。排品其实是最佛系的,头一开始我是取泛音定五品七品十二品等的大概位置,再依次排别的品,音不准了再把品拆了再排(因为品是竹签做了,拆换很方便)。 但是它有个致命的设计失误,就是指板和面板完全齐平了。我这人有些强迫症,从三弦之后,我就想着阮一定要24个品🧐,但是二十四品接柄又不现实,那接柄cu到面板上的几个品势必很难按。当时就在纠结,是继续三弦的抬升指板但减少品数,还是齐平直到24品,我选择了后者,所以后期它微调,只要我动了琴码,那品就得完全重换,况且由于我一开始弄的弦距太低,张力不够,前几品微微打品也得成天调整😭,以后再也不敢了。 关于接柄,三弦和阮真的是暴力接柄,仅靠胶水粘合之后,按通体琴的方式接。没想到在阮上这样子的强度依然够。 阮的话我也打算再有新的尝试,不过不是现在了,未来再说吧。
筝
这里我就着重说下二代,是今年三月份开始弄的,真的心疼毁咯!😭 两代我都是按现代古筝的上弦方式搞的,但我到后来也意识到这样于我的情况来说不好,可那会我挺摆烂的,心想反正这玩意我又玩不久,能支护两年就够了。当时也贪心,本来那个桐木板宽度,我是按15mm的弦距张十六根弦,后来改动的时候,贪心弄了十八弦,而且我远远低估了现代弦的张力(即使我用的是A型弦),导致最后没有余量做加固,琴就撑了一个半月,调音板就彻底毁了。不过这台也证明了这次我的音梁设计思路是对的,大家反馈那期视频也挺好的。 这次也让我体会到,现代弦用对了也挺好的,这张力完全把琴的面背板都带起来了,当时我摸着侧板都有很明显的振动。可惜我真的不该用现代古筝的缚弦方式,一方面对面板不好,无论是声学还是安全,另一方面我当时用的弦孔气眼也不好,导致现代弦老是在这里被硌脱丝。今后如果再搞就考虑仿古代的折面筝了,看了日本筝的上弦太麻烦了,伽倻琴的相比就合理的多😗
昨晚一下看了好多 @桐木D 大哥的视频,他按马王堆汉墓古瑟的数据仿制了瑟,而且丝弦看动态也是自己做的,看的我心痒痒☺️,未来我能安顿好的话,说不定也还想试着做个。 (像我的二代木板子,当时也考虑过自己配成七声音阶的玩,音域小就小了。那会给它上A型弦定五声音阶,老担心会坏)。
杂七杂八的说了这么多,没有点逻辑性,纯属想到什么说什么。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