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故事·聊斋志异(八十)
339,钱卜巫

不用蓍龟问菀枯,但从字幕认青蚨。
深闺别有金钱卜,灵验安能及此巫。
夏商是河北河间县人。他的父亲名叫东陵,十分富豪,但生活奢侈,吃包子就将包子的两角丢掉,扔得狼藉满地;加以他长得很肥胖,人们就给他个绰号,叫“丢角太尉”。到了晚年,夏东陵家中穷困,每天连饭都吃不上;两只胳膊极瘦,皮耷拉着像条布袋,人们便又呼他“募庄僧”——说他像挂着袋子四处化缘的和尚。到他临死时,对儿子夏商说:“我一生任意浪费的东西太多,冒犯了上天,所以使我无吃无穿地死去。你当珍惜自己的福气,好生为人,以挽回为父的过失。”
夏商严格遵守父亲临终时的遗嘱,为人诚实质朴,没有歪门邪道,亲自耕作生活。乡亲们都很敬重他。本村中富人某翁,同情他家中的贫寒日子,借给他钱,让他学着经商。但夏商不会作买卖,结果亏了本,自己感到很惭愧,没有能力偿还人家的本钱,就要求雇给这个富翁作佣人。富翁不肯。夏商很不安,就把自己的耕地房屋都卖掉,把换得的钱给富翁送去。富翁问清情况,更加怜悯他,强把夏商卖掉的田产房屋赎回来;又重新借给他更多的资本,让他去作买卖。夏商推辞说:“我借你的十多两银子已亏本偿还不了,怎么还想让我来世作驴子再还您的债呢?”富翁就让他和别的商人结伴而行。几个月后回来,仅能不亏本;富翁不要他利息,让他再出去经商。过了一年多,夏商到南方购置了满满一车货物,回来时在江上遭到飓风,船差点翻了,货物丧失了一半。回家后,计算了一下剩下的货物,仅能够偿还所借贷的钱。夏商就对其他同伙说:“上天要让你贫穷,谁能挽回呢?这都是我连累了你们。”就按帐本的记载,把钱付给商人,自己退出了买卖行当。富翁再强使他经商,他坚决不干,就在家中老老实实地耕种。他常自己慨叹说:“人活在世上,都有几年的好日子,为什么我竟落魄到这种地步?”
一天,夏商遇到一位从外地来的巫士,说他能用钱占卜,能知道一个人一生的运气。夏商特地去找他,到那里一看,占卜的人是一位老婆子。她住的房舍精致而清洁,当中设有神位,香气熏染。夏商进去,拜完神位之后,占卜的婆子就向他收费。夏商给了她一百钱,巫婆将钱全装到筒中,用手拿着在座前跪下,用手摇响竹筒,作出祈祷的样子。接着就起来,将钱倒在手中,然后在桌案上按次序摆开。
她的占卜方法是以钱的字【有字的一面】为“否”卦,以钱的幕(图案的一面)为“亨”卦;她数到五十八个钱,皆出字,以后的钱则都出幕,便问夏商:“多大岁数?”夏商回答:“二十八岁。”巫婆摇摇头说:“早啊!早啊!您现在交的是先人运,并不是您本身的运。五十八岁方才交您自己的运数,才无盘曲交错。”夏商问:“什么叫先人运?”巫婆说:“若先人生前行善,他的福自己未享尽,则后人就享他的福;若先人生前有不善之事,他所造的祸,自己未受尽,则后人要接着受。”夏商屈指一算说:“再过三十年,我已经成了老头子,也快进棺材了。”巫婆说:“你五十八岁以前,有五年运数稍转,但也无大益,只能免于饥饿。五十八岁这一年,应有一笔大的钱财来到你手中,不需要你费力气去追求。先生你一生中无有过头的行为,就是到来世,你也享受不尽。”
夏商告别巫婆回到家中,心里半信半疑。安心地过着贫寒的日子,不敢有别的想法。到五十三岁,他就很留意验证巫婆的话是否灵验。当时,刚开春,农田里的活开始耕作,夏商患了虐疾,不能下地。病好了又遇上天大旱,早种上的作物都枯死了。到秋上,才下了一场雨,家中也没有别的粮种,夏商把几亩地都种上谷子。接着又是大旱,荞麦豆子半数被旱死,只有耐旱的谷子长得还好;后来又下了几场雨,谷子生长得更好,较往年多收一倍。第二年的春天,又遇上饥荒年景,家中老小总算没有挨饿。夏商因为这件事,就相信巫婆说的话是灵验的。他便向那个富翁借钱,做一些小本买卖,结果有一点收获;有人便劝他去作大本买卖,夏商不肯。待到五十七岁,夏商偶而修葺垣墙,挖地时得到一个铁锅;揭开后,从地下冒出如同白絮般的烟气,夏商弄不清原因,也不敢再挖了。过了一会,烟气冒尽了,见到满满的一瓮白银子。夫妻一块搬运,一秤,共一千三百二十五两。夏商心中暗想,巫婆所卜的还是有点差错。邻居的妻子到夏商家,见到这许多的白银,回家告诉她的丈夫。
她丈夫忌妒他们,就偷偷地告了官府。河间县的县令最贪婪,就把夏商捉来,向夏商诈索银子。夏的妻子想藏起一半,交一半,夏商说:“这并不是我们应该得到的钱财,留下来也招致祸患。”就把所有的银子全献给县令。县令得到银子,恐怕夏商有所匿藏,又向他追索盛银子的那口大瓮,把所有的银子放进去,瓮满了,才把夏商放了。没有多久,县令调任南昌府同知。过了一年,夏商因行商到南昌,这个县令已死,县令的妻子要回故乡,把粗重的东西卖掉了;有几篓桐油,夏商看了很便宜,就都买下来,全部运回家中。运到家后,见有的油篓渗漏,便把桐油倒在其它器具中,结果发现篓内有白银二铤;试探一遍,每个篓都有二铤白银。兑换后,正与所掘银数相符。
夏商由此暴富,越发照顾贫穷的人,每每慷慨接济他们。妻子劝夏商积蓄点留给子孙,夏商说;“我这样做,就是遗留给子孙的福。”那位告发他的邻居,穷得光光,想向夏商借贷几个钱,而心中老觉自己作了亏心事。夏商得知,告诉他说:“过去的事,那是我的时运未到,所以鬼神假借你的手,把事告发,这与你有什么关系?”邻人感动得流下泪来。
后来,夏商活到八十,子孙相继,历数代而不衰败。
异史氏说:“骄奢太甚,即便是王侯也无法避除带来的恶果,更何况庶人!生前抛撒浪费,死后却连含的饭都没有【含饭:入殓时将米粒放在死人口中】,这是莫大的悲哀!幸好鸟之将死,其鸣也哀,父母有过恶而子有贤德,得以掩盖,穷败了七十年,终于恢复家况。不然,父辈的孽债累积子嗣,子嗣又累积到孙儿,不成为乞丐孽债永远不停止。那老巫是什么来路,能够揭露天机?呜呼怪哉!”
340,姚安

鸞胶方喜续新婚,岂意貂冠起祸根。
不是疑心生暗鬼,可知井底有冤魂。
姚安是临洮县人,生得秀美,风度潇洒。同村中有个姓宫的,有个女儿名叫绿娥,长得很艳丽,通晓诗书,一直没有选到合适的女婿。绿娥的母亲对别人说:“心须是门第和风采都像姚安一样,我才将女儿嫁给他。”姚安听说后,就哄骗妻子到井边去,将妻子推下井。接着就续娶绿娥为妻。姚安娶了绿娥后,夫妻二人很恩爱。然而,姚安因为绿娥艳美,所以不很放心,经常怀疑她,整天把她关在家中守着她。绿娥只要一行动,他就紧跟着;绿娥想回娘家,姚安就用两肘撑着袍子,遮盖着绿娥出去,等绿娥上了轿子,姚安就把轿门加上封条,作个记号,完了后,自己跟随在后头,在娘家住一夜,就催着绿娥一块回来。绿娥心中受不了,气忿地说:“我若有男女私情,哪里是你这卑琐的举止所能管得了的!”
姚安每次有事出门,就把绿娥关在家中。绿娥更加讨厌他这种行为,等他走了,故意将钥匙放到外边,以使他生疑。姚安归来看见钥匙大怒,质问绿娥,这钥匙是哪里来的?绿娥愤然地说:“不知!”姚安越发疑心,偷着对绿娥戒备更严。
一天,姚安从外回家,在门外偷听了很久,才开锁敞门。他怕门发出响声,悄悄从门的狭缝中塞进去。进屋,见一个男人头着貂皮帽子,躺在他的床上。姚安一见大怒,拿过刀跑进屋里,狠狠的就是一刀。走近一看,是绿娥白天睡觉,因怕寒冷,用貂皮帽子盖着脸。姚安大惊,跺着脚很是后悔。绿娥的父亲气忿地告到官府。官府下牒收捕了姚安,扒掉他的衣服,施以酷刑。姚倾家荡产,用很多的钱贿赂上下官吏,才得免死。但从此后,他便精神恍惚,若有所失。一次,正好他自己独坐,见绿娥同一满腮胡子的男人在床上亲热。姚安很厌恶,手持着刀过去。然而,刚到床前就不见了;姚安生气地转过来坐着,又见到这种景象。姚安怒不可遏,用刀去砍床,床上的席与被褥都破碎了。他又愤怒地持着刀,到床边上候着,见到绿娥与自己面对面站着,看着他笑。骤然挥刀砍去,立即将头砍断;刚坐下,绿娥又出现在原来的地方,如老样子笑着。夜晚将灯熄灭,就听到淫慝之声,不堪入耳。每天都是这样。姚安再也不能忍耐下去,就把自己的田宅全卖掉了,想搬到别处去住。到夜里,小偷又挖开墙壁进来,将他所有的钱都偷走了。自这以后,姚安穷得无立锥之地,他在气愤中死去。邻居们用一张苇席卷着,把他埋葬了。
异史氏曰:“喜欢上新人就杀死旧人,何其残忍!人们只知道新鬼会变成厉鬼,却不知是故鬼夺人魂魄。呜呼!削足适履,本末倒置,勉强求合,此时不亡还待何时呢?”【总感觉这个故事有改编成电影】
341,崔猛

排难解纷郭解流,运筹帷幄出奇谋。
两人倘拜登坛命,良信勳名可匹传。
崔猛,字勿猛,是建昌府大户人家的子弟,性情刚毅。童年时在私塾中,同学们稍有触犯他,他就挥拳殴打。先生屡次劝戒,他依旧不改。他的名和字都是先生起的,也是劝他不要太刚猛的意思。长到十六七岁,崔猛更是勇猛无比,更兼有手绝技:能手拄长杆,飞房越脊。他为人喜好抱打不平,因此,四邻八乡的人都佩服他,找他告状申诉的人挤满了庭院。崔猛锄强扶弱,不怕结仇。那些坏蛋稍违背了他,他就石头砸,棍子敲,直把他们揍得腿断胳膊折。每当他盛怒时,没有敢劝的。但他对母亲最为孝敬,不管有多大的怒气,母亲一到就烟消云散。母亲管教他最严厉,往往痛加斥责,他当时唯唯听命,但一出门就忘得干干净净。
崔猛的邻居家有个凶悍的婆娘,天天虐待她的婆婆。婆婆快要饿死了,儿子偷着给她一点饭吃,那婆娘知道了,百般辱骂,吵得四邻不安。崔猛大怒,翻墙过去,将那婆娘的耳朵鼻子、嘴唇舌头全割了下来,不一会儿就死了。崔母听说后,大吃一惊,急忙叫过那婆娘的丈夫来,极力安慰,并把自家的一个年轻奴婢许配给他为妻,这事才算了结。为了这件事,崔母气得痛哭流涕,也不吃饭。崔猛害怕,跪在地上请母亲处罚自己,还说自己已经很后悔。母亲只是哭泣,也不答理他。崔猛的妻子周氏见此情景,也跪在了地上求情,崔母才用拐杖痛打了儿子一顿;又用针在他胳膊上刺了个十字花纹,涂上红颜色,以免磨灭,让他牢记这次训戒。崔猛接受了,母亲才开始进食。
崔母平时喜欢布施化缘的和尚、道士,常让他们尽情吃饱。一次,有个道士来到家门口。崔猛正好走过,道士端详了端详他,说:“你满脸都是凶横之气,恐怕难保善终。你们积德行善的人家,不应当如此。”崔猛刚刚领受了母亲的训戒,听了道士的话,肃然起敬,说:“我也知道这点。但我一见不平之事,就苦于控制不住自己。我尽力去改正,能免了灾祸吗?”道士笑着说:“先别问能免不能免;请先问问自己能改不能改。只要你痛改前非,即使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会告诉你一个解脱死亡灾难的法术!”崔猛平生最不相信道士的法术,因此听了道士的话,只笑不答。道士说:“我本来就知道你不相信。但我所说的法术,不是巫婆们搞的那一套。你照着去做了,固然是积德的事;假设没有效验,对你也没什么妨碍。”崔猛便向道士请教。道士于是说:“在家门外正有个年轻人,你应当跟他结成生死之交。将来即使你犯下死罪,他也能救你!”说完,把崔猛叫出门外,把那个年轻人指给他看。原来,那人是赵某的孩子,名叫僧哥。赵某,本是南昌人,因为遭了灾荒,领着儿子流落到了建昌。崔猛从此后努力结交僧哥,请赵某在自己家设馆教书,待遇十分优厚。僧哥这年十二岁,拜见了崔猛的母亲后,和崔猛结成了兄弟。过了一年多,赵某就领着儿子返回老家去了。音讯从此断绝。
崔母自从邻居那婆娘死后,对儿子管束得更严。有来家诉说冤屈的,她一律撵出去。一天,崔母的弟弟去世了,崔猛跟着母亲去吊丧。路上碰到几个人,用绳子捆着个男人,连打带骂,催促快走。围观的人挤住了路,崔母的轿子过不去。崔猛便问路人是怎么回事。这时有认得他的人,抢着向他诉说原委。原来,有个大官家的公子,横行一方,无人敢惹。这恶少窥见李申的妻子生得美貌,便想夺到手,但没有个借口。他便叫家人引诱李申去赌博,借给他高利贷,让他拿妻子作抵押,还要立下字据。李申输完,又借给他钱。李申赌了一夜,输了好几吊钱。半年后,连本带息,已欠那恶少三十吊。李申还不上,恶少便派爪牙将他妻子强抢了去。李申跑到恶少门上痛哭,那恶少大怒,将李申拉去绑到树上,百般毒打,逼他立下“无悔状”。崔猛听到这里,气塞胸膛,把马猛抽一鞭,就要冲上前去,看样子又想动武。他母亲急忙拉开轿帘喝道:“住手!又要犯老毛病吗?”崔猛只好停住。
吊完丧回家后,崔猛不说话,也不吃饭,只是呆坐着,眼光直直的,像是在跟谁怄气。他妻子问他,也不答话。到了夜晚,他穿着衣服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直挨到天明。第二天夜里,又是如此。后来他忽然起身下床,开开门走了出去;一会儿又回来躺下,像这样一连折腾了三四次。他妻子也不敢问他,只是屏住呼吸,听着他的动静。最后,他出去很长时间后才回来,关上门上床熟睡了。
这天夜晚,那恶少被人杀死在床上,开膛破肚,肠子都流了出来。李申的老婆也赤裸着身体被杀死在床下。官府怀疑是李申干的,将他逮了去严刑拷打,脚踝骨都打得露了出来,李申还是不承认。拖了一年多,李申忍受不了酷刑折磨,终于屈打成招,按律被判死刑。这时,正好崔母去世了。埋葬了母亲后,崔猛告诉妻子说:“杀死那恶少的人,是我!以前因为有老母在,所以不敢招认。现在为母送终的大事已经了结,我怎能拿我的罪责让别人遭殃呢?我要去官府领死了!”他妻子听了,吃惊地扯住他的衣服,崔猛一挥手,挣开妻子,径自去了官府自首。官府听他说了事情的经过,大吃一惊,立即给他戴上刑具,押入狱中,释放了李申。李申却不走,坚决申明人是自己杀的。官府也没法判明,便将两个人都下到狱中。李申的亲属们都讥讽李申太傻,他说:“崔公子做的事,正是我想做却做不到的;他替我做了,我怎忍心看着他死呢!今天就算他没有自首好了!”一口咬定是自己杀了人,和崔猛争着偿命。时间长了,衙门里的人知道了事情的真实情况,强将李申赶了出去,判崔猛死刑,马上就要处决了。
正好刑部的赵部郎,驾临建昌巡视。他在提审死囚案时,看到崔猛的名字,便让随从都出去,然后把崔猛叫上来。崔猛进来,仰头往大堂上一看,原来那赵部郎就是赵僧哥!崔猛悲喜交集,照实说了事情的经过。赵部郎考虑了很久,仍叫崔猛先回狱中,嘱咐狱卒好好照顾他。不久,崔猛因为自首,依律减罪,充军云南。李申自愿跟随着他,服刑去了。不到一年,崔猛按惯例被赦罪回家。这都是赵部郎从中出力的结果。
李申从云南回来后,便跟着崔猛生活,为他料理家业。崔猛给他工钱他也不要,倒是对飞檐走壁、拳脚刀棒之类的武术很感兴趣。崔猛优厚地对待他,替他买了媳妇,并送给他田产。崔猛经过这次变故后,痛改前非,每每抚摸着臂上的十字花纹,想起母亲生前的训戒,就痛哭流涕。因此,乡邻再有不平之事时,李申总是以崔猛的名义自己为他们排解,从不告诉崔猛。
有一个王监生,家里十分富豪。远远近近的那些无赖不义之徒,经常在他家进进出出。本县中的殷实富裕人家,很多都被他们抢劫过。有谁如惹了他们,他们就勾结强盗,将他杀死在野外。王监生的儿子也非常荒淫残暴。王监生有个守寡的婶母,父子两个都和她通奸。王监生的妻子仇氏,因为多次劝阻丈夫,王监生便将她用绳子勒死了。仇氏的兄弟们告到官府,王监生用钱财买通了官吏,反说他们是诬告。仇氏兄弟们有冤无处申,便到崔猛家来哭诉。李申听了两句,打发他们走了。
又过了几天,崔猛家里来了客人。正好仆人不在,崔猛便让李申去泡茶。李申默默地走了出去,跟人说:“我与崔猛是朋友,跟着他不远万里,充军云南,交情不可算不深。可他不但从没给过我工钱,还拿我当仆人支使,我再不甘忍受了!”便忿忿地走了。有人告诉了崔猛,崔猛谅讶他忽然变了心,但还没感到有什么奇怪的。李申忽然又打起官司,告了崔猛三年没给他工钱。崔猛这才大感惊异,亲自去官府和他对质,李申忿忿地和崔猛争执不休。官府认为李申在无理取闹,将他赶了出去。
又过了几天,李申忽然夜间闯进王监生家,将王监生父子连同王监生的婶婶一并杀死,还在墙上贴了张纸条,写上自己的名字。等到官府追捕他的时候,他早巳逃得无影无踪了。王家怀疑李申是崔猛主使的,官府却不相信。崔猛此时才恍然大悟:李申和自己打官司,原来是怕杀人后连累了自己。官府行文附近州县,紧急追捕李申。不久,正赶上闯王李自成打进北京,这件案子也就搁了起来。明朝灭亡后,李申才携带家眷回来,仍旧和崔猛住在一起,二人和好如初。
当时,正值天下大乱,贼寇蜂拥而起。王监生有个侄子叫王得仁,聚集起叔父生前所招的一帮无赖之徒,占山为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天夜晚,王得仁率领群盗倾巢而出,以报仇为名,攻打崔家。崔猛正好有事外出,强盗攻破崔家大门后,李申才发觉,急忙翻墙逃出,趴在暗处。强盗搜不到崔猛、李申,便将崔猛的妻子掳了去,将所有的财物都搜掠一空。李申回去后,见家里只剩下一个仆人,又气又急。他找来一股绳子,砍成几十段,把短的交给仆人,长的自己揣到怀里。嘱咐仆人摸到强盗巢穴的背后,爬上半山腰,用火点着绳子头,散挂在山上的荆棘丛中,然后立即返回。仆人答应着去了。李申曾见强盗们腰里都扎着根红带子,帽子上系着红绢,他也依样打扮好了。正好家里有匹老母马,刚生了小马驹,强盗们没要,丢弃在门外。李申便把马驹拴在门口,自己骑上母马,直向强盗们的老巢冲去。
强盗们占据了一个大村子,李申将马拴在村外,翻墙越院,摸进村内。见强盗乱纷纷的到处都是,手里还都拿着兵器。李申私下问了个强盗,知道崔猛的妻子正在王得仁处。一会儿,听见有人传令,让大家都休息,群盗们轰然答应。这时,忽然有人大声叫喊东山上有火,强盗们一齐往东望去,果然见有火光。最初只有一二点,既而多得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李申乘机大叫东山上有敌人。王得仁大惊,急忙披挂整齐,率众前去迎敌。李申乘机溜到后面,窜进王得仁的住处。见有两个强盗守卫着,李申假说:“王将军忘了带佩刀。”两个强盗听了,争着去找,李审从他们背后一刀砍去,一个中刀倒在地上,另一个忙回头看,李申又一刀斩了他,背着崔妻翻墙而出。跑到村外,李申解下那匹母马,把缰绳递给崔妻说:“娘子不识得路,只管放开马跑吧!”母马恋驹,一路奔跑回家,李申在后面跟着。出来谷口,李申把怀中的长绳头掏出来,用火点着,遍挂在山谷上,才回家来。
第二天,崔猛回来,听说了这件事后,认为是自己的奇耻大辱,气得暴跳如雷,想单人匹马去踏平贼窝,李申劝阻住了他,召集村里的人一块商量个对付的办法。但大家都害怕强盗,没有敢出头的。李申再三劝导,才凑了二十来个敢和强盗作战的壮丁,却又苦于没有兵器。这时,正好从王得仁的亲属家里抓到了他的两个奸细,崔猛便想杀掉他们,李申认为不可。他们叫那二十来个壮丁都手持白木棍,排成一队,将那两个奸细拖来,当众割去了耳朵,让他们走了。众人都埋怨说:“咱们这点人,本来就怕强盗知道底细,现在反而把实情泄露给他们,假如他们倾巢而来,全村可就保不住了!“李申说:“我正想让他们来!”
李申先把窝藏强盗奸细的人全部杀了,又派人四下里出去借弓箭、火铳,还到县里借了两尊大炮。傍晚,李申率壮士来到谷口,先把火炮安放在谷口要道,派两个人拿着火捻子埋伏着,嘱咐他们看见强盗来了,就点火放炮。然后又带人在山口的东边,伐了很多树木堆在山坡上。一切布置完,李申和崔猛各率十几人,分别埋伏在山谷两旁。一更快完的时候,远远听见战马嘶鸣,强盗果然蜂拥而来,人马络绎不绝。等强盗们都钻进了山谷,李申命将砍下的树木全部推落谷底,阻断了强盗的退路。接着,火炮轰鸣,喊杀声震动山谷。强盗急忙往后退,自相践踏,一片混乱。退到谷东口,树木阻路出不去,强盗们挤成了一个蛋。这时山谷两边火铳齐放,万箭齐发,势如暴风骤雨。强盗们断头折足、横七竖八地躺在谷底,最后只剩下二十来人,跪在地上哀求饶命。李申派几个人将他们绑起来押送回去,自己率队乘胜直捣强盗的老巢,守卫的强盗们闻风而逃。李申将强盗的辎重全部缴获了来,大胜而回。
崔猛高兴万分,询问李申当初救自己妻子时设置火绳的道理。李申说:“在东山放火绳,是把强盗们都吸引到东边,防止他们往西追赶,因为我们从西边撤退。火绳短,很快就烧完了,是怕强盗们侦察到山上没人。最后把火绳放在谷口,是因为谷口狭窄,一人当关,万人莫开,强盗们就是追了来,看见火光必然害怕。这都是一时没有办法而想出的冒险的下策。”把俘虏的强盗押了来审问,果然他们追进山谷后,望见谷口有火光,就吓得撤退了。李申把俘获的二十多个强盗全部砍掉鼻子后放走了。从此,李申威名大振。远远近近的避乱逃难的人,都投奔他。他由此办成了一个有三百多人的团练。各处的强盗没有敢来侵犯的,使这一片地方得到了安宁。
异史氏说:“刚勇盛气之人必然惹祸招灾,崔猛就是这样!胸怀正义之气,盖鲜俪矣。然而想要让天下没有不平之事,难道不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李申是一介草民,也能伸张正义。用缘竿飞入人家,杀死禽兽于深闺;断路夹攻,扫荡贼寇于隘谷。得到贼帅大纛,为国效命,无论南征北讨,都能建功受爵。”
342,鹰虎神

神名鹰虎竟何由,能使偷儿返自投。
三百青钱原细事,只怜道士苦焚修。
郡城东岳庙,在南郊。庙的大门两边有神像,身高一丈多,面目狰狞可怕。人们称他鹰虎神。
这个庙里住着一个道士,姓任。他每天鸡叫时就起来烧香念经。这天,有一个小偷一早就藏在走廊里,等道士起来去烧香后,他就进入道士的寝室,到处搜找财物。怎奈这道士很穷,屋里没有什么好东西可偷。小偷找了一遍,只在草垫子底下找到三百钱,就掖在腰里,拨开门闩逃出来,准备爬上千佛山。向南跑了多时,才到了千佛山下。
正走间,遇到一个巨人正从山上走下来,右胳膊上站着个苍鹰,正好与小偷走了个对面。小偷走近前一看,这巨人面如青铜色,模模糊糊好像庙门里常见过的神像一样。小偷大为害怕,蹲在地上直打颤。大神责备他说:“你偷了钱要往哪里去?”小偷更加害怕,不住地叩头。大神伸手揪住他叫他回庙,让他倒出所偷的钱,并叫他跪在那里守着。道士念完经,回头一看,大吃一惊!小偷自己清清楚楚说了是怎么回事。道士收起钱来,打发小偷走了。
343,金世成
金世成,是长山县人。平时行为不检点,忽然出家做了个行脚和尚,样子疯疯颠颠的,专爱吃脏东西,吃起来像吃美味佳肴一样。有狗、羊在前面屙了屎,他就跑过去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吃掉。还自称是“佛”,那些愚蠢的百姓妇人,惊异他的行为与众不同,自愿拜他为师的人成千上万。金世成呵斥她们让她们吃屎,没有一个敢违抗的。他给自己盖了座宫殿,花了数不清的钱,都是人们自愿捐献的。县令南公憎恶金世成行为怪诞,将他逮到县衙,打了顿板子,让他出钱去修文庙。金世成的徒弟们奔走相告,说:“佛遭难了!”都争着募钱搭救他。结果文庙没出一个月就修好了。费用的筹集,远比酷吏追逼还快。
异史氏说:我听说金和尚,人们都因为他的名字而称呼他叫“今世成佛”。吃的是天下最为污秽的东西,恐怕没有能比他更甚的。鞭笞他不足以折辱他,惩罚他(指修庙)反而让庙很快的竣工,南令公的作法多好啊!但是文庙坍塌了竟然去请妖僧来出资兴建修缮,这真是士大夫的羞耻啊!
【聊斋志异(二十四卷抄本)·卷十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