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由“美股熔断”引发的银保监会面试热点思考
从美股熔断,看财经大事件
事件回顾
3月9日晚间,美国股市标准普尔500指数暴跌7.2%,触发熔断机制,美股三大股指全部暂停交易15分钟,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股首次因暴跌熔断,也是美股史上继1997年后23年来第二次触发熔断。
一、熔断机制的概念
熔断机制(Circuit Breaker),也叫自动停盘机制,是指当股指波幅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为控制风险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美国在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的3个月之后推出了股指熔断机制,分为7%,13%,20%的三档下跌熔断。9日,美国股市三大股指开盘后触发第一档熔断,暂停交易15分钟。之后股指走势震荡,午盘后继续走低,收盘前虽再次小幅震荡,但最终没能挽回损失。《纽约时报》称这是美股市场2008年12月以来“最糟糕的一天”,与三大股指最近一个最高点相比,指数下跌已接近20%,这意味着美股持续11年的牛市可能面临终结。
二、触发熔断机制的原因
1.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引发经济衰退的预期
新冠疫情在全球进一步扩散,引起市场对不确定性的恐慌,这种情绪在周一集中释放,对原油市场和金融市场形成巨大冲击。3月3日美联储降息50bp至1%-1.25%,继续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和股市期望的空间非常有限,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盈利能力形成压力,该压力已经表现在相应的股票价格上,进一步造成股市整体走势的短期承压。
2.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
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引发了人们对价格战全面爆发的担忧,体现的是全球贸易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主要国际经贸组织协调机制逐渐失效。石油是最大的大宗商品,在这一领域的剧变造成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叠加对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恐慌,金融市场恐将持续动荡。
三、美联储可能采取的措施
1. 进一步降息的幅度和效应会很有限
2020年3月3日,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0.5%。将联邦储备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由原来的1.5%-1.75%降至1%-1.25%。这是美联储自2008年以来最大幅度的一次降息。因此,接下来再次采用降息的政策来刺激经济和股市期望的空间和力度非常有限。单独使用利率政策刺激经济的可能性会比较小,很可能会配合财政政策和其他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组合调控。
2. 量化宽松
财政刺激力度的大幅提升,有可能会继续推出2008年使用的量化宽松政策,通过购买国债向市场投放美元,实行弱势美元政策,从而复苏经济。这将会推动全球金融资产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会导致中国的人民币成为全球避险资产的重要避风港。
四、可能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可能产生的影响
1. 推高黄金、大宗商品、人民币资产价格,汇率风险加大
疫情在海外不断扩散,全球风险资产均遭到资金抛售,A股市场也同样受到波及。避险资产价格一路走高,金价持续上涨,人民币资产有望成为全球资产的避难场所。刺激一部分热钱进入我国市场,加大我国汇率波动的风险。因此要加大汇率风险的管控,防止美国重启QE使全球资产价格暴涨,从而给我国带来的巨大损失。
2. 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出口压力增大,我国对外贸易受到冲击
(二)我国应采取的措施
1.深化对外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
全球经济下行,为应对这次冲击对外要通过一带一路深化对外开放,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品牌效应,优化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坚持以质取胜,逐步增强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通过科技创新加大对外贸易的增加值,推进贸易的转型升级,增强应对国际波动的能力。
2.要加大对内的改革,深化改革成果
首先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来保证经济的总体增长。宏观政策要稳:2019年采取积极地财政政策,实行减税政策,包括降低社会保险费、提高小微企业起征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以及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等,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2020年由于冠状病毒的袭击,财政政策继续发力,通过减免社保、税收以及提供金融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快速复苏。微观政策要活:通过运用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定向扶持,防止大水漫灌。社会政策要托底:在疫情的影响下,社会政策要保民生,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其次,要进一步加大金融供给侧改革,扶持中小微企业。在银行领域:“大银行服务中心下沉”主要强调大银行要在普惠金融中继续发挥头雁作用,出台新型工具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要解决扶贫攻坚的问题。在保险领域:各家保险公司将新型冠状病毒纳入保险险种中,解决居民的基本生活部保障问题,发挥保险姓保,回归本源的作用。在证券市场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层次的融资渠道。最后,要进一步发展绿色经济、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