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看波兰立陶宛王国的没落——波兰简史7
波兰历史上有过强盛:即波兰立陶宛王国/波兰第一共和国时期;也有过衰落:即俄普奥三分波兰。而这强盛和衰落时期都发生在波兰立陶宛王国时期内,短短两百多年的波兰何以从巅峰滑落低谷?这期间的波兰是怎样没落的?

波兰第一共和国鼎盛疆域
欸!没错,此间原由就是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或者说这场王位继承战争只是波兰第一共和国中后期没落的一个代表标志
自从1733年-1735年的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结束之后,波兰国家的主权和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事实上波兰黄金时期的国力也最终因17世纪30年代后的一系列战争而结束,原本强大而独立的波兰最终在18世纪上半的战乱中没落。
所以波兰王位战争就成为了强大波兰立陶宛王国衰落至最终被俄普奥三国三次瓜分亡国之间的标志事件

俄普奥三国三次瓜分波兰
那么这个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是怎么回事?它是如何爆发又是怎样收尾的?对波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咱们本期就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波兰第一共和国/波兰立陶宛王国时期的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说到王位继承战争,更为有名的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葡萄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相对于波兰来说,大家反倒陌生了

事实上无论是哪国的王位继承战争,其本质都是利益!争权夺利,或是王室内部、统治阶级间的争夺权力,或是这个王室与那个王室在国家层面的争利争霸,总而言之,这世上都是无利不起早,归根到底还是利益

而今天咱要讲的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也是如此,它最早是因为波兰王位空悬而引起的波兰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夺,但很快就在欧洲各国势力的介入下,演变成了欧洲国家的大战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而这里的欧洲国家归类到最后就是两方:一方是统治着法国、西班牙、两西西里王国的波旁王朝;另一方是统治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王朝
这俩王朝/家族/王室也算是家喻户晓了,毕竟欧洲从中世纪中后期到近现代的历史他们频频亮相:
历史上的波旁王朝在欧洲的历史上是一个曾断断续续统治过纳瓦拉、法国、西班牙、那不勒斯、西西里、卢森堡以及意大利若干公国的跨国王朝。

波旁王朝曾经统治过的地盘(圆圈标记)
波旁王朝在法国的地位更不用说,数次复辟,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要说它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走向都不为过

波旁王朝
而哈布斯堡王朝更是欧洲历史上最强大的及统治领域最广的王室:它曾统治过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帝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等

哈布斯堡王朝曾经统治过的地盘
其家族成员曾数次出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公爵、奥地利大公、奥地利皇帝,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国王、卡斯蒂利亚国王、西班牙国王、葡萄牙国王、墨西哥皇帝和意大利若干公国的公爵(当然咱们记住哈布斯堡家族还是因为他们家族的大下巴)

哈布斯堡家族的“大下巴”
所以不论是波旁王朝也好,还是哈布斯堡王朝也罢,在当时的欧洲,那都不是好惹的,而波兰就很不凑巧,把两者都惹了
当然也不是波兰主动招惹的,毕竟当时18世纪前后的欧洲根本就是个“有枪就是草头王”的时代,在大国强权政治面前,洗衣粉都是你的“原罪”!

当时的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其实是欧洲诸强国以帮助波兰确立国王为名号,以满足自身利益为根本目的的一场战争
而战争最后基本上是终结了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强盛时代
战争起源
在当时以北欧瑞典为主的大北方战争初期,斯坦尼斯瓦夫一世被当时的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立为波兰国王,算是强权政治下的“半傀儡”人物

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
伴随着战场上形势的转变,沙俄军队在波尔塔瓦会战中击败了瑞典(详情参见大北方战争(下),俄罗斯VS瑞典——瑞典简史8),随即斯坦尼斯瓦夫一世被废黜

大北方战争
而原来的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得以复辟。1733年2月,波兰国王、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都二世病故。
而此时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又跳出来希望再次登基,当时波兰多数贵族也一致提名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列琴斯基为王位继承人。

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列琴斯基
但死掉的老国王奥古斯特二世生前就努力将王位继承方式改为世袭制,以便传给自己的子孙,但始终未能成事(因为当时的波兰是贵族民主制,也就是以自由选王制和自由否决权为支柱,其中的自由选王制就限制了王位的世袭)

贵族民主制
虽说老国王的尝试失败了,但波兰国内依旧有一部分贵族和国王的俄国、奥地利的势力的支持,企图选举老国王奥古斯都二世的儿子弗里德里克·奥古斯特二世为波兰国王

事实上这批人还决定把波兰属地的库尔兰送给俄国女皇安娜·伊万诺夫娜的宠臣以换取、酬谢俄国的支持。

俄国女皇安娜·伊万诺夫娜
此举自然引起波兰国内的争执与矛盾,但同时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则选择了支持他的岳父——斯坦尼斯瓦夫·列琴斯基,去夺得波兰王位

法国国王路易十五
而法国的路易十五主要是想借此恢复法国和波兰这个传统盟友的关系,以求平衡北欧和东欧的奥地利与俄国势力。
但最终奥古斯特二世更易王位继承法的举动激怒了俄罗斯帝国的女皇安娜·伊万诺芙娜,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六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最终他们决定联合干涉波兰。

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六世
虽说奥古斯特二世不是他们支持的对象,但他们也不跟法国同一战线,因为他们也不支持斯坦尼斯瓦夫,而是另选了属意葡萄牙的曼努埃尔为候选人。
1733年9月12日,列琴斯基以多数选票当选为波兰国王。遂成为引爆了诸国矛盾利益的导火索,大战随之爆发!

坦尼斯瓦夫一世
当时西班牙、撒丁、法国为一方联盟,而俄、奥为另一方联盟,共同对波兰国家内政“指手画脚”
随着俄军占领了华沙,列琴斯基也逃到了但泽。俄军随后强迫波兰议会选举弗里德里克·奥古斯特二世为波兰国王,称为奥古斯特三世。

奥古斯特三世
1734年5月29日,俄军又攻陷但泽,列琴斯基继续逃往普鲁士。最终在1735年10月双方在维也纳签订了初步和约,即双方都承认奥古斯都三世为波兰国王。
等到了1738年,法国和奥地利才正式签订《维也纳和约》。
战争结果
当时的战争的形势总体对奥地利是极为不利的,也就是哈布斯堡王朝方面,到了战争中后期,奥地利甚至根本没有可能再继续作战,但它的盟友俄军反倒形势一片大好

18世纪初的欧洲
咱们前文也讲过了,俄军方面基本上那是追着列琴斯基打,不仅先后打下了华沙跟但泽,还强迫波兰议会选出了奥古斯都三世。
所以当时的法军在得知了俄军有可能前去增援它的盟友奥地利军的时候,也不由得退缩了一下下,在出于对欧洲局势均衡角度的判断,法国很快就有和谈的态势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简图
而当时的奥地利正求之不得,所以两方一拍即合,很快就进行了和平谈判。于是乎1735年10月双方初步达成和平协议
当然协议的最终落实要等到1738年11月的维也纳条约上。而协议当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要让奥古斯特三世确认成为波兰国王
同时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也为了给对方个台阶,一直逃逃逃、跑跑跑的列琴斯基则得到了洛林公国作为补偿,当然等他死后,该公国通过他的女儿而最终并入了法国,那就是后话了

洛林公国大致位置
而把洛林给了列琴斯基后,原来的洛林公爵弗朗茨·史蒂芬,则成为了托斯卡纳大公国的继承人,拿托斯卡纳大公国补偿给了他(感情互相换家呗)

托斯卡纳大公国
总而言之,这场以波兰王位空悬引起的欧洲战争最终在1735年和平协议签订后结束,但真正落实停战协议则需要等到1737年所有涉及到交换、转移和变动的各个领土都完成后了
而作为战争矛盾最大的两方:即法国的波旁王朝(及其盟友)跟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及其盟友)缓和了关系,并且重新修好

哈布斯堡王朝标志
当然大国之间的关系总是随着利益的变动而变动,当时说得比蜜都甜,最后捅刀比谁都狠。
比如当时双方关系好的时候说好得认同查理六世的女儿玛丽娅·特蕾西娅继承查理六世的王位。但真正等到1740年查理六世死后,法国就加入了争夺哈布斯堡的领地。

玛丽娅·特蕾西娅
包括说双方维也纳协议当中特地为列琴斯基准备的洛林公国,也在1766年在他死后由法国直接统治。(法国:我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无论如何,这场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算是结束了,欧洲各方势力也得到了暂时的平衡和“融洽”,唯独波兰国家不然
战争期间姑且不论波兰国家的直接经济损失,事后波兰国家主权更是遭到了欧洲列强们的践踏跟凌辱

但此时波兰人还不知道的是,相比于马上要发生的俄普奥三分波兰,这都不叫事。而波兰立陶宛王国/波兰第一共和国最终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四十年后遭遇了被瓜分的命运
那么俄普奥三国究竟如何瓜分了波兰?波兰立陶宛王国又是如何亡国的?波兰国家还能“东山再起”吗?

欢迎持续关注本系列,敬请期待下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