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普向】C盘的文件及子文件夹都有什么?

2023-04-07 17:21 作者:樱狼黑法  | 我要投稿

前言

    C盘是Windows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磁盘分区,通常被用作操作系统和程序的安装目录,同时也是很多用户望而生畏的分区(因为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如果造成C盘文件损坏,很有可能会导致系统蓝屏死机)

    在【硬核向】9G!C盘清理后的占用极限(非精简系统并日常使用)中,介绍了我将C盘清理至只有9G占用的方法。但是单有方法也不保险,因为在清理的过程中一个闪失可能就暴毙了,因此在【技巧向】系统备份,让你的系统拥有存档点中,讲述了系统备份与还原的方法,既是一种保险,也是一种技巧。

    但是既是有知道备份的方法,对C盘什么文件夹是干什么的不了解的情况下,处理期间心里也是不踏实的,而本文目的在于对C盘内文件进行较为详尽的介绍。非权威科普,但是均有实践基础与资料搜寻。很多视频与资料只会笼统的介绍,而未详细的介绍其中的子文件夹都有什么作用,而本文的目的正在于此,为你解答一直以来的困惑,之后也会分析一下Dism++都清理了什么。

环境介绍

    以之前写专栏时用的台式机的C盘作为依托,稍微清理后,目前占用空间为17.3G

已将与讲解无关的文件夹清除

    首先明确在纯净安装的系统初始C盘内都有哪些文件夹,其中默认可见文件夹分别为上图的五项亮色文件夹,即Windows、Program Files、Program Files(x86)、Users、PerfLogs。

隐藏的文件(夹)

通过此处可以查看第一层隐藏文件
通过此处可以查看第二层隐藏文件

    但是有些文件即使在PE系统内也看不到,但是在WizTree软件中是可以看到的,因此在此再次推荐一下WizTree软件。

各文件详细讲解(排序为分配大小)

  • C盘根目录文件(较多NTFS相关文件)

通过此处可以看到C盘根目录的文件
  1. $MFT:此文件于PE也无法查看,无法删除。| 是NTFS文件系统的一个特殊文件,用于记录文件和目录的元数据,可用于数据恢复、文件系统分析和修复等。

  2. swapfile.sys:此文件可在第二层隐藏文件可查看,不建议删除。| 此文件与pagefile.sys文件类似,但此文件与系统「快速启动」功能相关,此功能默认开启,可以提高开机速度,本文不详细展开。

  3. pagefile.sys:此文件可在第二层隐藏文件可查看,可以删除。| 此处未显示是因为在【硬核向】9G!C盘清理后的占用极限(非精简系统并日常使用)中将C盘设置无分页文件。

  4. $LogFile:此文件于PE也无法查看,无法删除。| 用于记录文件系统的更改和事务。

  5. 休眠文件已经关闭,故此处不赘述。

  6. 剩余部分占据空间过小,不予详细展开。

  • Windows(系统性文件聚集地)

system32非特殊情况一般不要动哦
    • system32(非常重要的文件夹,不要考虑删什么东西啦) 

    1. DriverStore:用于存储设备驱动程序的备份和安装文件,极个别可以软链接走。主要文件位于FileRepository子文件夹内,内含大量驱动相关文件。一般情况下,占用空间最大的为独显/核显驱动文件。例如,N卡的驱动对应的是nv_dispui.inf_xxxx的文件夹,iu的核显会对应是igdlh.inf_xxxx文件夹(按照大小排序很容易看到)

    2. Config:主要存储Winodws系统的配置信息,均不要动。系统在启动时,读取其中的配置信息加载到注册表中,此文件夹与注册表紧密相关。其中包含的子文件,如DEFAULT、SOFTWARE、SAM等均可以在注册表项找到。

    3. WDI:存储系统的诊断数据,可以软链接走。可以用以系统诊断(个人觉得挺鸡肋的),其中的LogFiles文件夹存储一些日志文件和报告。

组件太多不展开叙述,直接归总
    • WinSxS(很多系统组件集合,小而多)

    1. 此文件夹会随系统的使用而不断增长迭代。

    2. Windows更新时会更新替换部分其中文件。

    3. 不是所有的旧文件都会被替换或因更新而清除,存储多个版本可能是考虑到兼容性问题。

    4. 利用NTFS特性,内用硬链接原理,因此实际大小小于显示大小。

    5. Dism++清理WinSxS文件“通常”不会影响兼容性。

旧时代的产物
    • SysWOW64(照顾32位兼容性)

    1. 包含了32位的Windows系统文件,用于兼容32位的应用程序。

    2. 与system32相辅相成。

    3. 旧时代的产物,不展开叙述。

    • Fonts(字体文件夹)

    1. 打开可直接进入字体管理界面,安装的ttf等字体文件会直接装在此处。

    2. 其内含有很多无用字体,可以酌情删除(tips:全选删除,不能删的跳过,剩下的就是系统需要的)

    3. 众多可改字体的软件均会读取该目录。

    • Speech(语音相关文件夹)

    1. 冷知识:Windows自带有语音输入功能,而且正确率较高。

    2. 可以通过软链接迁移走,暂不确定与Win+H的功能是否相关。

    鉴于其他Windows内文件夹较小,不展开叙述


  • Program Files(应用程序的住所)

测试环境下已转移很多文件,故大小可能各有不同
  1. 当用户安装一个程序时,程序通常会在Program Files文件夹中创建一个文件夹,并在其中安装程序的文件和文件夹(默认规范的安装位置,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下一步就会把软件装在这里)

  2. 有些软件安装时,即使选择安装在非系统盘,在此处也会生成文件。可以简单理解为,它只是住在安装的位置,但是需要调取C盘这里的内容才能正常启动。

  3. 绝大多数文件可以通过软链接转移走。

  4. 初始的Program Files文件夹内包含WindowsApps、Common Files、Windows Defender、Windows NT、Windows Photo Viewer、Windows Media Player、WindowsPowershell、Internet Explorer、Windows Mail、Windows Security、Windows Multimedia Platform文件夹,除WindowsApps均默认较小,不详细展开,该条为虚拟机对照的文件夹罗列。

  5. 个别内容转移后若出现无法使用的情况原路返回便可以还原。

其内文件夹命名极其自由
    • WindowsApps(UWP的家)

    1. 包含了很多预装或安装的应用程序和相关的资源文件。

    2. Microsoft Store下载的大多数文件存储于此,包括安卓子系统。

    3. 尽量不要尝试软链接迁移走,可以通过系统设置的应用部分,将能够转移的应用转移至非系统盘(若转移至D盘的话,则会转移至D:\WindowsApps下,其原理感觉类似软链接,但是是系统级别的,没有烦人的问题)

    4. 权限较为复杂,有证书问题和安全目录等。

    • Common Files

    1. 存放多个程序或系统共享的文件的地方,这些文件可以被不同的程序或系统所共享和调用,将这些文件放入可以避免重复存储,提高系统资源利用效率。

    2. 如果安装有较多Adobe全家桶的话,此处占用空间会非常大,可以通过软链接迁移走。

  • Program Files(x86)文件夹(让我看看还有哪些文件坚守32位)


Tencent太过瞩目啦
  1. 用于存放32位的应用程序,为了在64位系统兼容32位应用。

  2. 绝大多数特性与Program Files相似,大多数文件可以通过软链接转移走。

  3. 初始文件夹与Program Files相近,只有WindowsApps文件夹替换为了Microsoft文件夹。

  • ProgramData(数据配置集合地)

如果装有Adobe系统,一定很瞩目
  1. 该文件夹为第一层隐藏文件夹。

  2. 存储所有用户共享的数据,多用户的系统所有用户均可以访问该文件夹。

  3. 默认情况下主要包含Microsoft、Package Cache等文件夹主要占据空间的为Microsoft文件夹。

  4. Adobe文件夹通常可以全部软链接走。

  • Microsoft(系统组件数据)

万恶之源WDF的家
  1. Windows Defender文件夹是windows自带的防火墙数据所在位置,是可以全部软链接走的

  2. 如果开启了windows search功能的话,Windows文件夹下的search子文件夹会占据不少空间,在系统的搜索设置处可以看到具体内容,大多数为.db内容。

    • Package Cache(程序包副本)

    1. 不要轻易删除该目录的文件,否则某些文件的卸载过程会出现报错情况。

    2. 最好不要对该目录进行软链接,否则会有1同理情况。


  • Users(用户文件夹)

常规来说此文件夹会非常的大,且用的时间越长越大
  1. 该文件夹是系统中存储所有用户文件和用户配置文件的默认文件夹,每创建一个新的用户,在该文件夹下就会生成一个对应用户名的子文件夹。

  2. 通常含有本用户、Public、Default子文件夹。打个比方,本用户的文件夹就相当于公寓内的单间,自己住在里面,日积月累会生成很多文件;Public文件夹相当于公寓内几个单间公用的客厅,里面的东西是每个用户都可以访问的;而Default文件夹则相当于单间建立的标准,每新增一间单间,其标配都会按照Default的标准设置。

  3. desktop.ini文件包含特定的设置信息,与桌面设置相关。

  • Alice(用户名对应文件夹)

我的用户文件夹
    1. 用户文件夹通常以用户名命名,许多的应用程序和系统设置均与此相关。

    2. 每个用户一般均有桌面、下载、文档、图片、音乐、视频、收藏夹、联系人、链接、保存的游戏这几项(看图标的不同可以明显鉴别出不同)这几项均可以转移位置,详细方法和注意事项见【硬核向】9G!C盘清理后的占用极限(非精简系统并日常使用)

    3. 其中占据主要空间的通常为AppData文件夹。

    • AppData(用户数据生成地)

D盘下的AppData实际占用空间
    1. 三文件夹的子文件过多,碍于篇幅原因不展开叙述。

    2. Local文件夹:系统中存储本地应用程序数据的文件夹,包含应用程序所创建的本地数据,程序安装文件、缓存、日志、临时文件、语言文件、用户个性化设置等。这些文件理论没有备份或同步到云端存储。每个用户数据独立,不进行数据共享。其作用在于存储本地数据以提高性能或离线使用。

    3. Roaming文件夹:用于存储跨计算机和用户账户使用的应用程序数据,例如配置文件、用户设置、自定义字典、插件等。可以进行不同用户间数据共享和同步,从而提高用户的体验和使用效率。

    4. LocalLow文件夹:存储低权限应用程序数据的文件夹,通常有Java应用程序、unity、游戏等,存储需要较低权限的数据以提高系统安全性和用户体验。


  • 其他隐藏文件夹

  1. $Extend文件夹:即使PE也查看不到的隐藏文件夹,存储NTFS文件系统相关的元数据和扩展属性。

  2. $sysreset文件夹:第二层隐藏文件夹,可以删除,用于存储系统重置所需的文件和设置,系统会将当前系统的配置和数据备份到该文件夹中,以便在重置完成后还原用户的设置和数据。

  3. System Volume Information文件夹:第二层隐藏文件夹,不可删除,系统还原点相关文件夹,每个磁盘根目录下均有,个人觉得较为鸡肋。

  4. $Recycle.Bin:第二层隐藏文件夹,不可删除,回收站隐藏位置,每个磁盘根目录均有,删除的文件放进回收站后空间不会降低主要原因在于只是将其放入此文件夹内,清空回收站才算真删除。

  5. Recovery:第二层隐藏文件夹,可以删除,内含有恢复镜像,某些OEM厂商也会在此放有专门的恢复文件,如.ppkg文件。

总结

    C盘文件千千万,看着日益变红的C盘无从下手,又怕误删文件出现问题的话,在看完本文对C盘内各项文件(可以说是较为详细)的讲解后,大概心里也会明白,哪里的东西是绝对不能动的,哪里的文件的作用是什么。其目的在于根据个人经验和资料搜索,填补一下C盘详细文件讲述的空缺。

    最后,磁盘有价,数据无价,删除一时爽,数据火葬场。


【科普向】C盘的文件及子文件夹都有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