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度近视宝妈,视力提升训练中
大家好,我是阿兰,一个11岁孩子的妈妈,是个大宝妈,今天给大家分享我自己,关于锻炼眼睛,提升视力的故事。
孩子小的时候,由于要照顾孩子,没办法出去工作;孩子大些了,又舍不得放下孩子出去工作;孩子上学了,需要天天接送照顾,又出不去了,其实更多的还是舍不得孩子。
这两年疫情严重,很多公司要求在家办公,很多人还一下子不能适应,其实,我已经居家办公好多年了,现在互联网发达,很多工作都可以线上做,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尝试一下。
之前在家带孩子的时候,也是抽时间做事。孩子睡着了,我才有时间打开电脑开始工作,干过众包,数据标注,语音转写、拉框、审核……,一天忙忙碌碌,花很多时间在电脑上,也挣不了多少钱。
干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始终是没有竞争力的,挣点小钱可以糊口,但是发展机会不大。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我决定抽出时间来学习些技术。
现在网上免费的教程挺多,一开始觉得设计很好,就学PS,学图片处理,后来视频剪辑比较火,就学剪辑,学做视频,再后来又流行起了直播,我就又开始自学直播。前前后后学了好多,但是由于只是靠网上免费的教程,还有自己的辛苦摸索,一翻操作下来,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
我是被迫沦为自由职业者的。入坑后才发现,自由职业,其实不那么自由,而且也有很多的压力。今天我分享的缘起,也和这个有关系。
由于长时间对着手机电脑,我能感觉到视力有明显下降的趋势,无奈生活压力,还有工作属性的原因,不得不硬撑着完成每天的任务。
有问题就要解决,我想着,眼睛不舒服,我是不是需要一副防疲劳眼镜?
可是我这种情况,需要哪种的眼镜呢?防蓝光?防紫外线?防疲劳?防电磁辐射?
在网上我有个好朋友叫百度,有什么不明白的事情了我就喜欢问它,它经常能给我带来满意的答案。
在搜索资料的时候,有一个特别新奇的观点吸引到了我。
锻炼眼睛,提升视力,恢复近视。
关于近视,关于视力,之前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防止近视加深,对于提升视力这块一直是个盲区啊。
我又顺着练眼的话题搜索下去,发现了咱们这一系列的练眼资料,很全面很系统。
我看到有很多的练眼视频,看下面的评论,很多人说,跟着做了眼睛会感觉很舒服,我也跟着看了几个,确实能感受到有感觉,眼睛有被拉伸的感觉,尤其是那些不断远去的文字,拉伸的感觉很强烈。
我又仔细看完了这个训练的说明,知道了这个训练分两个大的动作,弹性练习还有聚焦练习,先把眼睛练的放松了,有弹性了,有活力了,再练习眼睛的力量和强度。
对于这些理论,我的内心里面是半信半疑的,我近视好多年了,500多度的近视,平时对近视的理解都是不能恢复,视力不能提升,就没有听说过还能恢复的。
是看着这完整的训练原理和方法,加上自己练了一下确实感觉到了有效,心里也慢慢开始有些相信了。
在分享中,我看到一个观点,是说如果日常看近工作比较多的话,需要配一副低度的近视眼前,这样有助于减轻眼睛的用眼压力。
由于我天天瞅着电脑,都感觉视力下降了,正在想要不要去配更高度数的眼镜呢,这个观点好像提醒了我。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原来看近的时候,不需要看远处时那么高的度数。
我天天看电脑的时候,都戴着这么高的近视眼镜,度数不涨才怪呢。

反正打算要换近视眼镜了,那我就按照建议配一个低度数的好了。到底低配多少合适,那些防蓝光等的功能重要不重要呢,配眼镜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我并不懂得很多,我加了郝大哥的微信,他给我做了详细的说明。虽然他说的好多专业内容我还没有体验到,但是我感觉他说的非常有道理。
对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点,关于眼镜框选择的注意事项,这也是郝大哥分享给我的,就是在选择镜框的时候,尽量选择小框的,这样无论是对近视的防控,还是对于视力提升的训练,还是从佩戴体验感上来讲,都是很有好处的。

到眼镜店配眼镜的时候,也不是很顺利呢,验光是很顺利,验光发现我的两只眼睛度数长的并不多,分别涨了50度、25度。
配镜的时候,我给店员说两只眼镜的度数分别低配200度,店员还不敢这样配,店员特意请示店老板以后才给我配的。真是挺麻烦的,现在想想,可能也是店员怕承担责任吧,可能怕万一我配好了眼镜,如果看不清楚再找他们麻烦。
配镜的师傅给我讲了好多理论,说不能低太多,看不清楚会视疲劳,会加深近视的。听得我差点都信了。还好在我的坚持下配了低度近视镜。
戴低度数的近视眼镜,看远处时看不清的,但是看近处是不影响的,由于是新配的眼镜片,特别新,看电脑到是很清晰的。
戴着新配的低度近视镜用了半天,确实感觉眼睛没有那么累的慌。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点不太适应,但慢慢的就习惯了,有时候看完电脑去做家务,出去接孩子还戴这个低度的,都感觉不到有什么影响。
因为学习了如何护眼用眼的方法,加上平时用低度的近视眼镜,感觉视力反而有所好转,尤其是天气晴朗的时候,能感觉到楼下的树叶特别的绿,亮亮的那种鲜绿色,感觉很舒服。
有了这段经历,对视力提升这个事情有了新的认识,之前的不敢相信,现在变得不那么排斥了。我也体验到了尝试的好处。
试想,假如当初我的内心是封闭的,对于自己认为不可能的全盘否定,那么,损失更大的还是自己。
初次尝试,体验到了好处,接下来我就勇于尝试了。
郝大哥在分享的时候,有提到训练眼镜。说用上以后,训练力度会大很多,恢复起来也会快很多。我在想,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现在的我经常也给身边的近视朋友安利这个训练眼镜,很多时候大家还是认可的,想尝试体验一下,也会遇到一些反应特别强烈的朋友。
单纯的分享方法,分享感受没有问题,一旦我说我用了训练眼镜,他们就以为我在做了传销。
话说,我也是无语的不行,传销传销,传播先进理念,销售先进货物,我只是传,还没有销呢就这么大敌意,真的有意思么。
一看到我介绍产品了,就以为我赚他多少钱似的。
试想一下,你买什么东西不需要花钱,有谁会白送你什么东西?别人赚你钱为什么不去批判一翻?
我做的,只是给大家分享一个信息,如果你近视,如果你想提升视力,那么这个产品正好可以帮助到你,就是这么简单。
我的发心是看到了你的问题,因为我也曾经近视过,我了解你的痛苦,我是真心想帮你,至于有些人说的什么钱不钱的,其实我并不靠这个赚钱,压根就没有想过赚钱。
这两年直播带货比较流行,很多人单纯的开直播人气很旺,一带货卖东西粉丝减少很多,可以说,那些掉的粉丝,都不是真粉丝,留下的才都是真爱。
前两天,我看到有人评论说,这个分享不讲什么训练方法,光说卖训练眼镜。
其实并不是的,训练原理、训练方法,郝哥都已经公开了,如果还不知道训练的方法,可以去加郝哥,或者上B站上面找找。
我自己分享的内容,包括我看其它朋友分享的,更多的是一些个人经历,个人感受,我们只是这个方法的使用者。
我们的分享并不是卖东西,只是分享经过,分享经历,分享感受,只是展示给大家看这个过程。大家用不用训练眼镜,都在于自己选择,毕竟,现在是自由社会,没有强买强卖。
可能是由于我特别关注的原因,在我的微信好友里面,有近百个使用训练眼镜的好友。大家也经常在一个群里交流互动。可以说,只要认真使用认真练习,那么提升视力的效果是很明显的,如果能坚持使用不中断,那么恢复正常视力也没有问题。
这个训练眼镜,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产品了。在我认识的人群里面,就有好几位经过锻炼恢复视力的,这样的案例并不稀奇。
我听说有训练镜这个产品后,第一时间买了回来使用,心里想得很简单,有用没用,只有试过才知道。
我平时买东西就是这样,凡是功能多的,我就买功能多的,凡是存在就有它的道理;凡是差不多功能的产品,我就选择贵的,贵有贵的道理。
太多亲身经历让我明白了,便宜没好货,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我买了一套5A训练镜,直接开始体验试用。
一套训练眼镜,包括两副训练眼镜,一副远雾视镜,戴上是模糊的效果,做聚焦望远训练时使用;一副近雾视镜,视觉效果上是稍模糊一些,看近的时候用,不影响工作生活。
我听了郝哥的建议,一天分多组练眼,工作的间隙就练一下眼睛,工作训练相结合,放松了身体,锻炼了眼睛,平时就戴着近雾视镜工作,用眼就是在练眼。
由于我训练认真,练习时间又多,所以很快见到效果。2个月时间,新配的看近用的近视眼镜可以用来看远了。
训练效果是和训练力度训练时间有关系的,训练力度越大,训练时间越久,训练效果越好。
我又去眼镜店里新配了低度的近视眼镜,上给给我配镜的小伙子,看到我视力提升的事实,显得特别惊讶,觉得不可思议。可惜,他不近视,没有办法体验到近视恢复的乐趣,我把锻炼眼睛的方法分享给他,希望他也能传播出去,帮助到更多的人。
上周,郝哥在内部群里面分享训练镜的使用方法,说动感练眼的效果更好,让我们可以练眼的时候动起来。我觉得很有意思,接下来我要去尝试更加有意思的训练方式了,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的。
练眼是需要持续的,恢复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中,大家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加油加油再加油。
内心要有视力恢复的信心,行动起来才会坚定。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小马驮着麦子去磨坊,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啦啦的流着,小马心里犹豫不决,这河水能不能趟过去?
河边的老牛说,水很浅,直接走就过去了。
树上松鼠说,千万别过去,水很深,把把你淹死的。
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回去问妈妈。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别光听别人说,自己也要动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下就知道了。”
小马重新来到河边,刚想下水过河,松鼠大叫起来:“这么深的水,你不要命啦?”
小马说:“让我试试吧。”
小马下了河,小心地趟了过去。这才发现,河里的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受松鼠说的那么深。
故事讲完了,是大家从小就听过的《小马过河》。我的这段锻炼眼睛的经历,让我对这个小故事印像特别深。
在自己没有经历过之前,关于近视能不能恢复,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曾经我也纠结过怀疑过,但只有我亲身行动起来,我才得到最真实的感受。
我想对看到我分享的朋友们说句话,也许在你脑海中,会有各种各样的观念和概念,但我希望这些观念,不要变成影响你获得更好结果的障碍。
如何做到呢?敞开心扉,勇于尝试,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面对一切,你将会获得更多。
人生,就是你经历的总和,你经历了什么你就是什么。
设计什么都不如设计经历,自己的改变从设计自己的经历开始。
人生不要设限,多尝试,多创造,感受与众不同的生命体验,创造绚烂多彩的生命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