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 I 现代农业管理的3个认知陷阱,反思一下你有没有?
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农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转型,我国农业产业也面临着转型。传统的粗放型农业正逐步被集约型、高效型、规范化的现代农业替代。

农业现代化指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通过适度的规模化经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以推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而打造高效、安全、节约、环保的现代化农业。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新农人经营理念的转变,目前我国农业行业仍然存在着因循守旧,对科学种植的思想意识淡薄,对农业新技术难以接受,对农业经营管理认知程度不够全面等现实问题,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01
农业管理中存在的认知陷阱
唯经验主义
唯经验是从的心理和对权威的盲目崇拜,加上狭隘的文化视界和非反思性的思维,不仅成为了教条主义滋生的文化心理基础,也导致了唯经验主义的诞生,经验主义者满足于甚至仅仅满足于他们的局部经验,把它们当作到处可以使用的教条,唯经验是从,忽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经验主义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的障碍。
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如果仅从狭隘的个人经验出发,不是采取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而是采取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那就成了唯“经验主义”,而“经验主义”在很多时候都是行不通的。办任何事情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经验主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躺在自己的“经验”上睡大觉。二是不加探索而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

目前,我国的“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很多地方都要在过去的“经验”上重新构建新的模式。特别是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更需要密切联系实际进行深入的分析比照,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唯有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一言以蔽之,简单的“经验主义”是行不通的。
形式主义
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过程中,要避免盲目仿效和追崇某个国家农业发展的外在特征,而忽视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和主要目标。不能把实现现代农业的手段当作目标本身去追求,否则,就会出现所谓的形式主义、表面文章,以及没有生命力的形象工程。
“形式主义”的外在表现是农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没有把国家“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利益作为第一出发点,走了好大喜功和形象工程的弯路。
小农思维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互联网行业已经很成熟了,国家为让农业经济得到发展,提出了将传统农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科技促进农业,然而这一利好农业的发展,却没有在一些农业人的田地中施展,只因他们的思维并没有跟着时代进步!

小农思维简单来说就是落后、守旧、短视的农业思维,面对残酷的农业市场,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更能够保住当下的利益,所以农户变得越来越小心谨慎,不求创新,只求眼下利益的最大化。
种植者在面对自身小农思维的时候,要跳出这个圈子,打破传统落后、守旧的思想,才会成就农业新发展。
02
新思维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有思维的创新,以新思维寻求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要学会跟随科技步伐,响应国家号召,将传统农业向“数字化”发展。
互联网思维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应用,互联网思维也渐渐走进生活,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互联网思维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商业社会的全新认识,它既包括平等、开放、协作、共享的互联网思想,也包括打通虚实经济阻碍、打破生产和消费的时空约束的互联网理念,还包括由消费者主权论、市场均衡理论和长尾理论构成的互联网经济。
用户理念 互联网思维,最重要的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经营农业一切从用户出发、以用户为中心,生产出用户需要的产品,并超出用户对农产品需求的预期。站在用户的角度设计出用户需要的产品,并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产品更新换代,再从用户互动与交流中掌握用户最迫切的需求,帮助用户一一解决。
以用户为核心去打造产品。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1)确定目标用户是谁?
2)思考目标用户想要的是什么?
3)怎样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
新技术新应用 互联网思维正在对我国农业产业链进行全面的解构与重塑,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农业新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多样化农业产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用互联网思维发展现代化农业,农业互联网将成为促进智能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嫁接互联网,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有效减少行业中间环节,升级产品经营模式。
通过互联网思维的导入,将互联网知识技术应用到农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可以逐步升级传统农业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价值,克服传统农业种种弊端,最终成为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助推器”。
“互联网思维”将主导万物互联、移动互联、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极大提高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工业化思维
当代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征是高度的商业化、资本化、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工厂化、知识化、社会化、国际化交织在一起,极大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工业化思维,是近年来一个常常出现的热点词汇,并与互联网思维相对照,且相辅相成,但是在发展农业上,又常常引入这一思维模式,对农业生产进行工业化运作,将农田变成车间,销售上进行市场化推广和品牌包装,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其中,工业化思维有3大核心:1)标准化;2)规模化;3)规范化。这是工业化思维的核心。
农业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特征、关键和核心。用工业的先进理念,如市场理念、标准化生产理念、品牌理念、营销理念、成本效益理念等,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用现代工业改造传统农业,以工带农,整合资源,良性互动,兴工活商,以农业产业化为联结链,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协调发展。
将工业化思维运用到农业,就是对农业生产进行工业化运作,将农田变工厂,农房变车间,产品变商品,农民变工人,就地就近工业化,在销售上进行市场化推广和品牌包装,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及可控性、可测试性等要素要互相作用同时也要互相制约,协调推进产业化发展。
03
未来展望
现代农业是应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也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过程。从过程上看,是实现农业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和产业化;从结果上看,是实现农业的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正在向着现代化不断迈进。这也意味着,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农民也需要与时俱进,“新农人”,是开放心态、有知识、爱学习,并且运用科学技术、尊重科学规律的农业人。“新”在视野;“新”在理念;“新”在思维;“新”在科技手段;“新”在营销方式,摒弃掉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思维。
我们发展现代农业以取代传统农业,不仅仅是农业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为全社会的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