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精神分裂症(以下简称精分症)是各类精神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

2023-11-18 08:48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精神分裂症(以下简称精分症)是各类精神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不相协调为主要临床特征。1986年国内的一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精分症总患病率为5.69‰,时点患病率为4.75‰患病者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目前,有关精分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阐明,尚无特殊治疗方法。现代西医学常用的治疗手段有抗精神病药物、胰岛素休克、电休克和精神治疗等。然而,本病的复发率较高,国内有关研究资料指出,出院两年以上的病人复发率为29.9%~51.7%。有部分病人病程迁延,可发展成为慢性衰退状态。   中医学没有类似病名,一般归属于中医癫狂病的范畴。我国古代医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对包括精分症在内的精神疾病有了一定认识。《黄帝内经》中的“癫狂篇”是我国、也是世界医学史上第一篇论述精神病的专篇。此后晋代葛洪、隋代巢元方等都对精分症行为离奇、思维荒谬、情感变化莫测等症状特点做了生动描述。 唐代孙思邈第一次将各种癫狂病统括于脏腑虚实寒热辨证体系之中,同时将妇女、儿童的专有精神病分别附列于妇科、儿科中论述。金元时期,刘完素的火热说和张子和、朱丹溪的痰浊说深化了中医对精神病病因学的认识,影响甚广。清代王清任提出气血失调引起脑脉凝滞致发癫狂的气血说,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主,所创癫狂梦醒汤、血府逐瘀汤,迄今仍是治疗精分症的常用方剂。清末,西方医学传入我国,对中医精神病学也产生了影响。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既注重痰火学说,又结合西医精神病学的某些认识,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初步尝试。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情志和先天禀赋的关系最为密切,其病机可综括如下:   气滞 恼怒伤肝,忧思伤脾,气机拂郁,升降逆乱,而发精神分裂。如《黄帝内经》曰:“惊则气乱,恐则恐则气下,怒则气上,思则气结。”   痰结 七情不遂,气机失畅,或先天受损,脾气虚弱,致痰涎内生。痰与气结,迷蒙心窍,神志则乱。也可因五志化火,炼液成痰,痰火相搏,上扰神明而病癫狂。   火郁 火邪可因脏火本炽,阳明热盛,也可由五志不遂,气滞痰浊郁而化火产生。火热之邪不得发越,或与痰结,或与气搏,上扰清空,则病神乱。   血瘀 气机不畅,阴阳失调,可导致气血凝滞。脏腑生化的气血精微不能上荣元神髓海,而致灵机混乱,神志失常。如王清任所说:“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相接。”   总之,由于情志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引起气、火、痰、瘀等病理产物,造成阴阳的偏胜偏衰,不能相护维系,以致神明逆乱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精神分裂症(以下简称精分症)是各类精神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