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前线三战(2045~2051)新苏联战场(版本3)新苏联的拉枯摧朽

2047年7月,美军已经向欧洲战场投送了90个旅的兵力,结合欧盟拼凑出的60个旅,面对泛欧军事联盟和苏联在德国境内的120个旅。北约军不但在总兵力上有优势,美军的军事装备也是远胜于俄国人。(按照北约司令部的评估:战争初期,欧盟军队拿着落后俄国人一代的武器,面对数量上的劣势,节节败退似乎才是合乎情理的情况。)因此布鲁塞尔的北约司令部开始拟定反攻计划。8月3日,苏军通过空中侦察探测到美军正在进行进攻部署,迅速让不来梅一线的防御部队提高警报。8月5日,以美军为首的反击打响。沿岸平原上,85个美军旅在4个美航大队的支援下向不莱梅-汉诺威一线发动进攻。同时法兰克福和纽伦堡两个方向上有50个欧盟旅准备突破图林根山脉的苏军防线。与苏军依靠火炮进行支援不同,美军的火力支援主要来源于轮转不断的对地攻击机和陆航直升机。战斗打响后,美军的隐匿轰炸机极大幅度的削弱了苏军阵地上的预警雷达和野战防空设施,从而让战术航空兵畅通无阻的执行对地任务。美国战术航空兵在战斗打响后的前三天有效的破坏了阵地防御,直到来自白俄罗斯的歼击机团让他们没那么容易进入天空为止。
三天的时间里,苏联人后退了五十公里。当空中支援逐渐被无止境的歼击机团打压后,美军重火力配置不足的短板就暴露出来。与俄制的火炮配置不同,北兰岛事件后美军的各级火力配置都没有进行扩充。数量远不及俄国人的重型火炮和火箭炮使得他们没有办法有效打击阵地的增援部队和破坏防御阵地的土木工事,继而就是步兵不得不进入坑道与俄军近距离作战。空中支援停止的第一个上午美军的伤亡人数就超过前三天的总和,而不再担心被猎杀的苏军炮兵部队则敢于在美军发起攻击后立刻开火反击。8月13日,美军的90个旅中已经有8个旅完全丧失进攻能力——当然,此时苏联人也被驱逐到离拉贝河畔附近。
中央集群在北线布置了更多防御。从汉堡开始到新勃兰登堡,远离海岸线的森林中到处都有预备好的土木工事等候前线部队后撤防御。而在南面,南方集群顽固的坚守马格德堡到山区一线的防线。美军无法从这个方向突破并和巴伐利亚境内的欧盟军完成对南方集群的钳形攻势,从而在汉诺威到施滕达尔附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突出部。北约司令部寄希望于这支包含了第二装甲师,第三机步师,第四机步师这些王牌部队在内的30个旅可以如一把尖刀突破拉贝河,突破柏林,将苏军的中央集群和南方集群切开,分别包围歼灭。8月21日,针对柏林的进攻开始了。
在苏军攻克柏林之后,这座污染区城市被彻底的清空。避难的居民被运回乌克兰或者自行前往别的地区避难,工兵部队负责将城市变成后勤基地和交通枢纽。他们用了接近半年的时间修复了柏林的基础建设和地下设施,同时将它完善成可以抵挡进攻的永久性要塞。2047年8月26日,美军第二装甲师,第三机步师,第四机步师等共计30个旅的部队突破拉贝河防线,直接向柏林扑去。南方集群的兵力被负责迟滞的美军拦截,无法从南方发动反扑。柏林的进攻因为有新勃兰登堡防线的部队压制,展开的不够顺利,但是柏林南部的进攻则非常顺利——突破了波兹坦以南的苏军防御后,美军的老牌部队即将从柏林南方迂回进攻奥德河畔的法兰克福,一举切断整个苏军在德国境内的补给通道。
形势对于苏联人非常危险,一旦奥德河畔的法兰克福被攻占,从东欧进入德国的通道仅剩德国和波兰边界上的什切青。南方集群必须立刻通过德累斯顿方向狭窄的道路进入波兰,否则极有可能被两面夹击包围全歼的危险。本来,南方集群就是从柏林出发沿德绍-罗斯劳的2号公路进入莱比锡,但是现在美军沿着拉贝河推进,死死的封住了南方集群向北的通道。8月31日,美军第三机步师抵达卢考。稍作休整后他们将沿着87号公路北上绕过柏林要塞直击奥德河畔的法兰克福。在他们面前的是曾经的二战著名战场——柏林之锁,泽劳弗高地。泽劳弗高地南起吕本,北至贝斯科,中间有一处狭长的湖泊,整个地区是多山多湖的丘陵地形。一百年前,朱可夫的白俄罗斯集团军在这里因错综复杂的地形和水体吃了大亏。这一次美军吸取了可能出现的经验教训,以机械化步兵为主突破这40公里的防御阵地。9月1日上午,美军攻克吕本。随后大量的美军脱离车辆,从以吕本为中心展开左右两翼进入泽劳弗地区。经过9月2日一日激战,美军沿着87号公路越过两块林地,及将进入施维洛赫塞镇的领土。
在这里,苏联的部队第一次溃败然后退守柏林
在柏林郊外的宽阔田野上,美军遭受了饱和的火箭炮攻击。而显然步兵早就扫荡了这一片地区,且没有发现任何炮兵观察所。同时,美军遭受了藏匿在林地中的猛烈的狙击,而热像仪却没有找到任何敌人。美军的炮兵迅速的对可疑地区进行饱和炮击,但即便整片地区已经被炸成一棵树都没有的荒山,源源不断的冷枪直接放到美军的狙击手和步兵。9月3日,忍无可忍的师司令部下令车辆沿87号公路迅速开进。然而,这些车辆还没有出发几百米就被四面八方袭来的反坦克火箭榴弹击毁。不得已的情况下,美军展开机械化步兵的攻击阵型,在步战车和坦克的推进下,美国人才发现自己的对手是谁。
这是他们头一次见到战争用机器人,也是我们后来所了解到的,被称作为“战术人形”的战争机器。铁血工造的狙击机器人在被发现之前,已经狙杀了上百的美军士兵。而当美国人推进到翁特尔斯普-雷瓦尔德到施维洛赫塞一线时,低矮机器人从丘陵中的地下隧道钻出,迅速与步战车和坦克接触,靠拢。这些机器人体内装满硝化甘油,在美军士兵击毁它们的同时,火花和震颤会让它们变成危险的炸弹。9月4日,第三机步师在这种机器人和战术人形的攻击下伤亡惨重,不得不暂时停止进攻撤回吕本。9月5日,在第三机步师,第二装甲师的从属炮兵的掩护下,美军再一次配合装甲部队发动进攻。起初,这种战术是有效的——大量的炸弹机器人被提前引爆,狙击机器人被密集的机枪火力打倒。但当部队先锋抵达林地附近时,他们遭遇了埋伏战术人形发动的反冲锋——这些远胜于人类的机器人可以在高速奔跑的同时保持高命中率的射击,而它们显然不会跟人类一样被机枪弹和步枪弹击中后就立即丧失战斗力。她们优先向步兵射击,遭遇车辆时则会徒手撬开舱盖炸毁车辆,并在后续部队来得及作出反应前快速的借助车辆残骸作为掩护进行射击,在感知到反击炮火后毫不畏惧炮弹破片全速撤出被炮击区。
这些机器人的动作有条不絮,美军发现这些机器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步兵进攻和防御的变化,奔跑速度几乎可以跟摩托车媲美,并且在奔跑的同时还能精确的射出子弹。美军一次又一次攻击失败了,此时已经离第三机步师该达成的目标时间过去了12小时。恼羞成怒的师部要求坦克和步战车以密集的队形发动总攻,但结果自然是惨烈的——也许是因为俄国人很清楚在这里驻防的不是人类而是战术人形,因此全然不用考虑友军火力的影响,铺天盖地的集束弹头火箭弹将美国人和战术人形一起炸个粉碎。现在,87公路周边的山坡和丘陵中遍布熊熊燃烧的车辆残骸,在之前的战斗中毫无损失的美军在泽劳弗高地吃了大亏。
陷入泥沼中的北约联军并不知道,什么样的命运正在等待他们。
2号高速公路是从柏林到马格德堡的主要干道,也是南方集群和中央集群之间被美军突破的防线。美军牢牢占据勃兰登堡和波兹坦外围,在马格德堡和波兹坦之间打开一个宽100公里的通道让让突击部将苏军分为南北两段——目前却因泽劳弗高地方向的阻滞而止步不前。面对局势的变化,最高指挥部迅速的做出正确判断——南方集群将放弃图林根山以北地区,集中兵力从马格德堡发动进攻并和北德的中央集群汇合。9月7日,正在美军还在努力突破泽劳弗高地时,南方集群的30个旅迅速撤出图林根山防线,沿公路从莱比锡直奔马格德堡和德累斯顿方向全速前进。9月9日,南德作战的欧盟军才察觉到南方集群的突然撤离。而此时美军已经在拉贝河以北,柏林以南,一块长150公里,宽60公里的区域投入了30个旅的兵力企图攻击苏军后方。苏军悄无声息的从南方调动部队,与中央集群调动的预备部队一起分别从柏林和马格德堡反动反击,斩断了美军的退路。9月11日,两军在拉贝河附近的埃尔贝-帕赖汇合。美军第二装甲师,第三机步师,第四机步师等部队共计25个旅被围困在这个口袋当中。12日,北约司令部命令欧盟军跨越图林根山区从莱比锡方向解救被围困的美军。同时美军预备部队从汉诺威出发,企图攻破马格德堡,解救被围困的部队。
这是一场计时赛,虽然第二装甲师,第三机步师,第四机步师被围困。但是这支部队依然是美国陆军中的王牌部队,并且他们早就为奔袭作战准备了足够的补给品。当时,第二装甲师曾经得到电讯——只要该部坚守3日,援救的部队就可以打开包围圈。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多年的核对显示,以这三个师所携带的给养和弹药来看,坚守一周都不是问题。但事实上,转折点就出在“战术人形”的运用。9月12日,苏军以2000名战术人形为前锋部队,伴随装甲兵对美军阵地发动攻击。通常,步兵的速度是无法跟随装甲车辆一同发动进攻,但是这些时速可达30公里的战术人形完全可以配合装甲车辆的速度,这种混合部队可以在双方装甲车辆交火的同时让战术人形狙击装甲车辆的外设装备,直接摧毁对方的侦查,火控,通讯系统,从而赢得极大的优势。苏军不但动用了战术人形,同时动用了那些可以在丘陵和平原上飞驰的爆炸机器人。在战斗的间隙它们突破了火力网,直接将一个又一个的防御工事炸翻。
在突破了人类士兵极限的战术人形攻击下,即便是王牌的美国陆军重装甲师也无力招架。9月15日,美军第二装甲师,第三机步师,第四机步师师部被摧毁,残余的军官通过公开频道呼吁士兵放下武器投降。而此时不管是南方的欧盟军还是西线的美军都没有突破南方集群的防线。当公开频道上的投降信息发出后,进攻也不存在任何意义。
9月16日零点,西线欧盟军停止向柏林方向推进,西线就此无战事。此时,联盟军工和新苏联军工的有生力量到达欧洲前线和并没有开打的白令海峡
2048年的冬天,德国境内,双方共计300个旅的兵力沿拉贝河-图林根山脉地区展开。寒冷的气温和糟糕的天气让双方都无法展开任何有效的进攻。对这漫长的防线上的补给成为了难题。前几次地面推进的胜利使得北约海军退出了波罗的海,给了俄国人从波罗的海上建立列宁格勒-什切青补给的机会。从什切青沿柏林附近的公路,俄国人的补给线反而比北约更短——虽然他们的汽车要远少于他们的敌人。
而北约这边的处境就相对比较痛苦——从荷兰撤退时苏联人破坏了荷兰和德国西部的公路,铁路,枢纽设施等一系列基建系统。面对可能的苏联战略/战术轰炸机和反舰导弹威胁,美国的补给船和货船拒绝停靠威廉港,选择更远的荷兰鹿特丹和海牙(然而这些港口在俄国人撤退时被大肆破坏过)。整个冬季,美军部队大肆在当地征用物资和收刮食品,并且华府要求法兰克福优先保证美军的食品和能源供应,这直接导致2048年的冬天德国联邦国内的食品供应只能维持温饱线,并由于恶劣天气和交通问题造成了断供和死亡。
欧洲战场,北非战场和华夏战场在2049年的春天处于一种僵持状态。在北非,苏联人通过两场战斗的胜利保证了向马耳他和意大利方向的水面封锁。在西欧大陆,庞大的兵力沿着旧东德的边境线部署展开,互相等着对方的动作。在华夏.,美军的部队已经全境占领了广西,向北已经拿下了过半的贵州省。即将撬开成都平原的大门。战争进行到第四年,各方势力都在寻求结束战争的手段。而他们的目标都是通过数场战役赢得足以压垮敌方的筹码,终结战争。
严格来说,从掌控的地域和可以获得的物资上来说,华府不应担心这场漫长的战争。南美的傀儡政权虽然面对着游击队的压力,依然可以向北美运输足够维持战争的工业原料和食品原料。虽然美国国内日益厌战的情绪高涨,但是他们情报局认为苏联人和华夏人的情况更糟。需要破局的也的确是另一边,中苏各国的对于非污染区的生产开发已经濒临极限,大陆铁路已经在超负荷的运转,随时都可能会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厌战情绪因为美方的暴行与非正义入侵而抵消不少,但蔓延开也只是单纯的时间问题。在这个局势下,中苏双方进行了一次高阶官员会面。 而这直接改写了三战的进程。
经过泛欧联境内的战斗机器人企业长达3个月的扩充产能,2049年2月,苏联中央集群等到了来自各大军工的后方的强大增援。这支被称作为西方集群的军队下辖3个突击集团军,16个师的兵力,清一色的进攻配置,并且用战术人形替代了80%的步兵编制。是一支不折不扣的“机器人军团”。
2049年2月17日,苏军打响了反击。德国北部,汉堡方向。展开进攻阵列的西方集群轻松突破了欧盟军在拉贝河附近构筑的防御工事,三天之内包围了拉贝河与威悉河之间的欧盟守军,同时攻克了不莱梅。中线的中央集群则在拉贝河沿岸通往汉诺威的森林中与美军鏖战。而在南方集群则在同一时间对拉贝河的美军防线发动了进攻。
突然出现的西方集群让欧盟军陷入了危险之中。按照北约司令部的设想,在左翼部署的50个旅的欧盟军足矣抵挡并不强大的苏军右翼。现在,这50个旅中已经有30个旅被苏军多达50个旅的进攻准备部队消灭。通往西欧低地的道路畅通无阻,而一旦苏军通过荷兰和比利时进攻法国,美军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境。
2月25日,北约最高司令部下令全军后撤。美军放弃了汉诺威,莱比锡和德累斯顿。向南德撤退。在撤退的过程中,中央集群和南方集群步步紧逼,歼灭了数个垫后防御的部队。3月5日,中央集群于卡塞尔歼灭美军5个旅。南方集群攻破图林根山防线,沿着迈宁根方向向维尔兹堡进攻。西方集群攻克明斯特,并将兵力一分为二,准备向荷兰和鲁尔区分别进攻。
情况非常危险。一旦鲁尔区失守,西欧境内最大的工业基地将被摧毁。同时苏军可南下攻击南德。如果南方集群突破纽伦堡到美因-法兰克福一线的防御,整个美国远征军将在德国被歼灭。
3月15日,埃森沦陷。此时美军撤回的先锋部队正在威斯巴登进行补给和整备。在准备上不充分的情况下,美军不得不立即北上支援科隆的守军。3月17日,维尔兹堡被攻破。南方集群中的一只快速部队迅速南下向斯图加特,卡尔斯鲁厄,海德堡方向进军。企图从南方包围法兰克福附近集结的美军部队。而重装部队则在维尔斯堡到斯图加特一线构成防线,阻拦从慕尼黑方向反扑的敌军。
不过这一次,美军的抵抗非常有成效。通过数次交手,美军逐渐摸清了战术人形运用的特性。这些机器人在执行进攻和防御指令时表现出高超的战斗效能,但是一旦进行部署转换——包括行军与战斗,散开与集中的转换。其所需的时间远超过人类,并在这个过程中无法有效应对攻击。针对这种特性,美军将主要精力投入在战前侦查与先发火力打击。自3月上旬起,美军通过这种战术已经有效的迟滞了苏军先锋部队的进攻。迫使苏军提前展开进攻阵型并放缓推进速度。
即便如此,3月29日,杜塞尔多夫,科隆被苏军中央集群与西方集群分别攻克。到3月31日位置西方集群推进到爱恩德霍芬,逼近荷兰比利时边界。中央集群和南方集群完成了对美因河法兰克福的包围。同时南方集群还有一个宽大的突出部一只抵近到斯图加特城外。
2049年的春天,在战术人形的支援下,苏军迅猛的推进让北约意识到必须投入更多的资源才能扳回欧洲战场的颓势。
2049年4月1日,苏军三个集群停止了进攻并转为防御姿态。即便拥有战术人形组建的摩托化步兵部队,面对长达800公里的后勤补给线也再也难以推进一步。春季攻势取的的推进成果应得到稳妥的保证,借着北约各军陷入混乱之际,苏军抓紧进行防御工事修筑与后勤线的基建修复。漫长的三个月内,虽然各条战线上爆发过数轮企图改变战线的进攻,但是双方彼此不能突破对方的防线。
2049年6月22日,北约方面的反击开始了。慕尼黑与卡尔斯鲁厄方向上,美军集结了50个旅的部队对苏军的突出部发动反击。即便拥有战术人形,南方集群面对两个方向上的夹击不得不向北退去。而在中线和西线,美军和欧盟共计120个旅的部队以密集的火力攻击苏军防线。7月10日,苏军不得不全面从第一道防线撤退。科隆落入了美军手中,艾恩德霍芬,提耳堡被欧盟军团攻占,南方集群撤出斯图加特突出部,固守维尔茨堡。在荷兰的苏军于马斯河流域重新展开防线,并于莱茵河东岸的中央集群保持密切沟通,死守阵地避免北约部队在任何一个方向上有所突破。战斗从7月11日一直持续到7月31日,北约的攻击部队未能撼动防线,不得不转入防御避免苏军反击。
虽然北约方面成功的把斯图加特方向上的突出部抹掉,但是长达900公里的战线上,苏军三个集群的防御稳如攀岩。由于对方大规模的使用“机器人”,苏军的人力损耗远低于由纯人类构成的北约军团。虽然北约已经知晓了这种机器人部队在战术展开时的弱点,但是面对苏军采取“降低部署速度,提前展开部队”的作战方针。在迟滞苏军进攻时有效的战术面对苏军的防御阵地效果不大。
上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战争早就放弃了完全消灭敌方战争能力的策略,取而代之的是歼灭敌有生力量,迫使敌方和谈的思路。即便是北兰岛之后,美苏双方的主导思想依然如此。长达四年的战争耗尽了双方的耐心,双方彼此都在寻求消耗对方作战力量的方式。“战争机器人”的出现让美方意识到苏联方面已经不足以支撑持久战争的人力消耗,不得不才用智能机器来延续战争。虽然短期内美军无法普及智能战争机器,但是寻求一场粉碎敌人主力的胜利成为了北约司令部对于欧洲战场僵局的主要策略。然后,美国驻欧洲陆军战术导弹部队发射了4颗总当量为1600万tTNT的热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