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展翅之亚平宁半岛战役——(25)瓦尔瓦索内及塔尔维西奥战役

瓦尔瓦索内战役

大致情况
1797年3月16日爆发的瓦尔瓦索内战役中,拿破仑率领着麾下的意大利方面军向着卡尔大公率领的奥军发起了进攻,在塔利亚门托河附近,贝尔纳多特将军率领的一个师向着奥军的后卫部队进行了一次成功的突袭,后者不得不在败走之后开始向东北方向撤退,紧接着这一支法军部队又成功的迫使驻防在格拉迪斯卡迪松佐的一只拥有着2500人的奥军分队投降。

基本信息
爆发时间:1797年3月16日
爆发地点:意大利 波代諾內省 瓦尔瓦索内
战役结局:法军胜利
交战双方: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奥地利帝国
双方指挥:拿破仑及贝尔纳多特/卡尔大公
双方兵力:
格拉迪斯卡迪松佐:法军18000人/奥军2500人,10门火炮
瓦尔瓦索内——法军40000人/奥军5000人
双方损失:
格拉迪斯卡迪松佐:法军无人伤亡/奥军集体投降
瓦尔瓦索内——法军500人/奥军700人,6门火炮

战役背景
1797年2月2日,随着维尔姆泽元帅和他麾下两万人向法军交出了武器,拿破仑也随之见证了曼图亚系列战役的圆满结束。第二天,法军远征教皇国的军队的指挥官克劳德·佩林·维克托就传来了在法恩扎河战役中战胜了教皇国的好消息,从而清除了法军的南翼可能的威胁。与此同时,为了挽救意大利的败局,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二世紧急的从德意志地区的前线召唤回了卡尔大公。就在3月的时候,拿破仑开始指挥法军发起新一轮的攻势,意图在突破奥地利军队的防线后,进攻奥地利本土。

战役打响
1797年3月16日,奥地利军队的后卫就驻扎在塔利亚门托河的左岸,随时准备应对法军有可能发起的进攻。 面对滔滔的河水,拿破仑的去路被阻断了,桥梁也无法使用,因为它的桥头堡牢牢的掌握了在奥地利人的手中。但是,但是对于法律来说,他们还有另外一个选择,近些天以来,由于降雨十分缺乏,导致河流的水位异常低下,在许多地方都是直接可以赤脚趟水过河。 在得知的这种情况后,拿破仑立即就命令了圭厄将军率领其麾下部队直接包抄到敌人的右翼,而贝尔纳多特则需要包抄敌人的左翼,其他部队在正面发动了几次员工之后,拿破仑就假装停止了进攻,而且还让他的部队开始就地扎营。奥地利人以为接下来已经不会有战斗在发生了,因此他们也开始仿照法国人开始埋锅造饭。但是当两翼包抄的法军开始向奥军的营地发起突击的时候,敌人们立即是阵脚大乱,法军方面的推进速度是异常的迅速,再加上压倒性的人数优势,奥军根本就无法抵挡住对手的攻势。为了激励手下的官兵大喊道:“桑布尔-默兹军团的兄弟们,别让意大利方面军的人瞧不起你们!” 奥地利军的防线彻底的崩溃掉了,卡尔大公一开始还想要把骑兵部队派过去发起反攻,但是在查尔斯大公随后将骑兵送往反攻伯纳多特的士兵,但遭到杜加和小凯勒曼指挥的骑兵部队的阻击,后者还在近战中受了好几处的刀伤的几次军刀砍伤而受伤。


战役后续
在瓦尔瓦索内的战斗结束的第二天,贝尔纳多特率领下的部队又成功的孤立了一只位于格拉迪斯卡迪松佐的敌军部队,到最后对方不得不选择投降,总计2500名澳军士兵,10门火炮以及8面军旗落进了法军。而当几路撤退的奥军纵队正在向东北方向的塔尔维西奥山口撤退的时候,法军方面则是要争先恐后的切断这些人的后路,双方旋即就在3月21号的时候爆发了塔尔维西奥战役,在历时三天的战斗之后,法军又乘胜追击,等到拿破仑停止追击的时候,他们距离维也纳已经不足121公里了。而1797年4月中旬签订的累欧本协议则是彻底的结束了意大利地区乃至整个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

塔尔维西奥战役

大致情况
1797年3月21日至23日在意大利东北部,今天的塔尔维西奥附近,拿破仑率领的意大利法军方面军和卡尔大公再一次爆发了会战,拿破仑率领这三个师的部队向着后者指挥的撤退中的部队发动了凌厉的突袭,在接下来三天的时间中展开的激烈的交战中,马塞纳、塞律里埃和圭厄三位各自指挥的部队成功的突破了奥军所防御的塔尔维西奥隘口,然后顺利的拿下了进退两难的奥军将军亚当·巴贾利茨和他率领的3500名奥地利士兵。

基本信息
爆发时间:1797年3月21日至23日
爆发地点:意大利,乌迪内省,塔尔维西奥
战役结局:法军胜利
交战双方: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奥地利帝国
双方指挥:拿破仑/卡尔大公
双方兵力:11000人/8000人
双方损失:1,200人/4500人,25门火炮,还有400~500辆辎重车辆

战役背景

法军方面
在成功的拿下了曼图亚要塞之后,意大利方面军在其他方向也有所突破,2月3日,克劳德·佩林·维克托将军率领的一支9000人的法军纵队在法恩扎河战役,或者也可以称呼为博洛尼亚城堡战役中击溃了米开朗基罗·亚历山德罗·科利·马尔奇将军率领的7000人的教皇国军队。法军仅仅以100人死神的代价,就歼灭了教皇国800人,俘虏了1200人,14门火炮和8面军旗只损失了100人,法国人就给敌人造成了800人死伤。在不到6天的时间之后,也就是2月9日,在安科纳,在维克多将军的威逼下,1200人的教皇国驻军部队不得不缴械投降。在此之后,波拿巴很快迫使已经没有了任何抵抗能力或者抵抗意志的教皇同意签署了《托伦蒂诺条约》,在此项条约中,拿破仑成功的迫使教皇国吐出了3000万法郎还有数百年以来难以估价的无数艺术珍宝。
去年,也就是1796年的时候,法国巴黎的战争不高,曾优先考虑的原本是德意志方面的战场,但是在莱茵河一线迟迟没有能打开实际性的突破之后,法国的督政府这才姗姗来迟的在1796年,在拿破仑他们成功的拿下曼图亚要塞之后选择了派遣贝尔纳多特和和安托万-纪尧姆-德尔马斯师二人所率领的部队组织为增援部队前往意大利前线。
虽然为了防御本土,奥地利方面又紧急从各战场抽调出,再加上临时征募的民兵组织起了五万人的军队,甚至还从德意志战场调来了卡尔大公作为战区统帅,但是这五万人却是四处分散在各个战略要点和要塞,拿破仑则是立刻抓住了机会,他在奥地利人还没有来得及准备好之前,拿破仑就率领着麾下已经增加到六万人之众的法军部队向敌人发起了进攻。
拿破仑的计划来是兵分两路,他计划亲自指挥三分之二的部队由着弗留利地区向奥地利发动进攻。另外一路,大约2万人的部队则是由茹贝尔将军率领着,前往平定蒂罗尔地区,同时还要防备奥地利人可能在此处发动的袭击,如果敌人在这里没有任何动静的话,茹贝尔将军就需要前往德拉瓦河河谷一带与拿破仑的部队会合。

在奥热罗将军前往巴黎出差的情况下,让·约瑟夫·圭厄将军暂时的接替了他的职务。除了这个师,拿破仑麾下还拥有着马塞纳、贝尔纳多特和塞律里埃三个师的部队。
2月底的时候,随着横渡布伦塔河,法军向着奥地利本土进军的行动正式拉开了序幕,但是随即由于恶劣的天气,他们不得不暂停了下来,直到3月10日的时候,法军才开始继续分成两路纵队向前推进。拿破仑会下大约32,000人的部队在穿越了萨奇莱后,一路奔向了瓦尔瓦索内。左前方的前卫军,乃是马塞纳麾下的11000人。
奥军方面,卡尔大公则是把他的部队布置在了斯皮林貝爾戈和阿尔塔利亚门托河畔的圣维托。在14号的时候,马塞纳手下的部队率先和弗朗茨·约瑟夫少将,卢西南侯爵麾下的一只小部队发生了冲突。
在紧接着于1797年3月16日打响的瓦尔瓦索内战役中,拿破仑又和卡尔大公留下的后卫军爆发了战役,前者果断的派出了圭厄和贝尔纳多特的部队进行了两路包抄的战术,成功的击溃了敌人,歼灭对手大概700人,而且还俘虏了6门火炮,之后贝尔纳多特又在第2天向着格拉迪斯卡迪松佐发动的突袭,最后以无人伤亡迫降了2500人,然后还缴获了12门火炮和8面军旗。

与此同时,在西面约300公里(186英里)的圣米歇尔一带,在3月20日的时候,朱茹贝尔将军率领的18000名人和奥军威廉·洛萨·玛丽亚·冯·克彭的12000人打响了战斗,奥军对手麾下拥有着包括着两个正规步兵团的五个营,还有三个龙骑兵中队和5000名蒂罗尔民兵。在这场战斗中,法军再一次大获全胜,自身仅有200人伤亡,相对的奥军方面却有300死伤,3500人被俘。

战役打响
当马塞纳急速的赶往塔尔维西奥关口,并且试图歼灭在自己前面逃窜的卢西南率领的奥军部队,而卡尔大公为了抢占隘口更是派出了三个的部队。然而,当他们到达关口附近的时候,却是发现自己遭到了拿破仑和马塞纳各自率领的法军进行的两面夹击,就在那一瞬间上万人的部队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在3月21日的打响的第一次战役中,马塞纳将军麾下的先锋部队直接向约瑟夫·奥茨凯·冯·奥茨科率领的正在驻守塔尔维西奥小镇的奥军部队发动了突袭,奥地利人对此根本就没有防备措手不及的,他们很快就被法国人赶出了城镇,而且将军在率领着部队赶到之后,法军又成功地封锁了奥军部队的逃生退路。而在当天晚些时候,查尔斯·菲利普·文森特·德·贡特罗厄尔率领的另外一只奥军部队也突然出现在了这里,法军部队同样是措手不及,很快就被逐出了塔尔维西奥。
但是在第2天,也就是22日,马塞纳为了夺取塔尔维西奥,亲自率领着部队,向着小镇发起了猛攻,连续两年多以来都是在被法军压着打的奥地利人到这个时候已经几乎完全没有了和法军正面一战的勇气,在法军的猛烈攻势之下 ,贡特罗厄尔的部队在彻底崩溃之后直接开始向Villach方向溃逃了。
贡特罗厄尔自己虽然自己逃之夭夭了,但是他的崩溃却是使得左路的亚当·巴贾利奇斯·冯·巴贾哈扎将军的部队可以说是陷入了退无可退的境地。就在3月22日当天的时候,巴贾利奇和塞缪尔二人所率领的奥军又和马塞纳、圭厄和塞律里埃将军的法军打响了会战,战役的结局基本上没有什么悬念,法军大获全胜。
等到第二天的时候,总计4000人和25门火炮的奥军部队,再加上五百多辆大车的补给一次性的全都落进了法军的手里,相对比而言,法军的损失微乎其微,自己仅仅1000人死伤。
集体投降的部队包括有克莱贝克第14步兵团第3营、安东大公第52步兵团第4营和凯文胡勒掷弹兵营被俘。其他参与战斗,然后投降的部队还有菲斯滕堡第36步兵团的两个营,纳达斯迪第39步兵团的三个营,吕特掷弹兵营,以及罗德斯第11骠骑兵团的四个中队和托斯卡纳龙骑兵第26团的一个中队。
战役后续
当贝尔纳多特继续追击向卢布尔雅那方向撤退的卡尔大公的残部的时候,另外一路由查尔斯·杜尔加将军指挥的骑兵纵队也已经成功占领了里雅斯特港。随着他的补给线的不断延长,波拿巴选择在Palmanova建立起了一个新的作战中心,为了防止他的部队的左翼受到骚扰,波拿巴命令茹贝尔将军一路开向。此时,弗里昂将军也已经接替了因为生病而暂时离职的塞律里埃将军。3月29日,马塞纳和圭厄等人指挥的部队又成功拿下了克拉根福。
由于自己手上可供发起进攻的部队实在是太少,拿破仑最后只好将作战中心改为了克拉根福,并命令茹贝尔、贝尔纳多特以及原本驻扎在维克多等人率领的部队前来和他会合。而路易 弗里昂将军1500人则是被他派往占领的里雅斯特。3月31日,波拿巴致函了卡尔大公,询问其是否愿意签署停火协议。实际上,这是为了能为让-维克托-玛丽-莫罗将军在莱茵河-德意志战区发起反攻赢得准备的时间。此外为了恐吓卡尔大公,使得后者误以为法军部队十分强大,拿破仑直接指挥着部队开始一路挺进。4月7日的时候,法军的先头部队就已经占领了距离维也纳不足121公里的累欧本。也就是在同一天的时候,奥地利人也选择了同意双方之间的为期五天的停火协议。

拿破仑在13日的时候又成功达成额外的5天停战协议后,又趁势的提出了有关4月16日开始谈判的提议,尽管按照外交条例,“只不过”是意大利方面军司令的他无权决策这样的事情。
而奥地利人则是在意识到法国很有可能会趁着意大利节节胜利之时,在莱茵河方面发起反攻之后,很快就在18日签署了累欧本停战协议。1797年10月17日,双方又正式的签订了《坎波福尔米奥条约》。

但是停战之后,莱茵河战线上继而又发生了几次已经是毫无意义的战斗。18日,拉扎尔·霍治将军于Battle of Neuwied中大败了弗兰兹·冯·维尔内克将军。紧接着莫罗率领着部队又在持续了从4月20日一直到21日的两天的Battle of Diersheim中,痛击了安东·施特伯爵的军队。
在塔尔维西奥战役打响的同时,茹贝尔将军的部队也在继续挺进塔维斯。3月21日的时候,在Neumarkt法军,这一路法军成功打退了法国将军击退了约翰·路德维希·亚历克赛·冯·劳登将军发动的进攻,战斗结束之后,茹贝尔决定在留下德尔马斯的5000人部队专门负责师守卫自己的补给线之后,才选择了继续向前推进,在走到Klausen的时候,他再一次击败了克尔彭。这名奥地利将军率领着剩下的部队被迫一路撤退到了东北方向的部撤退到Mittenwald,然而不停的撤退并不能够改变他在3月28日的时候又一次挨揍的悲惨命运,他在那里再次遭到殴打,然后又被一路赶到了Sterzing。但是随着当地人组织起来的Tyrolese militia开始成群结队地出动与法国侵略者之间展开战斗,意识到自己后方极为空虚的茹贝尔选择了立即撤退到Brixen。
3月31日,克尔彭率领的奥军又一次的于Brixen袭击了茹贝尔的法军,但是在后者的沉着指挥下奥地利人最后未能成功击退法军。4月2日,在得到了劳登率领的部队旅抵达的增援之后后,克尔彭将军指挥的部队已经增加到了12000人,再一次的对法军展开了进攻,但是他依旧没有成功。然而,在敌人持续进攻形成的压力之下,德尔马斯将军被迫于4月4日的时候撤离了Bolzano(Bozen)。第二天,茹贝尔将军率领的部队也选择了前往Villach,也就是拿破仑所指定的地点并与之会合。
在和蒂罗尔人自发组织起来的无数游击队展开了数不胜数并且持续的小规模冲突之后,茹贝尔将军的麾下的部队终于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在5月8日抵达的目的地Villach,在累欧本的停战协议签订的前后这个时间段内,法军的损失有可能高达8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