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概述 (操作系统的历史;学习建议) [南京大学2023操作系统-P1]

0#00:01
操作系统课程的重要性和内容概述,包括操作系统的定义、发展历史和重要问题。课程主页上有详细信息和资源链接,课程要求具备编程能力。上课方式为在线直播,录制视频也会上传。上一轮课程的经验是在线上上课效果还不错,有更多时间改进代码和添加有趣的例子。
0#09:18
本节课主要讲了为什么要学习操作系统。学习任何东西都需要有一个目的,而学习操作系统的目的是为了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提高编程能力。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学习操作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运行机制,并且能够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软件开发和系统管理能力。
0#18:13
学习任何一门课程时,应该寻求更好的方法,利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数值计算和符号计算,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通过使用工具如z3、numpy和sympy,可以更轻松地解决数学问题和探索数学规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和创新,而不仅仅是记住结论。
0#27:30
操作系统是一个软件,主要功能是使程序运行更容易。它管理软硬件资源,使程序能够共享内存和与设备交互。操作系统的定义很宽泛,可以包括传统的操作系统如Linux和Windows,也可以包括微信和浏览器等应用程序。操作系统的目的是管理资源并为程序提供服务。
0#36:49
操作系统的定义很难准确,教科书上的定义往往不够严格,但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操作系统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桥梁,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有助于理解其功能。数字逻辑电路是操作系统的基础,可以通过编写简单的数字系统来加深理解。操作系统可以模拟七段数码管,通过解析输出信号来展示结果。
0#47:17
本节课讲解了数字逻辑电路和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操作系统在其中的作用。通过一个简单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Python编程来模拟数字逻辑电路。同时,强调了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学会提问和利用网络资源的重要性。最后,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0#57:59
在操作系统诞生之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没有操作系统的管理。早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数学计算和模拟,程序直接写在纸卡上,然后通过打孔的方式输入到计算机中。计算机的发展带来了更快的处理器和更大的内存,但是输入输出设备的速度仍然很慢。在1950年代,出现了高级语言,但是程序的编写仍然需要通过打孔的方式。这种方式限制了一行代码的长度不能超过80个字符。这种限制一直延续到今天,影响了编程语言的编写规范。
0#67:53
操作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打孔纸带到批处理系统再到虚拟内存的演变。在1950年代,程序员使用打孔纸带编程,将卡片叠在一起输入计算机执行。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操作系统出现,可以同时载入多个程序并在它们之间切换。在1960年代,操作系统开始使用虚拟内存,将程序隔离开来,以防止相互干扰。这些发展使得计算机的使用更加方便和高效。
0#77:56
操作系统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桥梁,它的任务是将硬件资源封装为方便使用的接口,同时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服务。操作系统从下往上看是硬件的执行机器,从上往下看是一个库函数,规定了操作系统的对象和操作。学习操作系统需要理解其中的细节和实现代码。
0#87:52
教育不是点燃火焰的感觉,而是在学习新知识时感到快乐。自学操作系统的困难在于压力大、教材不好、实验不正经、考试内容繁杂。改善教学的方法是使用易懂的教科书,自己解决问题,不怕写代码,遇到困难不要架空学习。学术诚信很重要,要避免抄袭。建立信心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逻辑也很重要。要学会写代码,实践比听课和看书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