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亲密关系》中构建亲密关系的认知《亲密关系》这本书如果不是

2023-04-07 16:59 作者:翎落鸢鸣沧海哮  | 我要投稿

《亲密关系》这本书如果不是有经历或者本身对心理学感兴趣并学习过的话,真的不太好懂。 先来说说我看这本书的原因吧,很现实的一个因素就是我到了适婚年纪却对爱情一无所知。也许是受身边环境的影响,我并不认为婚姻是什么好事,因此对恋爱、婚姻是有抵触情绪的。再者,之前有不太愉快的情感体验,让我觉得自己是个白痴。这本书或许可以帮助我理解两性关系,正确看待两性关系。有些人或许会问,为什么不询问身边恋爱的朋友或已婚的长辈和父母呢?其实也询问过,每个人因为立场和年龄的不同,对待亲密关系的看法也不同,没有一定的标准。而长辈们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也有自己作为过来人的经验,但他们忽视了在不停变化的社会观念,只关注婚姻的表面,忽视人性。因此我认为阅读专业的心理学书籍会更加客观。当然,书籍只是参考的依据,知识是具有动态性的,想要明白其中的含义还是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探索。

看完的第一感觉是女性真的不容易,其实本书的思想是男女平等的,但从生理差异和社会文化差异来说,女性在亲密关系中是需要保护的一方。我曾经有一种疑问,为什么从古至今,大部分男性都可以拥有很多女性(今指的是男性出轨率高于女性),而女性终其一生只能有一个男人。这个想法可能会让人觉得我思想有问题,但就是不明白,男女真的是平等的吗?直到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女性受生理结构的影响,在生育成本和承担的风险上要远高于男性,因此女性被限制,再加上社会文化的影响,直至现在,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甚至把女性当商品和玩物的现象,女性的权利依然受到压制。 所以这就很好解释了女性在选择伴侣时比男性要慎重的原因。我身边的已婚朋友也经常跟我说,选对象一定要擦亮眼睛。因此家里是女孩的长辈们,不要总说年纪大了不好找对象,差不多就嫁了这样的话,这事儿还真需要慎之又慎。 当然,这本书不是劝退婚姻和亲密关系,在很多方面还是能帮到我们的。 首先在男性与女性找对象的需求上是不同的,现实中可能有更多的条条框框,但离不开社会资源、人格品性以及外貌这三个方面,只是男女对于这三个方面的排序有所不同。那么依照这个模式,可以对症下药,调节自己,从而提升自己的吸引力。 这几年,很多城市的平均初婚年龄在延后,生育率更是越来越低,我认为除了生活压力大外,还有年轻人的思想在改变。他们不愿意真心投入感情,也不愿维持婚姻。也许社会越来越冷漠,冷到把纯粹的感情都消磨掉了,但请相信,爱情虽不持久,但它一定存在。 有些人会把两个人能否结合看做是缘分,这本书里对这种宿命论是否定的。其实我也觉得缘分是敷衍的词汇,我更偏向于成长论。人的一辈子都在成长,双方愿意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才能看到爱情。当然,书中也明确解释了爱情的成分:亲密、激情、承诺。三者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爱情三角论。这些理论性的文章其实很枯燥,但能帮助我们树立健康的爱情观。如果两人的爱情观/婚姻观不合,那基本上就可以说拜拜了。其实就是帮我们筛选伴侣,不过前提是要有自己的观念。

亲密关系其实是一种人际交往,人类作为群居性动物,必须要学会与不同人相处,而沟通就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沟通的外部条件必须是面对面的,与他人交流可以观察他人表情以及语气,比依靠网络的沟通来得真实。这一章很有意思,有言语的沟通,也有非言语的沟通,我们从面部表情、语气语调、身体动作等都能推测表达者说话的含义。这部分是我本身就很喜欢研究的。不过非言语的敏感性往往都是男性低于女性,因此男性没有准确捕捉到信息也是有原因的。书中说到了沟通中信息的编码与解码的不同,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所表达的会和对方听到的思想有差异。这就让我想到了大部分女性都喜欢让自己的伴侣猜来猜去,比如女生生理期需要关心的时候,她们会说:“我生理期到了,很不舒服。”这时大部分男生大概都会说:“多喝热水,好好休息。”其实本意是好的,但女生就会生气了,心想:就这样?太敷衍了吧,难道不应该做点什么吗?其实,产生信息误差的原因就在于女生没有进行正确沟通,她的本意是希望伴侣多关心她,那就应该直接表达出来,表明自己生理期时想要伴侣给她泡一杯红糖水,对她嘘寒问暖,不要让她伤心,生气。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总而言之,就是要“打直球”,表明自己的需求,有时候,这个比弯弯绕绕的暗示高效得多。 而男性在沟通问题上常出现的就是回避以及贬低。可怕的是回避比贬低产生的不良影响更为严重,可能本意是希望冷静沟通,但回避却代表了拒绝沟通,因此非常不可取。我以前是特别喜欢回避的人,也喜欢用冷暴力(哈哈,性别居然反了),不过受身边朋友的影响,渐渐可以去正视问题,表达观点。但如何准确地沟通,还是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 这一章干货真的很多,它会让你学习到沟通的重要性,非言语沟通的作用,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倾听。当然,沟通这个学问很大,应用面也很广,想要了解清楚还需要阅读更多的相关书籍。 以上是《亲密关系》中关于人际关系、吸引力、社会认知、爱情、沟通的学习感悟,我认为这些章节适合对亲密关系没什么概念的人阅读。此外,书中还有友谊、压力与紧张、亲密关系的解体与消亡、维持与修复、相互依赖、性爱、冲突。这部分适合对亲密关系建立了一定程度认知的人阅读。值得肯定的是,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剩下的学习感悟将放到下一篇文章中,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原书(看不懂可以从网上搜讲解课程)。如果你有任何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理论知识是具有动态性的,而成长也是在经历中不断延展的。最重要的是,正向地修炼好自己并为自己负责,保护好自己,无愧于心,不悔当下。

在《亲密关系》中构建亲密关系的认知《亲密关系》这本书如果不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