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想不明白的人生


上层建筑之所以有上层两个字还是有道理的,希望能坚持下来,偶尔看看和专业无关的书写点东西,多年以后回顾一定很有意思。

小的时候文笔不错,参加过作文比赛也拿过奖,高考前语文作为必修课的时间里,一直幻想之后从事文学类的工作,既遵循了自己的心意,又是在所学中最擅长的方向上耕耘,如果能在文学的道路上名利双收就更好了。但理科生的高考志愿和诗情画意没什么关系,甚至稀里糊涂地成为了工科生,性格也开始变得迟钝木讷,不善表达不善言辞。本身不喜欢读书,最多爱看两本小说,当下提笔是即将成为研二的时候,距离上次有感而发提笔大概已有六年之久,或许从前也未看过几本书,只顾着听课做题考试还有玩。之所以突然想写些什么东西,是因为最近比较迷茫,不知道到底是为了什么在努力,要说是钱吧,好像有了钱也不一定就能快乐,外物不过衣食住行,所衣不过弊体,所食不过一碗,所居不过一隅,行倒还是挺不一样的,效率为王的时代,出行所省下来的时间弥足珍贵,吃喝玩乐也需要烧钱。花钱花时间花精力体验各式各样的生活,享受当下筋疲力竭不顾明朝的快乐,过后又尽是迷茫和空虚。因为本身对科学技术发展没有热情,对这方面的新鲜事物更多的是恐惧而不是好奇,所以技术的更新迭代和求职的巨大压力时常让我觉得喘不过气,一边是文科找不到工作的现实,一边是互联网行业的内卷,我庆幸不管就业再怎么艰难也依然能找到一份工作,也迷茫我就要将鲜活生动的自己永远埋在曾经。
本来觉得在里程碑加身的日子里,忙碌之余喘口气都觉得奢侈,再不复当年的意气风发,估计很难把一本书读下来,也没想到两个小时就读完了《长安的荔枝》,可能是在李善德身上看到了矛盾的自我。他自哀自怜像他这样的人一辈子就在九品官上了,他诚惶诚恐于卫国公奢靡的府邸,他设身处地地体会过规则只是束缚弱者的枷锁。为了妻女咬牙买下京城的住宅,不曾有伟大抱负只求平凡幸福,又阴差阳错因为住宅接下了荔枝使的差事,为了活命绞尽脑汁耗尽心血。放弃的念头曾无数次涌现,沉默老实了大半辈子的人临危却有一腔孤勇,他要死在离目标最近的地方,即便最后失败了也不是因为自己未曾尽全力。东奔西走,好不容易荔枝鲜有眉目了,又被卷入权利的漩涡,在这个漩涡中他的心也点上了墨,非我所愿,身不由己。他有过贪念,当过他人眼中的恶吏,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无法护佑朋友和家人,无法独善其身,看不懂官场沉浮,却也做不到踏着别人青云直上,做不到无视百姓的困苦,做不到奴颜卑膝。矛盾又现实,也正是因为这些,我更愿意相信他真的在历史上存在过,一骑红尘妃子笑,红尘落地是凡尘。阿僮和林邑奴的遗憾尚能弥补,他和苏谅,怕是一辈子不会再见了。
我无法评判他的人生,因为他对自己的人生只有极少的话语权,在夹缝中里艰难求生,能做到这般田地已实属不易,泯于众人不再有杀生之祸,合家团圆,后来长安失守更是幸免于难,应当是能够释怀的。可我又觉得他的一生带着浓重的悲剧色彩,几经生死,年迈多病,落得个发配岭南远离家乡的下场,功名利禄如同黄粱一梦,无功劳更无苦劳。即便热血难凉,可秋日的桂花香终究没能飘进他安稳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