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技术并不都是自己发明的
十六世纪九十年代,丰臣秀吉结束了日本的战国时期,统一了本岛。100多年的恶战,让这个国土不大的小岛,充斥着除了打仗之外,啥也不会的武士。为了稳定这些随时都可能造反的武士,丰臣秀吉决心征服朝鲜,然后再吞并中国。
1591年,他给朝鲜国王写信,说他娘在怀他时梦见太阳跑进了肚子里,算卦的人说他长大了战无不胜。这么伟大的人,怎么能安居这个小国呢,故“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次年,狂妄的丰臣秀吉就发动了入侵朝鲜的战争,明万历皇帝为保护藩国,被迫出兵援朝,史万历朝鲜战争。
万历朝鲜之役持续了七年之久,最后终以中朝两国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而告结束。战后,朝鲜宣祖大王李昖[yán]亲书“万折必东,再造藩邦”之句刻于南汉山,并且说道“中国者,父母也,朝鲜与日本皆子也,然我国孝子也,日本贼子也。”不过现在的朝鲜与韩国人,离他们口中的“贼子”也不远了。
书归正传,万历之役日本虽然战败,但是并没有空手而逃。在战争后期,日本认识到征服朝鲜对自己来说只是痴人说梦,因此就尽可能的掠夺可以带回国的资源。于是在1594-96年两次撤退之时,除了大量的书籍、文物、银两之外,日本还俘虏了成千上万的朝鲜农民、工匠和学者,并把他们带回日本。
一名当时担任军医的日本和尚在日记中写道:“从朝鲜带回来的各种人,跟随着军队,无论男女老少,都是用绳索套在脖子上,绑在一起,由士兵赶着走,那些不能再走的人,就从后面用棍棒或鞭子打,我想,那些在地狱里受恶魔折磨的罪人也不过如此。”
据《剑桥日本史:近代日本》记载,被掳到日本的朝鲜奴隶总数估计在5万到20万之间。他们大多数人被充作苦力,但还有相当多的儒家学者和手工业者,这些学者、陶工、铁匠则受到特别的重视,成为日本宝贵的战后遗产,极大的推动了日本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活字印刷就是此时带到日本的。
得到显著发展的还有陶瓷业,在此之前,日本人还没有掌握青花、白瓷等工艺,而战后,日本则很快掌握了这些工艺。陶瓷业也得到疯狂发展,有些地方因为烧瓷,甚至砍光了山上的树木。日本著名的六大古窑之一“有田烧”就是在此时发展起来的。
“有田烧”的创始人是从朝鲜掳来的著名陶瓷工匠李参平。他的一家人都被绑架到了日本,带到南部九州岛佐贺县的有田市。后来李参平在这个地区发现了一种轻质纯白色的高岭土, 使他能够将青花、白瓷等工艺成功在日本应用。不久,有田就成为日本瓷器生产的中心,专门仿制中国青花瓷,而这些瓷器一直卖到欧洲。
与此同时,日本利用这些朝鲜奴隶的技术和知识,在丝绸制作、铁器制造、火器制造、活字印刷等方面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很多进步都是跨代升级,速度惊人。
闲话稍叙:万历朝鲜之战后,日本在文化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比如在不久之后的德川时期(1602-1868)出现了一场伟大的新儒家运动,为日本化解了二元政治体制的矛盾,而在这场运动中,能够屡屡看到朝鲜学者的影子。
“有田烧”的创始人是从朝鲜掳来的著名陶瓷工匠李参平。他的一家人都被绑架到了日本,带到南部九州岛佐贺县的有田市。后来李参平在这个地区发现了一种轻质纯白色的高岭土,使他能够将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