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精神科医生刘惠梅来为你支招!

刘惠梅个人简介
1975年毕业于沈阳医学院,曾就职于沈阳市铁西区神经精神病医院。从事精神心理疾病诊疗与科研工作40余年,分别担任过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病房科主任、门诊科主任,因工作突出,1991年被沈阳市卫生局授予沈阳市优秀精神科医生称谓。
不断地探索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深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赞扬和信赖,曾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多次应邀前往国内外三甲医院进行学术交流与医学研究,在国内精神疾病治疗领域享有盛名。
擅长领域
擅长物理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精通于将新技术、新药物、新设备科学地用于临床,深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赞扬和信赖。
在临床和科研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对失眠、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神经官能症、青少年困惑等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精神康复训练有独到的见解。
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心情不好,而是一场“心灵的感冒”,是一种需要重视并治疗的疾病。
可是面对医生“足量、足疗程、长期服药”的医嘱,有的患者及家属可能心里就会犯嘀咕:“都说是药三分毒,这抗抑郁药会不会损害我的身体啊?会不会产生副作用?”
不吃药,就没法正常生活;吃了药,生活也许就不正常了。这药到底是该不该吃?
虽然抗抑郁药的说明书上列举了很多副作用,但它们并不会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
大部分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会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而逐渐减轻,坚持服药1~2周后,不适症状慢慢缓解;2~4周药物的正性治疗作用才逐渐显现,副作用又会进一步减轻。

如果因为服药早期副作用明显而放弃治疗,病情将会逐步加重,甚至越发难治,出现自伤、自杀事件。
那么,问题来了,有的患者及家属会关心有没有其他办法来减弱抗抑郁药带来的副作用?下面就来听一听专家怎么说吧~
副作用:“变笨”
有的抑郁症患者服药后会感觉整个人变得笨笨的,工作效率极低,总想睡觉,这是药物的副作用吗?该怎么办?
专家解答
需要明确的是抑郁症本身就会让人“变笨”——思维反应速度和加工信息的速度变慢,理解力差,记忆力减退,执行能力下降,无法完成日常的工作学习任务。
所以服药后,感觉自己笨笨的,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认知能力没有改善,可以考虑复诊,咨询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某些药物的镇静作用较强,可以考虑睡前服用或咨询医生更换药物。

副作用:过敏
有患者表示,每当服用玩抗抑郁药后就会感觉手麻,有时一晒太阳脸上还会长痘是药物导致的过敏吗?该如何避免?
专家解答
吃药后手麻可能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的,情绪障碍的患者本身比较敏感,能敏锐察觉到服药前后躯体变化,并误以为这是过敏反应。
而吃药后再晒太阳出现皮肤长痘的情况其实是光敏反应,也不是过敏反应。
其实,抗抑郁药会引发过敏反应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但也有例外,医生在开药时会采取详细的问诊、从小剂量开始、以最慢速度加量等方法避免患者发生过敏反应。
一旦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症状,或怀疑过敏时,应当立即停药。

副作用:药物成瘾
有的抑郁症患者在停用抗抑郁药后,会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反应,怀疑是戒不掉、成瘾了,此时该怎么办?
专家解答
实际上这并不是上瘾了,而是发生了撤药反应,即长期服药下机体适应了药物持续作用的状态,突然停药患者就会出现身体不适。
目前国家对成瘾类药物的管控极为严格,只能在医院开具处方,并且处方只能手写,且需要两名医师/药剂师签字。
而抗抑郁药只需电子处方即可,且很多药物是可以线上开药的,显然抗抑郁药并不属于成瘾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