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在生物降解塑料问题上的立场正发生重大转变!

在2020年1月,中国开始严格限制和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使用,以期大幅减少其使用量。
这项政策的突然出台导致了生物降解塑料的需求量激增,特别是作为替代品的生物降解塑料的生产。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将占据全球生物降解塑料产量的三分之二。
然而,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和生态环境部(MOE)最近发布的《2021-2025 年塑料污染控制规划》,我们发现目前国家对生物降解塑料的关注程度已经有所降低,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对这些材料影响和适用性的研究上,并警告大家不要盲目扩张。

一、生物降解塑料面临挑战
生物降解塑料在中国面临着一个关键挑战,即其定义和标准尚未明确。尽管2006年制定了现行的四类生物降解塑料,但该标准自那时以来一直未得到更新。此外,2020年的可降解塑料分类和标识指南并未受到国家标准的约束,从而导致产品质量存在差异。
可降解塑料的实际降解能力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即使是经过官方认证的生物降解塑料,其分解过程也只能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而且降解速度会受到氧气含量、湿度、温度以及微生物的影响。
例如,一些生物降解塑料(如聚乳酸PLA)需要依赖工业堆肥设施才能有效地分解,而另一些生物降解塑料(如PBAT)在水中几乎无法被降解。因此,当它们最终进入水体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不比传统塑料小。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可降解塑料废物管理系统,这些材料的正确处理和降解过程也受到了阻碍。再者,可降解塑料的成本远高于传统塑料,这使得在大规模实施方面在财务上面临挑战。

此外,由于缺乏可靠的物流系统来处理家庭产生的可降解塑料废弃物到适当的废物处理设施,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二、中国生物降解塑料的未来仍然不确定
总的来看,尽管面临着种种挑战,生物降解塑料在中国的市场前景仍然尚不明朗。由于缺乏明确的定义和规范,再加上其降解能力有限以及废物处理效率不高,政策制定者不得不重新审视他们的立场。
生物降解塑料在某些特定领域确实具备一定的潜力,但显然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创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环境效益。因此,为了解决当前紧迫的塑料污染问题,我们需要在其他方面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在电商包装、政府采购等领域减少塑料的使用量,或者采用可回收且可降解的植物纤维纸浆模塑包装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