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点丨何厚夫,李丽娜为大家带来名医科普
谈到首都名中医,那就不得不和大家聊一聊何厚夫与李丽娜这两位师徒。两位都是中医杂病领域的知名人物,不但医术精湛,其医德医风更是被许多同行业人士效仿。最近两人也是再度携手,一起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展师生联合会诊。一是为了帮助更多有需要的患者,二是为弘扬中医文化的传承做出努力。
今天的科普,也是两位的患者朋友资讯的。何厚夫与李丽娜医生决定把这个问题写成科普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可以有所帮助。
患者的问题是,脾虚湿盛总是出现在中医的术语中。那么,湿盛的人是不是一定脾虚?答案是不一定,具体为什么,请您接着往下文看。

湿盛往往是湿邪导致的,这个湿邪可以从外面进来,也可以由内而生。而其中,内生的湿邪就和脾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脾主管运化,运化水谷水湿。内经中提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就是中医的观点,跟西医是没有一毛钱关系的。
也就是说脾在水液运行的过程中,它承接了胃吸收来的水液。然后将其转化到肺部当中去,这个过程中是需要阳气的,阳气要足够充盛,气机不能堵塞。而外来的湿邪就很容易堵塞气机,所以有湿伤脾,原因是因为湿邪阻滞了气机,从而导致了脾的运化功能出现问题。

那么脾虚怎么说呢?脾气虚的话,就会推动无力。脾阳虚的话,蒸化无力。因此脾虚才容易出现湿盛的情况。如果你见到这个人,感觉他有湿邪重的表现,例如:舌胖苔厚。你首先要分辨它是内湿还是外湿。
如果是内生之邪,他会先出现脾虚,然后逐渐的出现湿浊盛的表现。如果是从舌苔上来看,外湿的舌苔一定是厚的。好多脾虚湿盛的人,他舌苔并不厚,薄白苔,只不过那胎的范围稍微大一点儿,就是一个薄白腻苔。而外湿往往是个厚腻苔,这个是很大的区别。当然并不是说内湿他的苔一定是薄的,内湿有一些苔是厚的,这个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

总体来讲,脾虚湿盛的人,他有气虚的表现,没劲儿,而且越活动越累,它有中焦湿阻的现象。比如说纳呆,不想吃东西,肚子胀,胃胀都有可能。而且可能会出现局部的水肿,往往是劳累之后。外湿它会有疲乏的表现,但会在活动后减轻,和脾虚是截然相反的,它也会有中焦的一些问题。患者的大便一定是黏的,不成形的。
所以外湿和内湿虽然说比较接近,但是仔细的辩证并不难区分,治疗的时候,内生的湿邪要健脾益气,利水渗湿,外生的邪气的话,直接祛湿就好,不用客气。以上就是何厚夫与李丽娜医生为大家带来的科普,希望你今天又是学到知识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