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日本】让旧日本军人头痛的脚气病
我在写这个稿子的时候,想起了一个电视剧里,一个中国人穿着日本军服混进了日本军营,用日语和一名军官交流,并给他了一个面包,而且这个军官也很感激,说这辈子都没吃过这么好的东西
这要从旧日本时期的一种致命疾病———脚气病说起
众所周知,脚气病又称“维生素B1缺乏症”,是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病之一。但在当时的日本,是不治之症
若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称干性脚气病,以心力衰竭表现为主则称湿性脚气病。前者表现为上升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炎,感觉和运动障碍,肌力下降,部分病例发生足垂症及趾垂症,行走时呈跨阈步态等。后者表现为软弱、疲劳、心悸、气急等。
日本因为四处环海,再加上常年不食肉类,所以说当时日本人得脚气病的概率为80%

在明治维新后,日本海军和陆军还因为脚气病的问题而争辩很久,其中他们争执的核心就是是否接着吃精米和是否是细菌感染导致,他们吃的精米就是精良的而又经过抛光的大米,是日本制造清酒的主要材料之一。精米经过抛光加工把里面的维生素B1全部给打磨掉了。
根据日本海军军医总监高木兼宽的提议:主食稻米,用味增和盐调味。每天的口粮大约是白米700克,一勺盐,两勺味增,以及其他调味料,肉类、蔬菜、副食很少。这样就逐渐减少了脚气病在海军的发病率
不过脚气病在日本还是没有彻底的根除,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海军与中国北洋水师开战,其中日军6445人死亡,3530人负伤(有争议),但有人说日本人有一半人死于脚气病
据记载,当时日本海军登陆旅顺时,大部分的清兵嘲笑道:“看这群倭人,一个个拄着枪,有的指挥官还拄着军刀,踉踉跄跄却像个醉汉一样”这说明脚气病已经严重影响了日本海军行军和作战能力,接着一队队的日本海军因为体力不支渐渐倒下甚至再也站不起来了
10年后,日俄战争爆发,日本死亡82847人(不是确切数据),虽说是日本人赢了,其中战死沙场的日本人不多,但死于脚气病的日本人却占90%,另外的10%只能说是战死在前线。
《救济制度纲要》作者黄尊三(1880—1951)是1905(明治三十八)年来日的湖南籍留学生,曾在弘文学院读过书,后出版了一部书《三十年日记》。那个时代,带了一只湘人胃袋的留学生,自然少不了对东瀛食生活的吐槽。甚至吃坏了肚子,身体不适,一连几天翘课亦非鲜例。但黄的日记却有一个重要发现:
来东京的学友中,患脚气症者很多。其原因在于日本四方环海,湿气很大。米中也带有湿气,吃多了就会得脚气,颇危险,友人石声颢就死于此病。须多加小心。(1905年6月17日)
可说曹曹到,担心什么就来什么。三个月后,黄发现“脚趾奇痒,连着腹痛”,旋即“右脚红肿”。他觉得不妙,赶紧去看医生,被确诊为脚气病。不禁大惊,乃至神经衰弱,噩梦连连:
夜。茫然自失,在噩梦中惊醒:因脚生大患,去看医生。医生却说,“此病不治,宜备后事……”(9月13日)
后黄听从留学生前辈的劝告,隔三差五与友人去中华料理店饕餮,适当注意营养的均衡,不久就痊愈了。好在当时,神田一带的中餐馆也真不少,只要有银子,不愁选项①②。
资料来源:
①《这么多年了,我们还是不了解日本》
②《黄尊三三十年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