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贾浅浅事件及写诗直播乱象的讨论
大家好,我是某不知名诗词爱好者,肖隽。最近有人问我对贾浅浅事件的看法,我想结合最近写诗直播乱象好好谈一谈,我谨发表个人观点,主要想与诸位讨论。

2021年1月28日,文学艺术界刊物《文学自由谈》微信公众账号发布该刊物2021年第1期文章《唐小林:贾浅浅爆红,突显诗坛乱象》,引起舆论热议。文章写道,“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爆红,背后是各路文学名家和诗人积极为贾浅浅的诗歌撰写评论,溜须拍马。”前述文章列举了贾浅浅各项诗歌比赛的获奖经历和诗歌作品,批评贾浅浅诗歌是“回车键分行写作”、“肮脏恶心的垃圾文字”。 《文学自由谈》文章称,“这种‘浅浅体’诗歌,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因为有无数看不见的手在翻云覆雨、兴风作浪。”文章还列举了贾浅浅的诗歌《朗朗》:“晴晴喊/妹妹在我床上拉屎呢/等我们跑去/朗朗已经镇定自若地/手捏一块屎/从床上下来了/那样子像一个归来的王”。《文学自由谈》文章称,“这种肮脏恶心的垃圾文字,这与诗歌怎么能够捆绑在一起,更无法想象,那些出版商们为何要如获至宝、争先恐后地包装出版。”
2022年8月,中国作家协会公示2022年拟发展会员名单,贾浅浅出现在名单当中。
今年和去年,网络上存在大量对贾质疑,嘲讽,批判的声音,更是不乏当代文坛有头有脸的人物为其辩护。
网络上有几首所谓“屎尿体”的诗歌流传甚广,本人实在是不堪卒读,诗的内容确实低俗到了一种境界。有人说是故意这样写,为了讽刺,诚然,诗有讽刺的功能,但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写得这么粗俗,作为一个文学教授,你总会有更高明的比喻吧。有一个朋友前天和我讨论,他有了一种新的观点,贾是为了让更多人关注文坛,关注文学,关注诗歌创作,她“带动”了全网写诗,“应该支持,也是变相支持文学”,对于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假如真的去支持“屎尿体”,就相当于支持低俗,诗歌也将无辜被打上低俗的标签。中国有五千年文明,三千年诗韵,诗歌无疑是中华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如果任此种“诗”盛行,我们难道不觉得愧对先祖吗?
然而,我们不应该揪着这几首诗不放,像某专家说的,诗人写过几首烂诗,也很正常。文学界不乏对她作品的追捧,确实有人去买了她的诗集,我所看到的评价,批评居多,也有说没那么不堪的。写烂诗很正常,但是署名发布出来——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为什么这件事又火了,个人认为,“加入作协是否公平公正”这个问题占有一定比重。新冠疫情的肆虐,大多数行业不景气,就业等压力变大,再加上人们本身,对公平公正的诉求渐渐变得强烈。大众早已经容不下明星走后门与普通人争抢编制,容不下“官二代”“文二代”以“不公手段”去“继承”权力与地位。
对于普通大众是否能鉴赏诗歌,我觉得是有这个能力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我们都得学九年,诗歌不少学,诗词鉴赏也没少考,就算没有这些,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中文,对于中文组成的诗,基本的鉴赏能力怎么会没有呢?某种程度上,在我看来,诗歌艺术不该一昧孤芳自赏,自作高深,也该适当贴近生活,贴近民众。中国古人说“诗言志”,有人说“志”是思想、抱负、志向,有人说是人的思想感情,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同意诗歌要表达的是超越于事物和语言本身的别种寄托。而《毛诗序》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也就是说,在心里是志,付诸语言就是诗。用普通言语表达不了的,就嗟叹,嗟叹还不够,就咏歌,咏歌还不够,就手舞足蹈。所以有人说,诗歌是语言的舞蹈。我们且不论意境,结构,韵律的问题,在我看来,完全脱离群众,甚至脱离作者的诗歌创作是不可取的。

最近,我看到一些写诗直播。直播画面中,醒目写着“现场作诗”“发名字写藏头诗”,刷什么礼物优先写,中间就是诗的内容。诗写得怎么样呢?主攻古诗的我表示相当“拉胯”,我可以看出来,这根本就不是人写出来的!第一次我看到这类直播,一首四句的七言诗在大约一秒内写出来,我大为震惊,就算打字快也不能这么快,我确定,这是ai写的,然后复制粘贴来的。这类直播间里人还真不少,疯狂发着名字,刷着礼物,主播粉丝量也都几万,十万的。这种诗基本没有什么价值,说是烂诗也不为过,一个小程序就能写。
后来,我多次看到这类直播。我忍不住去搜索相关内容,好家伙,连详细的直播教程都有,装的像的用小程序瞬间写出几首,然后挑一首打出来,不时停一停,删一删,改一改,里面说什么“会打字就能赚钱”,“轻松赚钱”,我瞬间明白了我为什么被踢出直播间,我的“负面”评价妨碍他们赚钱了。是啊,人家赚钱,又没违法犯罪,为什么要妨碍人家呢?
作为诗词爱好者,原创诗歌up主,我对这种“赚钱方式”不齿,这种现象让我感到心痛和愤怒。拿那些所谓“现场作出的诗”去糊弄普通民众,会让让诗歌艺术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