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一、操作前准备:
1. 评估现场环境安全,使患者仰卧于平地上,迅速解开其衣扣,松解腰带。
2. 拍打患者肩部评估意识情况;呼救、启动应急反应系统;触诊颈动脉搏动(颈动脉位于喉部甲状软骨两侧,胸锁乳突肌的内侧);观察胸廓有无起伏评估呼吸情况。
注意事项:
1.识别导致患者猝死的潜在危险,如电击、一氧化碳中毒等、火灾等,应尽快脱离危险环境。
2.求助附近的人拨打急救电话,寻找最近的AED。
3.呼救尽量在识别的同时完成,不可延误胸外按压。
二、胸外按压:
1. 患者位置:仰卧位,硬质平面上(地面或硬板床,如床垫较软应在患者下方
置入硬板)。
2. 站(跪)在患者身体一侧,两手掌重叠,—手掌跟部置于患者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的正中线上,另一手掌置于其手背上,手指不触及胸壁;
3. 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重力垂直向下按压,按压力度使胸骨下陷5-6cm;
立刻放松,放松时手掌不离开按压部位,胸廓回弹充分。
4. 按压应平稳、均匀、有规律,按压速率80~100次/分,下压与放松时间相
等,不间断按压。

三、开放气道:
1.仰头举颏法:一手于额部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示、中两指同时抬举患者下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使舌离开咽后壁,开放气道(单人操作推荐,以节省时间)。
2.推举下颌法:双手放置患者头部两侧,肘部支撑在患者仰卧的平面上,四指上提下颌角,拇指向前推下颌,以开放气道(怀疑头颈外伤患者推荐)。
3.清理患者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及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四、口对口人工呼吸:
1. 仰头举颏法确保气道通畅的前提下,一手以拇指及示指捏住患者鼻孔;另
一手用拇指压下唇使口张开,吸气后将口唇紧贴并完全包住患者口唇,深
而快地向患者口内吹气。
2. 每次人工呼吸吹气时间1秒钟以上,吹气量500-600ml,至患者胸廓起伏。
3. 吹气后脱离接触,使患者的口张开,并松开捏鼻的手指,观察胸部恢复情
况,再进行下一次人工呼吸。
4. 每胸外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为1个循环,胸外按压中断时间小于
10秒。完成5个循环。
5.判断复苏效果(观察大动脉搏动、瞳孔对光反射、自主呼吸、皮肤颜色、意
识5个指标中的任意2个即可)。
6. 操作结束后向患者家属告知急救结果以及下一步处理意见。
注意:1. 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
2. 人工呼吸所导致的按压中断应控制在10秒钟以内;
3. 每5个循环(约2分钟)检查大动脉搏动及患者反应(10秒钟内),
若无,则继续下一循环,等待救援。
4.找到AED后,第一时间应暂停胸外按压,打开AED,根据AED提示进行评估及除颤。
五、职业素质:
1. 对周围人员指令明确,与家属沟通合理。
2. 操作时动作迅速准确,不慌乱。
3. 着装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语言文明,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