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为什么你还是那么令我失望?

2023-06-30 21:19 作者:李辉说口吃  | 我要投稿

前天,我在和李榆交流的过程中,他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有关跟孩子关系的问题。今天我们这篇文章,来谈谈这个话题。


世间,绝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生活,但是,往往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情绪,用自己的情绪来教育孩子。


结果却是:我们越是要求和期望,孩子就越跟我们较劲儿。


这样的情况多不多?


很多,对不对?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原因呢?


不是因为你不够爱孩子,也不是因为孩子不听话,更不是因为你不该对孩子有要求。


而是因为,我们是带着自己的情绪和自己的观点来爱孩子的,却很少问过孩子的感受和事情的原因,所以,自己在情绪上直接来决定自以为是的原因和行为。


如此这样,孩子感受到了委屈和不被理解,他们又怎能不反抗呢?


#1


人,都有情绪


每个人都有情绪,这是正常的现象。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情绪所左右,而不是认识情绪之后再面对事情。


情绪,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性。


就像我们正常说话一样,它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表达能力。


但是,情绪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却是让我们刺痛别人和自己的利器。


我们不妨想一想:


你激动、兴奋、得意忘形的时候说的话、做的事情是否理智?后果会怎样?有没有在自己平静恢复理智之后开始后悔自己的行为?


你气愤、暴怒、急躁的时候说出来的话语和做出的行为是理智的还是感性的?后果都是怎样的?有没有自己在平静之后开始后悔的?


这样的事情多不多?


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多不多?你愤怒别人的时候多不多?别人愤怒自己的时候多不多?


当时自己都是什么感受?不妨自己想一想。


当然,并不是说不要释放情绪,情绪还是需要释放的,但是,我们要正确地释放情绪,在不给别人带来伤害的情况下释放自己的情绪。


当然,这不是说就能做到的,这是需要强大的心量和学习。


所以,我经常跟学员们说:先处理好自己的内在情绪,再处理事情。


当我们心情平静,理智地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的想法之后,我们会发现:事情,没有我们想的那般糟糕。


而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个情绪?


一方面是自己的性格原因,另一方面是自己曾经经历中积攒下来的焦虑、急躁和担心。


所以,我说最需要成长的是父母,因为父母的行为习惯,都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学习,让自己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消化自己的情绪,平和地、理智地跟孩子沟通,给孩子带来健康、安全成长的环境。


不带焦虑的关注孩子,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2


我们是有创伤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成长的经历,经历中我们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创伤。


有人说:时间会抚平我们一切的伤痛。


真的是这样吗?


时间,会让我们经历很多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确是能够淡化我们的注意,抚平我们的伤痛,但却根除不了那道伤痕。


唯有成长,认识自己、治愈自己,才能释怀那些年下的伤痛。


所以,为人父母的我们,多少都有不同经历的创伤带来的内在情绪,它一直都在,时间并不能给我们治愈,我们只有在时间里的思考和成长,方能治愈自己,走出情绪。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能够以正常的事情、正常的心情来看待。孩子也会正常地处理着自己犯错的情绪。


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我们需要先处理的是自己内在的焦虑和担心。


而我们很多的焦虑和担心都是在我们的经历中没有处理好的伤害,比如来自原生家庭、学校环境、工作环境等等。


我们做孩子的时候,最常有的负面情绪是什么?


我们最没有被满足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是什么?


我们经常用什么方式来保护自己、防卫自己?


所以,我经常说:我们只有在事情中才能发现自己,成长自己。


我们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是孩子的行为和结果让我们重新来发现自己、医治自己。


当然,如果你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一切都是孩子的问题,那就另当别说了。


#3


正确的方法,才能有正确的结果


我们不妨想一想自己的矫正口吃之路,这一路,你付出的多不多?失望的多还是开心的多?


李榆回答:没认识老师之前,我付出的很多,失望的也很多,学习了很多的矫正口吃的方法,口吃依然存在,心里很失望很难过。


那么,我们训练之后呢?现在说话满意度呢?


李榆回答:跟着老师您训练之后我发觉自己口吃开始发生变化,现在改好了说话口吃的毛病,我对自己说话很满意。


自己为什么会有今天的结果,或者说是什么让自己有今天的结果?


毫无疑问,是我们正确的方法,我们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口吃,口吃才能被解决。


换一句话说:你所有的方法一定是成功所需要的方法。


就比如说:我们给孩子的爱,是孩子刚好需要的爱,是孩子能够感受到的被爱,这才是爱。


所以,不是我们做的不好,也不是我们的孩子不听话,更不是我们不该爱孩子;而是我们所做的是刚刚孩子所需要的。


如此,孩子才能愿意听我们所讲的,孩子才能愿意成为彼此想要的样子,我们也才能满意、快乐。


所以,唯有成长,我们才能看到被情绪包裹之下的真实自己。


学习和成长的目的在于:我们要学会用“情绪”说话,而不是“说话”有情绪。





如果,你有口吃和成长问题;如果,它们给你带来了影响;如果,你想改掉它们,且已做好了付出的准备,可以随时找我聊聊。


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为什么你还是那么令我失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