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服考研笔记-专题三十三《简述20世纪20年代、60年代、70年代最具影响的服装风格》

2023-10-26 22:36 作者:木鱼碎片  | 我要投稿

以下文章内容总结自《西洋服装史》-李当岐编著和《外国服装史》-袁仄、蒋玉秋、李柏英编著

简述20世纪20年代、60年代、70年代最具影响的服装风格以及与同时期艺术流派的联系

女装的现代化(1914-1929):一战、装饰艺术运动、男童式女装、杰尔逊奴样式

细长形与军服饰(1930-1946):经济危机、二战、斯查帕莱莉、巴伦夏加、葛莱夫人

迪奥尔(1947-1957):第二次鼎盛、巴伦夏加、皮尔·巴尔曼、杰克·法特

流行的转化(1958-1972):女装的单纯化与轻便化(1958-1962)、反体制时装与迷你时代(1963-1967)、高级成衣业的崛起(1968-1972)

流行的多样化(1972-至今)

(1)20世纪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 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观念、审美等方方面面, 使之在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无比活跃的态势, 在艺术领域则掀起了对以往艺术观念和形态的全面挑战。

(2)20年代, 男女同权的思想在20世纪20年代被强化和发展, 出现了否定女性特征的样式, 职业女装应运而生。在文化方面, 装饰艺术运动盛行, 其特征是以曲线和直线, 具象和抽象这种相反的要素构成的简洁明快、强调机能性和现代感的艺术样式, 特别是直线的几何形表现, 显现出对工业化时代适应机械生产的积极态度, 形成了现代设计的基础。20年代的服装样式明显受到了这种艺术思潮的影响, 女装的基本外形是宽腰直筒型服装, 女性倾向于瘦骨嶙峋, 人们把穿短裙、留短发的职业妇女称作杰尔逊奴。

(3)60年代, 女装开始变得单纯化和轻便化, 并出现了反体制时装与迷你时代, 后期高级成衣业迅速崛起。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人们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服装上越来越强调合理性和机能性。机能性强本身就是一种美这种崭新的美学观念随着现代生活的展开越来越深入人心。传统服饰禁忌被挑战, 牛仔裤、迷你裙、喇叭裤、不戴胸罩等现象风靡西方世界各国。嬉皮士运动逐渐转变为绿色革命; 回归自然的风潮同时孕育出追求民族、民间风味的流行趋势。随着避世运动的蔓延, 在欧普艺术、波普艺术文艺思潮艺术影响下, 那些无视西方正统派保守的着装原则和审美观的服饰现象风靡欧美诸国。这种反体制时装浪潮, 严重地动摇并摧垮了传统的服饰审美观和着装意识。随后在5月革命和年轻风暴的影响下, 高级时装一统天下的局面彻底告终, 高级成衣业在设计师的推动下迅速崛起。

(4)70年代(1973-1977,石油危机与宽松式时代), 初期女装中出现了许多来自东方的异国情调的宽松样式; 在反体制思潮和石油冲击的背景下, 为世人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这是继本世纪初的波尔.波阿莱去掉紧身胸衣之后, 60年代克莱究的几何学样式以来, 东西方服饰文化的又一次碰撞和交融, 推动西洋服饰文化朝着东、西混合的国际化方向发展。1976年, 设计师们各自强调和突出自己的主张, 流行完全多样化; 1977年, 超短裙又一次露头, 1977年秋, 流行的多样化进一步升级。(1978-1982,复古思潮与"形"的回归),宽松式风行了四年, 似乎"疲倦"了, 从1978年起, 极端肥大的外形逐渐减少, 流行从离体的非构筑式向合体的构筑式复归。在1978年, 出现了"乓克式"。80年代春, 在复古思潮的影响下, 流行出现两大倾向: 其一, 以再次出现的超短裙来表现80年代的女性魅力, 追求新的性感; 其二, 以现代印刷美术风格和各种前卫派设计来表现未来志向的抽象主义风格。1981年秋, 久未出现的重叠式又一次复活; 82年春, 在复古风的背景下, 出现戏剧般的浪漫主义倾向。

(1983-1988“破烂式”与名牌热)川久保玲与山本耀司。

(1989-1990东欧剧变与20世纪60年代样式复兴),世界政局动荡不安, 与动荡的60年代在形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1990年春夏季巴黎的时装发表会上, 出现了一股60年代样式复兴的潮流。

(1991经济萧条与20世纪70年代样式的重现),欧美经济一直处于不景气状态, 人们的环境意识增强, “重新认识自我”、“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成为人们的共识。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新的节俭意识; 重叠穿衣再次成为时髦的着装方式; 表现现代高新技术的未来派; 万花筒一样的高纯度配色; 新的浪漫主义。

文章内容为个人考研时期的笔记总结,仅供参考,如有需纠正补充的可在评论区留言。


北服考研笔记-专题三十三《简述20世纪20年代、60年代、70年代最具影响的服装风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