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人只是内向,还是已经患上社交恐惧症呢?

最近在网络上越来越多的人自称有“社恐”(社交恐惧症),用它来表述自己不善社交、害怕社交场合的特点。

其实,网络上所谓的“社恐”大部分只是性格内向,有一点社交焦虑而已,并不是真正精神心理学定义的“社交恐惧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区分呢?
社交恐惧症的四大症状:
(1)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的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2)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
(3)出现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4)明知恐惧是过分的、不合理的、不必要的,但仍无法控制。
社交恐惧症的性格特点:

负面情绪较多,悲观
悲观的人遇事会不由自主的往坏处想,将自己陷入负面情绪,从而得出负面结论。比如别人谈的话题,自己插不进去话就觉得自己社交无能。
自卑、不自信
不自信的人在与人交往时会刻意包装自己,不敢在他人面前表现出一个真实的自己。因此会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生怕会出洋相,过于在意就会束手束脚,不会表达。
对自己要求过高
认为自己在任何一个场合都必须应付得游刃有余,别人在说任何话题,自己都必须参与其中,能接上话,但事实上这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爱自责
遇到每一件事都会审视自身,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于自己身上。比如交谈没有顺利进行,陷入尴尬的境地就一定是自己的问题。
过于在意外界评价

特别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总是猜测自己的一举一动他人会如何看待。每说一句话都要反复在心中琢磨到底该不该说,会不会有人反应,犹豫到最后都选择了沉默。
社交恐惧该怎样克服?

1、改正错误认知,学会倾听
在社交中存在意见、观念、兴趣、观点不同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有时真不是别人不理你,就是因为不喜欢你,要学会改正这种错误的认知。适当的学习一下沟通技巧,学会倾听。
2、丰富业余生活,增强自信
培养乐观的心态,积极的投入到自己的目标和兴趣中去,通过小事积累自信,通过兴趣增加快乐,比如去学习一项新的技能,学习一门新的知识。学会忘记自己的“问题”,不在把“治好自己”当成生活中的首要事情。
3、保持自我本色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必要过于看轻自己,要自信的面对他人。保持自我本色,在社交中遇到尴尬或观点不同的时候,没有必要焦虑不安,这是一种常态,并不是某一个人的错,所以内心没有必要为此纠结,要学会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4、及时就医治疗

如果社交恐惧症发展到已经严重影响到你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建议一定要及时去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向帮助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