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藏天下:形随心转,笔出神机——中美协理事李耀春
中国人物画不同于其他画种,它的表现与描写对象是有灵性的人类。人物画不是简单的画像,也不是无端的诉说与表现,人物画是灵魂的艺术,是一次生命再造的过程。今天聊一位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的画家
李耀春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原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天津文广局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天津美术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家志愿者协会理事、梁斌文学艺术研究会理事、天津美协人物画专业委员会顾问、天津市中国画学会理事、天津师范大学和天津城建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评委、南开大学艺术校友会副会长、北京京都画院常务副院长。曾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常务副社长、副总编辑、国画家杂志主编、美术馆馆长。艺术作品多次在全国美展中获奖、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多种画集、国内外有许多报刊杂志专版介绍报道,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其艺术成就。

李耀春的绘画情缘开始于初中的一次意外邂逅,“学校里有个被打成右派的老师,在一间破屋子内画画,后来我给他帮忙,看他装裱很有意思。他问我愿不愿意学,我也懵懵懂懂,便跟着学习。”后来他才知道,这位学识渊博的师长是生物学科的带头人孙养林老师。

高中结束,李耀春成了“上山下乡”大潮中的一员,因着绘画的本领,被调到当地学校教书,继而考回天津工艺美校。彼时正逢油画爆发的“热门期”,李耀春把它当作神圣的殿堂,,带着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除却奋战架上,书法、国画也样样不落,一套《永乐宫壁画》画上几个月,还要到户外写生花鸟,规规矩矩的程度一点不亚于当今的国画专业。

毕业后李耀春被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选中,开始担任出版工作,从普通的美术编辑到副社长、副总编,李耀春在出版社一干就是将近30年,而墨痕里的世界,依旧保持着年轻时期的刻苦。李耀春说:“国画如同中医、国乐一样,随着现代人理解的加深,才渐觉博大精深。从国粹和民族文化传统中,我也吸取了不少营养以弥补油画的不足,实现互相融合。
因大学期间读的是多少艺术学子仰慕的油画系,夜以继日地对着模特写生,造型基本功打得扎实,李耀春的画笔同水墨人物的对接格外顺畅。“尽管两者是不同画种,但作为姊妹艺术有着相通之处,只是表现的形式和方法不同,而艺术就是表现方法、观察方法以及哲学理念的集合。”怀揣大胆而敏锐的判断,他便在探索的道路上放开手脚。

为画好古人,他把大量时间用于遍览典籍资料,反复构图,点点滴滴经营着笔墨蕴含的文脉灵魂。他用功于古典文学,游走于传统艺典,孜孜于唐宋诗词的深邃意境,。在古人创造的诗境中去寻求创作灵感的契机。他把人物放置于一个诗意的环境中,潜心于传统精神的深处,呼吸着民族艺术的气息,思索着书画相通的艺术规律。他的艺术也开始摆脱了写实化而趋于意象化。

李耀春从中西绘画的共性中寻求规律,显示出睿智的视角。“中国画不可能像西画那样注重光线、比例,它是一种意念的诠释,决定了不会所谓的细致,可并不代表它就不科学。”他以桌子的绘制为例,如果按照透视理论,必然是近大远小,而许多古代中国画的表现恰恰相反,实际上当转换为俯视,静物的呈现便随之迁移成远大近小。李耀春深谙,中国的表现理念和哲学思想中,一草一木皆是精神寄托,讲究刻画内在精神与力量,也因此赋予了画者别样的观察方法。

对于画家本人,每一次人物画创作都是一次灵魂间的约会,每一幅成功的人物画作品都是一次与失散多年亲人的重逢。就像穿透一个陌生的形象外壳,在画家的精神世界深处与一个熟悉多年的故友相聚。作为一个水墨写意人物画家,李耀春老师似乎更心仪徐渭的潇洒狂放,石涛的清新浑成,八大的冷峻简雅,虚谷的疏朗奇肆。这些文人画大师格调的高雅清雄,画风的俊逸自然,才气的纵横驰骋,技艺的驾轻就熟,都对他的艺术风格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当你观看李耀春那些顶天立地的人物画,难免被其旷达的意笔感染:形象气势撼人,神情鲜活,仿佛一步就要踏破画屏徐徐而来。之于李耀春,每一次提笔都是同塑造对象的灵魂聚首。纵横古今的推心置腹间,他不断深入人物的历史源流,试图寻找出背后厚重的文化力量。形随心转,笔出神机。
李耀春画了大量逸笔人物小品,大多取材于古贤先圣,不能说每一幅作品都十分成功,但共同的趋向是对表象的超越。“简于象而深于意,重于笔而略于形。”他不再追求给对象传神为极致,而是以对象为媒介抒写感触与襟怀。画中的圣哲名贤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李耀春笔下的庄周、达摩似历尽劫波的灵石,那似开似合的眼神亦阅尽了沧桑之变而智慧无涯。简率的用笔、空灵的构图,把人生、历史与自然的界限消融了。李耀春似乎把自己的襟怀与无今无古的民族文化精神汇为一体,将“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象外意境提高到文化的层次。

在表现巨大思想感情容量上《张伯苓校长》一画可说是典型。无论是构图,还是画面的黑白处理,一直到整个画面给人的视觉冲击无不提现了画家用心良苦。他那水墨无装的朴素手法紧紧把握住人物的中心位置和巨大的人格力量,给人以亲切、自然、崇敬之感。背景的空白及文字的处理恰到好处的展示了主人公无私无畏、“允公允能”的精神境界。产生了激荡人心的力量。

在李耀春的作品中,他大多是以即兴发挥为基础。高扬创作意识,崇尚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内涵。无论从画面的构图处理,还是对意境的营造;无论是在笔墨气韵上的追求,还是在简约造型的不经意间,恰到好处的融进了中国人物画讲求造型严谨而宾主分明、虚实相生、重视笔墨的韵味。
同时以造型目的为依据,线条详略得当、生动传神。这都可以体现出画家内心的真诚和对艺术的解读。并且能够展现出他的中国画创作正由具象性转为意向性,进而又向精神性绘画迈进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