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康德哲学的总问题)1
康德哲学的总问题: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
康德要解决问题,他要重建形而上学,他在《纯粹理性批判》里,要重建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要给它打下地基,避免独断论,就要追问“何以可能?”这个问题,为什么自然科学有其必然的客观规律?同样的,《实践理性批判》里,要问的就是道德律何以可能。《判断力批判》里面讲审美原则,这本质上也是先天综合判断,你既然说知识有规律,人是有道德,人都有普遍的审美能力这些是不言而喻的,你又要避免独断论,那就要继续追问下去,这种你觉得是不言而喻的事物是何以可能的?而所有的知识、道德律、审美也都是先天综合判断,所以康德的总问题就归结为:“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康德在这几本书中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非常非常重要的来了,先天综合判断到底是什么意思,这非常重要,你不能随便组合一个名词,让人觉得高大尚就完事了,这句话中的每个词都会让人产生误解,掌握了这个问题到底在问什么,那你就能清楚康德的文章到底是在干什么了,因为他的文章再晦涩,都是为了解释这个问题而写的。
首先我们来看“先天”,先天这个概念是拉丁文,a priori我们把它翻译成先天,这个翻译有不同的译法,有人把他翻译成先验,在这里我们不使用这个译法,我们把先验用来翻译另一个词,先天先天,先于经验的,先于后天的,后天获得的都是属于经验的嘛,经验得到的,就是后天的。后天就是posteriori。那么于此相对的,先天的,就是先天赋予的,先天固有的,不需要经验的,我们原来就有的。但是,先天这个译法有他的毛病,在中国人的概念里,先天的好像就是天生的,你天生就有的东西,不就是先天的吗?其实不是这样的,先天带来的有一种生物学倾向,动物有先天的本能,人有先天的禀赋。但是康德在这里用这个词,没有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把“先天”和“天生”区别开来,因为天生的还是经验的,还是属于后天的,你可以分析动物的先天机能是怎么构成的,有遗传带来的嘛,遗传学当然是一门经验科学了,所以也应该是要在经验里加以考量的,所以先天的就只能理解为先天的,而不是天生的。因为这种天生的,在康德看来本质上还是后天的东西。那么康德的先天是什么意思呢?是逻辑上的意思,逻辑在先的,逻辑在前的。就是说,在逻辑上,它是不以经验为转移的。当然可以体现为人的主体的一种先天的能力,比如说人的认识能力,它不是后天接触来的。
所以韦卓明先生曾经有一个很好的设想,就是将这个词翻译成“验前的”,但是这个概念中国人很不习惯,所以没有推广开来,“先天的”这个翻译,虽然会有歧义,但是大家只要能分辨清楚,我们没必要引入一些不必要的障碍来理解康德,所以还是沿用前人的翻译。康德的意思是,一切认知,一切知识本身都有先天的成分,逻辑在前的,不言而喻的成分。
所以我们要确定的是,a priori这个概念是逻辑在先的意思,你把任何一个知识加以分析,你会发现,在任何知识里,都必须有一些条件,是逻辑在先的,是不言而喻的,才能组成这个知识。如果没有这些先决条件,知识是建立不起来的,这个概念是形成不起来的。任何知识都必须有先天东西的成分在里头,它就有一种普遍必然性,就是说逃不掉的东西,,否则你后天的知识也就构不成知识了。
第二个词“综合”,synthetisch,来自于希腊文,syn是合起来的意思,thetisch是命题的意思,合起来的命题,综合的,就是不是分析的,它是和分析是相反的。分析就是把一个对象分开来,把它提取出来,分割开来,加以考察。那么综合自然就是统一起来,加以考察。判断,大家也比较好理解。那么我们组合起来,“先天综合判断”是什么意思?这个就需要加以说明了。
第三个词,“判断”,康德认为,一切知识都是判断。这从亚里士多德就有提出来了,当时也比较流行这种说法。就是说,任何知识,都是以判断的形式表现出来,为什么呢?逻辑学里面讲,概念、判断和推理,推理就是多个判断组合起来嘛,一个三段论有三个判断嘛。那么,概念,一个单独的概念能不能形成知识,很明显并不行,“苹果”,“上帝”,你单说一个概念,你没有说“上帝”怎么样啊,你只说了“上帝”,你没有对上帝做判断呐,上帝有没有?你能证明上帝是有的,上帝是没有的,上帝是全知全能的,你但凡只要下了判断,就能够形成知识。比如说,有人说了一个“鬼”字,你不能说他迷信,因为他什么都没说呢,就说了一个“鬼”字,你怎么能说是迷信呢,你又没有说有没有鬼,你可能说有鬼,可能说没鬼,你不下判断之前,怎么能说我迷信呢?所以概念不能表示态度,也不能构成知识。“红色”也不行,你不能说“红色”就有感性认识了,你必须说,花是红色的,太阳是红色的,红是一种颜色,等等。你必须要把一些概念加上去,形成一个判断,判断最少需要两个概念,有两个概念,你就能形成知识了。
当两个以上概念形成判断之后,就能称之为知识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对这个判断进行讨论了,这个判断是对的,这个判断是错的,但是,你不能说这个概念是错的,概念是不能说错了的。当然黑格尔对这个观点也有不同的意见,不过这是后话了。
既然一切知识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判断之上的,那么判断有几种类型呢?康德分出来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分析判断,一种是综合判断。那么什么是分析判断呢?所谓分析判断,就是是说,它的谓词是已经包含在主词里面的,你做出一个判断,就是把主词里面已经包含的谓词分析出来,然后再加到主词上面。它本来就有,只不过你让它更清晰的再说了一遍而已。比如说,“物体是有广延性的”,这是一个判断,但是这个判断有分析判断的特点,“广延”这个概念在形成“物体”的时候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形成一个物体的概念,就一定会默认有广延的概念,你无法想象一个物体没有广延性,没有广延性,那还叫物体吗?我们之所以成为物体,就已经把广延性包括进去了,所以“物体是有广延性的”这句话其实只是将物体说的更清楚了一点,并没有得到新的知识,虽然看起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实广延已经包含在物体的概念里面了,所以我这样说,是有一种先天的必然性的。一切分析判断,都有先天的必然性,当然物体这个概念你可以说是后天形成的,不过当我用物体这个概念做判断的时候,物体是有广延的,这个判断具有先天性。所以分析判断的特点就是具有普遍必然性。所以理性派哲学家最喜欢用分析判断的方式来谈问题,特别是形而上学问题,所以他们认为他们能把握到确凿的知识啊,因为它是普遍必然的,是没有例外的,但同时,它也只是同义反复而已,并没有带来新的知识。
那么综合判断呢,有后天的综合判断,当然,就有康德提出来的先天综合判断。后天综合判断就是经验判断,凡是经验的都是综合的。那么综合判断的特点是什么呢?综合判断的特点就是“谓词没有包括在主词里面”,是外加上来的。比如说“水是液体”,这就和“物体是具有广延性”不一样了,大家都知道,水可以说固态,可以是液态,还可以是气态,温度不同导致的,所以综合判断的一种情况是经验判断。凡是经验判断,都是综合判断。
但是,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先天综合判断,为什么要提出这么一个设想?因为综合判断和分析判断相比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在于,综合判断能够拓展我们的知识,劣势就在于没有普遍必然性。反之分析判断的优势就在于具有普遍必然性,但是它并不能带来什么新的东西。所以康德就设想,能不能有一种判断,既具有先天的普遍必然性,又能够像经验判断那样拓展我们的知识呢?康德认为有,这就是是否有先天综合判断这个问题,也就是“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