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4.9 超额剩余价值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9、超额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它是由于个别资本家在自己企业中采用比该部门多数企业更完善的机器和生产方法而得到的。个别资本家用这种方法使自己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该一生产部门的平均水平。因此,这个资本家的企业所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这种商品的社会价值。既然商品价格取决于它的社会价值,这个资本家也就获得比一般剩余价值率更高的剩余价值率。
现以下述例子来说明。假定一个yan厂的工人每小时生产1,000支卷yan,一天工作12小时,其中6小时创造出同自己劳动力价值相等的价值。如果工厂使用一种机器,把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末,工人照旧劳动12小时,制出的卷yan已不是12,000支而是24,000支了。在新创造的价值中,体现在6,000支卷yan即3小时产品中的那一部分价值[1]补偿工人的工资;体现在18,000支卷yan即9小时产品中的那一部分价值[2]则落入厂主手中。
这样,必要劳动时间就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就相应地延长。工人已不是用6小时而是用3小时补偿其劳动力价值;他的剩余劳动从6小时增加到9小时。剩余价值率增加2倍。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因降低本企业产品的个别价值而获得的超过一般剩余价值率的多余剩余价值。
一个企业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暂时现象。同一部门的多数企业主迟早会在自己企业中采用新机器;谁没有足够资本办到这一点,谁就会在竞争中破产。由于这个缘故,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商品价值降低,最先实行技术革新的资本家再不能得到超额剩余价值。但是,超额剩余价值在一个企业中消失,又会在另一个使用新的更完善的机器的企业中出现。
每个资本家一心只想自己发财。但各个企业主分散活动的最终结果,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对剩余价值的追逐促使每个资本家对竞争者保守自己的技术成就,于是产生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这就暴露出资本主义是把生产力的发展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是在矛盾的形式中发展的。资本家只有在可以增加剩余价值的时候才采用新机器。新机器的使用是尽力提高对无产阶级的剥削程度的基础;技术进步是以工人阶级世世代代的无数牺牲和困苦为代价的。可见资本主义对待社会的主要生产力即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是最无人性的。
注:
[1] 减去不变资本转移部分的价值。
[2] 减去不变资本转移部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