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

膝关节疼痛是普通现象,其中膝前痛的发生率很高,女性受影响的机率是男性的两倍多。膝关节前部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包括伸膝机制的过度使用损伤:肌腱炎、髌骨不稳定、软骨损伤等。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是“膝前痛”的常见原因,导致活动受限,并最终会导致骨关节炎。
发病机制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涉及多种下肢功能障碍。
髌骨轨迹不良
髌骨的轨迹不良可能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动态 MRI 表明,患有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患者在深蹲时会增加髌骨的侧移和侧倾。过度活动的髌骨与髌股关节疼痛的发生率有显着相关性。
与健康者相比,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的髌骨具有显着增加的横向平移(轨迹不良)、外侧髌骨旋转和增加侧向倾斜的趋势。

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失衡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的“髌骨轨迹不良”与股内侧肌的延迟激活相关。在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中,当患者上下楼时,股外侧肌比股内侧斜肌更早被激活。股外侧肌的强大拉力,会拉着髌骨向外侧移。

静态或动态膝外翻
与 Q 角正常者相比,Q 角增大 (>20°) 者更容易发生膝关节损伤。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常观察到动态膝外翻。静态或动态膝外翻可能会影响髌骨轨迹,导致髌骨外侧移,甚至脱位。
临床上可以通过单腿深蹲观察到功能性或动态膝外翻。

髋关节失稳和髋外展肌无力
髋不稳定和外展肌(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无力会导致的股骨内旋、内收,造成膝关节排列不良。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骨盆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单腿站立进行检查,如果患者单腿站立 1 分钟内不能稳定骨盆,出现站立侧骨盆下落,则表明髋外展肌无力。

后足外翻
胫骨的内旋、内倾也可能是由后足外翻引起。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可能有多种足部力学障碍。这些障碍包括后足外翻峰值时间延迟、足跟着地时后足外翻增加和后足外翻范围减小。

治疗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会造成恶性循环,并进一步抑制下肢肌肉活动。在一项针对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的前瞻性随机研究中证明,与单独的物理治疗相比,手术治疗并没有表现出更积极的效果。
因此,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贴扎
贴扎的目的是通过在皮肤上打肌贴来改善髌骨轨迹,肌贴应施加向内侧的力以抵消髌骨向外的轨迹不良。

足部矫正
使用足部矫形器或垫高足弓,可改善胫骨的内倾内旋,可促使膝关节对齐。也可通过增强足底肌肉,以维持足弓高度正常。

运动治疗



推荐阅读
参考文献
Petersen W, Ellermann A, Gösele-Koppenburg A, Best R, Rembitzki IV, Brüggemann GP, Liebau C.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14 Oct;22(10):2264-74. doi: 10.1007/s00167-013-2759-6. Epub 2013 Nov 13. PMID: 24221245; PMCID: PMC4169618.
Al-Hakim W, Kumar Jaiswal P, Khan W, Johnstone D. The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anterior knee pain. Open Orthop J. 2012;6(Suppl 2: M10):320–326. doi: 10.2174/1874325001206010320.
Baldon R, Nakagawa TH, Muniz TB, Amorim CF, Maciel CD, Serrão FV. Eccentric hip muscle function in females with and without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J Athl Train. 2009;44(5):490–496. doi: 10.4085/1062-6050-44.5.490.
Barton CJ, Levinger P, Crossley KM, Webster KE, Menz HB.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rfoot, tibial and hip kinematics in individuals with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2012;27(7):702–705. doi: 10.1016/j.clinbiomech.201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