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九辫】包公审案 (短篇一发完)

2022-08-03 13:59 作者:龙葵de小羽  | 我要投稿

<孤魂野鬼张vs唱花脸的杨>

<觅凉系列最终篇。这是鬼事系列里唯一一篇真的讲鬼的故事,但是平铺直述,保证一点儿也不吓人>

<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

<故事情节纯属我瞎编,请勿上升>










        从来说鬼是说人,醒木一拍善恶讲,

        铁面包公断奇案,不过粉墨戏一场。


        “啪”的一声脆响,小小的醒木落在书案之上。

         台上的说书先生明显要比传统印象中的“说书人”年轻俊俏很多,他穿着一身月白长衫,戴着金丝边的眼镜,斯斯文文的开口。

         “咱们闲话少说,书归正传。故事要从京西一个姓李的大户人家办满月酒请戏班子唱堂会说起……”

         京西李家庄的大户李振弗邀请到京城里著名的庆云戏班来唱堂会的消息,在这个不大不小的村子里不胫而走,没过半天就传的妇孺皆知。

         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城里的那些老爷、太太们都流行去电影院里面看电影消遣,但是在城郊的乡镇,唱戏还是最吸引人的娱乐活动。

        这次李家办堂会唱三天大戏,是为了给他们家最宝贝的三代单传的小孙子过满月。李家往上倒几代都是大商贾,可以说富甲一方,此前已经是大摆了三天不用随份子就可以随便吃喝的流水席。

         庆云班风尘仆仆赶到李家庄的时候,天色已晚,大管家李贵安排他们住进了村头儿的李家家祠。

         班主郭老板招呼徒弟们抓紧把拉车的骡马拴好,车上的箱子都搬下来。

         小徒弟杨九郎还从来没参与过这么大型的堂会,搬那沉重的行头箱子时都掩不住脸上的兴奋劲儿。

         “哇,这李家也太有钱了吧,家祠里面居然有这么大一个戏台子!”杨九郎张望着,那些五彩斑斓的镂雕彩绘看得他眼睛都快不够使了。

         比他先入门年纪却小几岁的周九良拎着个乐器箱子,从他身后轻踢了他一脚,“少见多怪的,这算什么呀,早年间师父连宫里的畅音阁大戏台都上去唱过。那畅音阁才叫富丽堂皇,仙宫都比得上。”

         “真的假的?我怎么从没听师父提过。”

         “师父不屑提那当年勇。快些收拾早点儿睡觉吧,这又搬又扛的折腾了一天,你不累啊?”

         “师哥,咱们晚上睡哪儿啊?”杨九郎猛然看到那戏台二层仙楼上密密匝匝摆满了牌位,后脑勺有点儿冒凉风。

         “哪儿不能睡啊?这些条凳,搬两个过来再搭几块木板就是床。还有那戏台子下面,我跟你说就那里最好,安静,你不早点儿去就该被那些鹤字儿的师哥给抢没了。”周九良说着话,手上的活儿一直没停,很熟稔的搬来木板搭好了“床”。

         杨九郎有学有样儿也去搬木板,低声跟周九良调侃,“鹤字儿的也抢不上,就云杰师哥一个人就能把戏台子底下占满了。”

         他俩就着一个墙角搭了个通铺,和几个师兄弟儿挤在一起睡下了,倒也安稳。

         杨九郎几乎是沾枕头就着了,他做了一个挺长的梦。

         梦里他正穿着厚底儿鞋在耗腿,晃晃悠悠累的快要站不住了,忽然听见一个很清亮的嗓音问他:“你哪年入科的?”

         “民国九年。”他下意识回答,过后才反应过来,反问道,“你谁啊?”

         “叫我师哥!”那人声音虽然提高了不少,语气却也并不很凶。

         杨九郎抬头看过去,只见一个身高跟自己差不多的清瘦少年站在面前,穿着月白色的长衫,黑布鞋干净整洁不染一丝尘土,手里还悠悠的摇着一把香妃竹扇,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细看他的面容,眼角眉梢微微向上吊着的一双媚眼,朱唇皓齿,粉面桃花。

         这人生的好美啊,杨九郎不禁暗叹。

        “我师哥多了,怎么从来没见过你?”

        “哎呀,一句两句说不清楚,你先跟我走一趟。”自称是“师哥”的陌生少年看起来有些急躁,直接上手一把抓住他的胳膊,拉着他转身。

         不过他不是带着杨九郎跑,而是径直在一团白雾里腾空飞了起来。

         “哎哎哎,你这是要带我去哪儿啊?”杨九郎看清脚底下飞速闪过的房屋屋顶,吓得不敢再胡乱挣扎。

        “你只管看着,千万别出声。”

         他们落在一个深宅大院的屋顶上。这房子比村里其他人家的房子高出太多了,站在屋顶上简直是“一览众山小”。

         那位师哥轻轻掀起一片灰瓦,让杨九郎趴在那小洞口往屋子里看。

         “你带我来偷听人家墙角儿啊?”杨九郎虽然这样说,但是也挺好奇,老老实实趴在瓦上面往里看去。

         屋子里面的装潢比外面看起来更加豪华,大管家李贵正垂手站在屋子中央,低眉顺眼的说:“回东家的话,庆云班的人均已安排好,都在家祠里住下了。”

         “嗯。”在这个角度看不见的某个人懒懒的应了一声。

         “按照您吩咐的,帖子也都发出去了,明天就正式开锣唱戏。只是……”李贵欲言又止。

         “说。”那个人惜字如金的只蹦了一个字。

         “小的拙见,这庆云班在京城已经不同以往,愈发的火了,东家想要个身体健壮的人给小少爷,从哪儿买不来呢?找庆云班这样出名的戏班里的人,会不会风险太大……”

         “我自有我的道理,你只管给我把他们看好了,在选定了人之前一个都不能少,知道了吗?”

         “是!”李贵赶紧应承下来。

         杨九郎凑的更近一点,想看看那个一直坐在看不到的地方说话的人到底长什么样,不料脚上使劲儿太大了不小心踩碎了一片瓦。

         只见那位师哥甩手就用一阵白烟把瓦片复原了,薅起他的后脖领子立刻带着他又飞了起来。

          “哎呀呀,师哥你轻点儿。”悬在半空中的杨九郎扑腾着两只脚。

         “刚才你都看见了,这李家人没安好心,你快告诉师父,让他带着戏班赶快逃命!”

         “啊?往哪儿逃?”杨九郎始终一知半解,还没来得及细问,已经被那师哥从半空中丢下去。

         “啊——”他在梦里坠落回自己的身体内,猛的惊醒。

         还没完全清醒过来,只听黑暗中不知道谁喊了一嗓子,“走水啦!”

         睡在他身边的周九良“腾”一下坐起来,拉着他头也不回就往外跑。

         尽管李家的一众家丁很快敢来救火,但还是烧掉了小半个家祠,那精美的大戏台也被烟熏的一塌糊涂。

         “应该是风吹倒了香烛,引燃了香案上的桌布。”李贵在到处都还汪着水的家祠里查看了一番。

         郭老板有些为难的咂着牙花子,“主家遇上这种事儿,我们也十分遗憾,但是这戏台子都坏了,堂会恐怕是没法儿唱了。”

         李贵赶紧阻拦,“这叫多大点儿事儿,咱们东家有的是钱,明早叫村里的木匠都来,保管不出半天时间就能在这院里再搭一个戏台出来,不耽误晚上开戏。”

         难得有这样连唱三天的大堂会,郭老板也不想损失这么丰厚的一笔进账,顺水推舟:“李老爷是我们的老主顾了,这活儿我们也一定保到底。”

         李贵当真在半天时间内就找人搭起一个简易的戏台,虽然来不及粉饰,挂上些红绸子扎成的花,倒是也挺喜庆。

         然而主家把点戏的单子送回来的时候,郭老板看了一眼就愣住了。

         别的都还好说,无非就是些《游龙戏凤》那类的“热闹”戏,只是这最后点的一出连台本的大戏,却是《乌盆记》。

          “大好的日子,咱们多唱点儿欢快的戏吧?”郭老板也没好意思说的太直白,这《乌盆记》又叫《奇冤报》,是出了名的“鬼戏”。

         “嗐,实不相瞒,我们东家呀就爱这个包公戏,从小就想当包拯那样名垂青史的大清官,可偏偏他们家这一脉就从来没出过一个读书人。他总说,做买卖的就算再有钱也还是被人瞧不起,他说什么也要培养长孙读书考进士,将来做大官。”

         “嘿,皇上都没了,哪儿还有什么进士……”在不远处帮忙收拾行头箱子的杨九郎一直在竖着耳朵偷听这边的谈话,听到这里忍不住嘀咕了一句。

         郭老板听见了装没听见,继续说:“或是《满床笏》,或是《六国封相》,这两出儿戏寓意都是极好的,也是我的拿手戏,您看让主家儿再考虑考虑吧。”

         “想是郭老板您觉得钱给少了?”李贵眼皮都不抬一下,轻蔑又傲慢的说,“钱的问题在李家就不是问题,你就说能不能唱吧?”

         郭老板看了一眼自己那些等着他赚钱吃饭的徒弟们,咬着后槽牙说了声,“能!”

         结果转过头来,准备勾脸的净角儿一听是要唱《乌盆记》,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不行不行不行,郭老板您这玩笑可不兴这么开,哪有露天唱包公戏的?”

         “我知道这是坏了咱们的规矩,但是戏班子好不容易揽下这个赚钱的活儿,如果不演就这样空着手回去,孩子们只能喝西北风了。”

         “你胆儿大,我可不敢,我就是一个跟班儿搭戏的花脸,为了这么仨瓜俩枣的,豁出命去可不值当。您呀,另请高明吧!”说完他收拾了个人物品就走了。

         杨九郎见状,愤愤不平的说:“师父,他怎么能这样临阵撂挑子呢?”

         郭老板摇头,又点点头,“他跟我都是跑江湖多年,悲欢离合见得多了,戏曲舞台光怪陆离,他会格外地相信鬼神之说 也正常。”

          “师父,为什么不能露天唱包公戏呢?”

         郭老板摸摸他头发剃的很短的后脑勺,慢慢的讲到,“有的戏是给人看的,有的戏是替鬼唱的。老年间传说,有冤屈的鬼魂投告无门,看见露天唱包公戏的必定会找上来,他们口不能言手不能写,只能兴起大雾或狂风,那好好的天气不是突然刮起大风就是下暴雨也是有的。”

         “真有这么邪乎吗?”周九良也忍不住问。

         “哎,既然答应了主家儿,那无论如何都得演了。”

         郭老板翻出一件蓝色蟒袍,打量了一圈儿自己的徒儿们,“九郎,我看也就你这身高能撑的起这件蟒,《乌盆记》的词儿你瓷实吗?”

          “我会唱。”杨九郎一听师父有意让自己救场,跃跃欲试起来。

         毕竟连周九良也就只能演演龙套,包拯这么重要的角色,平时根本轮不上他们这九字儿的。

          “那就赶紧扮上吧,时候不早了。”

         周九良帮杨九郎勾脸,用白色的油彩在他的额头上仔仔细细勾画出一轮弯月。

         杨九郎老老实实坐在凳子上,忽然想起来昨晚上的怪梦,便问他:“师哥,咱们庆云班可有一位师哥是长得极好看的?”

          “要说美貌,那得是张云雷师哥。你问这个干什么?”

          “我昨晚上梦见他了。”

          “不可能啊,你来的时候他已经……走了有五年多了。”

          “我梦见的这位师哥,眼角稍微往上吊着,穿着月白色长衫,嗯……”杨九郎仔细回忆昨晚那个梦,“哦对了,他右手背上还有一颗痣。”

          “真的,那就是张云雷师哥。可是你怎么会知道他长什么样子的呢?”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不过怎么从来没听人提起过他呢?”

         周九良严厉告诫:“不光别人不能提,你也不能,知道吗?尤其是在师父面前,绝对不可以讲‘张云雷’三个字,师父要大发雷霆的。”

         “哦。可是……为什么呢?”

         “我悄悄告诉你也无妨。张云雷师哥以前是师父最疼爱的,从小儿手把手教起来的。五年前,他已经是京城小有名气的旦角儿了,那会儿也是在这个李家庄唱堂会,夜里突然一个人偷着跑出去跟人私奔了,一句话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一包银子。师父当时都气吐血了,把那银子全都丢在了马路上。从那以后,谁提他师父就跟谁发火。”

          “哦哦,原来是这样啊。”杨九郎把本来想告诉他的关于张云雷在梦里警告他们得赶紧离开的话,都咽回了肚子里。

         杨九郎很快就在师兄弟们的帮助下换好了行头,穿着蓝蟒,足蹬厚底靴,纱帽翅是相纱,戴的是黑满髯口,扮上以后只是站在那里不说话就威严十足。

         师父是唱老生的,晚上的正戏自然是由他来扮演主角刘世昌。杨九郎托着髯口站在上场门侧面候场,紧张的里面穿的水衣子都被汗湿透了。

         他到底是头一回登台,透过帘子缝儿瞧了一眼台下呜呜泱泱的人,头皮直发麻。

         不多时师兄李云杰一挑帘儿,郭老板就迈着台步下来了。

         经过杨九郎身边的时候,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少爷,别紧张,你就当台底下是一片西瓜,只管唱你自己的词儿就行。头一回只要能顺顺当当把所有词儿唱下来,就算成功。去吧,别害怕,出了多大事儿都有师父给你兜底呢!”

         说话间四青袍、二差役的龙套已经准备要上去了,杨九郎连忙答应着,鼓足了气,昂首阔步的走上台去。

         戏台中央站定,杨九郎刚唱了一句导板“想当年奉王命领凭上任”,余光里瞥见面前竟不知何时已跪了一个白衣白发的人,他浑身衣服破烂不堪,鲜血淋漓,吓得杨九郎一怔,直愣愣在原地站住了。

         不放心他一直还站在上场门儿看着的郭老板,还以为他这是怯场忘词了,朝乐队比划了一下,示意锣鼓点儿不要停。

         杨九郎此时却什么也听不见了,他瞪着眼睛看着那个人,只见他缓缓抬起了头,苍白的脸上毫无血色,嘴巴一张一合,却听不见他在说什么。

         杨九郎细看一番认出来,他就是梦里见到的那位师哥——张云雷。

         他怎么搞成这么一副鬼样子了呢?

         等等,他在这儿跪了这么半天了别人怎么都没有反应呢?

         杨九郎斜着点儿脸朝身旁的一个演龙套的师哥使眼色,示意他往自己这边看。但是面朝戏台站着的师哥却只是朝他努嘴,示意他赶紧往下唱。

         难道说只有自己能看得见他吗?

         杨九郎“妈呀”一声拎起蟒袍下摆撒腿就往下场门跑去。

         把台下观众轻蔑的嘲笑声和不满的谩骂声都甩在身后,他几步就跑进了简易戏台子隔出的“后台”。

         郭老板早已看出他不对劲儿,赶紧过来问他:“怎么唱一句就下来了?”

          杨九郎哆嗦的站不住,“师……师父,我遇上鬼告状了!”

         郭老板面色一沉,又挑帘儿往前面望了望,只见底下的不少观众已经吵嚷起来,戏台子正对面的主座儿上,李振弗坐在圈儿椅上,脸色更是难看。

         他只得亲自救场,妆也来不及改了,只穿着白色的水衣子,站在上场门唱了一句闷帘儿导板。

         作为一班之主,郭老板的嗓子自然是极好的,只一句就让底下的人群立刻安静了下来。他挑帘儿上台,虽然没有扮上,做派一点儿不差,稳稳当当的唱了段流水:“定远县为县令管辖黎民。行至中途狂风一阵,刮去了大轿顶必有原因。好似那六月飞雪天示警,这内中被屈含冤要查明。”

         台底下叫好儿声不绝于耳,而杨九郎还是止不住的浑身发抖,他低声对周九良说:“我看见了张云雷师哥的鬼魂来告状,他恐怕已经……”

         周九良赶紧捂住了他的嘴,示意他不要继续再说。

         可这场戏并没有因为郭老板的冷静处理就变得顺利,他在台上唱着唱着,本来晴朗无云的天气突然就狂风大作起来,一片乌云卷着豆大的雨滴砸下来,不停浇在他脸上。

         台下听戏的人一下子做鸟兽散,但是郭老板也没有停下,直淋着雨唱完了那一折戏,才不慌不忙的下来。

         雨水已经把他脸上的油彩都淋的花掉了,杨九郎见了,直觉师父看起来真像是大哭了一场。

         堂会头一晚的戏就此告终,大雨把戏台子浇的乱七八糟,家祠里面也没法儿住了,李贵又带着庆云班的众人转移到了李家宅子里的几间常年无人的空屋。

         洗了脸的杨九郎捂着鼻子打扫着炕上厚厚的灰尘,其他的师兄弟们也都是垂头丧气的在收拾,这第一场戏真的是出师不利。

         夜已深,小徒弟们一字排开挤在大炕上睡着,郭老板则睡在外间。杨九郎根本睡不着,一闭上眼睛就看见舞台上那骇人的一幕。

         他很想问问师父上去唱戏的时候看见了那位师哥没有,更想知道失踪的师哥到底有什么冤屈。

         后半夜他实在是躺不住了,爬起来偷偷披上衣服,一只脚刚踩在地上,就感觉被一只冰凉的手抓住了脚踝。

         是哪个师兄弟跟他一样睡不着开玩笑呢?杨九郎伸长脖子向炕下面看去,竟然看见一只苍白细长的手正抓着自己,而那条穿着血淋淋的白色衣服的胳膊,是从砖搭的实心儿炕里面伸出来的。

         人的恐惧到了一定程度就尖叫不出来了,杨九郎嘴巴张得老大,嗓子里却连一点儿呜咽声都发不出来,只是僵在原地上不去下不来。

         “我跟你说的话你是一点儿都没往心里去,怎么还不赶快告诉师父呢?”熟悉的声音在杨九郎耳边响起。

         “师……师哥?你有什么冤屈怎么不自己去跟师父说?”

         杨九郎心说,我来的最晚,你老盯着找我干嘛?

          “因为你有危险。听我的,赶紧告诉师父,带着大家快逃,听师哥话!”

         外间儿睡着的郭老板好像听见里屋的动静了,咳嗽了一声,杨九郎顿觉抓着自己的那只手松开了。他“蹭”一下蹿回到炕上,紧紧贴着周九良背后躺下了,整个身子都缩进被子里不敢睁眼。

         就这么怕着怕着,竟也睡着了,梦里他再次见到了张云雷。他的样子不再吓人,还是初见时那么好看。

         杨九郎见他跟自己招手,迷迷糊糊的跟了上去。

         “师哥,咱们这又是要去哪儿啊?”

         “我明白你心里的担忧,怕就这么空口白牙的去跟师父说,他不会相信。所以我带你去我的回忆里看个究竟,你便照着实情去说就是了。”

         “啊?”杨九郎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吸进了一个巨大的黑洞里,周围的环境再度亮起来的时候,迎面看见了一队接亲的人等在李家大宅院子中央。

         李家虽然布置的张灯结彩,只是这接亲的轿子看起来却实在诡异,藏蓝色的轿帘,四角挂着白色绸布扎的花,实在与“喜庆”二字不沾边儿。

         杨九郎发觉这里的人是看不到自己的,便大着胆子往堂屋里走去。只见李老爷正在跟自己哭哭啼啼的女儿说话。

         “闺女啊,不是我这当爹的不疼你,实在是早就定好的娃娃亲婚约,而且那大帅的势力有多大你又不是不知道,爹若是跟他提出毁约,他还不把咱们全家都活剐了。”

         “爹,我早就听到了消息,大帅的公子战死沙场,他们家非要这时候接我去完婚,这不是摆明了要我去跟他结阴亲吗?”

        “我知道……我也不想让你年纪轻轻就去送死,可是这接亲的队伍就堵在家院子里,人人都背着枪。”

         大管家李贵从旁边说,“东家,小的有个馊主意,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说!”

         “咱们村的王老太太做寿,请了一班小戏到家里唱堂会,我去瞧了,那戏班儿里有个唱旦角儿的,扮相极美,不如咱们也请他们过府来唱堂会,就说是给咱们小姐送嫁,然后悄悄把那小戏子给……”李贵说着做了一个“捆绑”的动作。

         李振弗思考了一会儿,“只是,让他替我女儿出嫁,万一被大帅的人发现了怎么办?”

         “东家,这结阴亲把人拉去肯定就直接埋了,他们又没见过咱们家小姐长什么样,发现不了。”

         “嗯……也罢,小戏子都是戏班子买来的,也花不了几个钱,咱们多予他们些钱财也就是了。李贵,你去办吧。”

         转眼到了第二天,庆云班如约而至。那时徒弟还没有几个,主要就是张云雷跟班主郭老板搭戏,当晚唱的是《贵妃醉酒》。

         演出结束后,李家“盛情”挽留戏班留宿一晚,在张云雷独自去卸妆的时候强行把他绑走,扒掉戏服套上一件红色的嫁衣就塞进了花轿。

         以男方家里的风俗是晚上娶亲为由,接亲的队伍趁着夜色就离开了,从此,张云雷消失的无影无踪。

         而为什么会有一包银子和张云雷“私奔”的谎言留下,那是李贵私吞了绝大部分李振弗给戏班的钱,只留了一小包银子,并且为了怕班主执意不肯放弃张云雷而编出的谎话。

         “从李家庄往南三十里,有一片荒弃了的坟地,那里便是当年大帅家的祖坟,因他全家都被仇人杀光,所以这几年一直荒废着保持着当年的样子,我的尸身就在大帅儿子的墓里。李家人贪财,当年我那件演贵妃穿的女蟒是金线绣的,李振弗还一直收在家里,那件蟒袍侧面扣襻儿掉了一个,是我自己用红线凑合缝上的,若找到可做物证。”张云雷说完便离去了。

         杨九郎想追,迈开步子却踢到了身边周九良的小腿,周九良疼的“嗷”一声叫,惊醒的杨九郎睁开眼一看,此时天已经大亮了。

         他左思右想,觉得还是得把实情告诉师父,张云雷并不是私奔去了,他是被人害死的。就算于事无补,最起码不能让最疼他的师父再继续怨恨他了。

         他跑去找到师父,一股脑儿把前因后果都说了。

         郭老板先是惊讶,而后又垂泪,哭着说此事定不能善罢甘休。

         可是他们只是个跑江湖唱戏的,该怎么让这件谋杀案沉冤昭雪呢?郭老板计上心来,对杨九郎说:“今天咱们还唱《乌盆记》。”

         他对李振弗说,因为昨天突然下雨打断了演出,今天特意重开锣鼓免费另唱一场,然后又说自己之前有幸结识了县里警察署的署长,可以出面下帖子邀请他来一同看戏,一是为了镇一镇场子,二是也可以帮李家长孙将来从政铺一铺路。

         对于李振弗这样的官儿迷,这种条件是根本无法拒绝的。

         等到晚上警察署长来看戏,昨天那一幕“鬼魂告冤”又上演了,杨九郎在台上当着众人的面对警察署长说,看到有冤魂向自己诉说冤情,自己是假包公,署长是真清官,请为民做主。

         一顿高帽子戴过去,直夸的警察署长云里雾里,就答应了要帮鬼沉冤昭雪。

         “他,他在哪里?”署长问话的时候其实也有些肝儿颤。

         “就跪在您的脚前。”杨九郎脸上满是油彩,也就看不出编瞎话的脸红。

         “他说要带着咱们一起去找他的尸身。”杨九郎说罢就引着署长一行前往梦里张云雷说的那个地方。

         果然,在那里他们找到了大帅家的祖坟,以及他年少早亡的儿子的墓。

         杨九郎假装看见了什么,点点头,说:“那鬼魂消失在那座坟墓里面了。”

          “挖!”

         大帅一家被灭门的事儿署长早有所耳闻,因此也就敢下令开棺验尸。

         几个警察七手八脚的开挖,不多时大帅儿子的棺椁就从泥土里露了出来,而令众人惊讶的是,棺椁早已朽烂,可是埋在它边上连一层芦苇薄席都没有的张云雷,尸身却是一点儿没有腐坏,还依旧保持着被害时的状态。

         警察看到这样诡异的情况,都不敢动了。杨九郎这两天几次三番被吓唬,倒是胆子大了不少,跳进坑里把张云雷的尸身抱了上来。

         只见他身上穿的是水衣子和水裤,衣衫不整血迹斑斑,年轻俊美的脸庞栩栩如生,只是满头乌发却全都变白了。而杨九郎在梦里看到的那件红色嫁衣,并不在他身上。

         警察署的仵作赶来验尸,说是死前遭受到侵犯,是被活活折磨死的。

         杨九郎咬了咬牙,说到:“请署长大人一定要彻查此事,还冤魂一个公道!”

          “这事儿不难,找不到这大帅家的人,当年挖土填土的工人还是可以找到的。”署长自信满满。

         果不多时,警察就在附近的村庄抓到几个专门干“白事儿”的工人回来问话。

         他们禁不住吓唬,很快就招认了实情。当年“新娘”从李家接回来,大帅的人急着去办别的事儿,就把轿子扔下吩咐他们赶快挖坑埋下去。

         几个工人也知道这轿子里面的人是要被活埋的,他们几个大活人岁数不小都还讨不起老婆,这死人却能独享这么一个富家千金,他们觉得实在是不甘心,觉得反正也没人知道,就把新娘拖出了轿子。

         挖土的工人说着,“结果……结果掀起轿帘儿一看,里面并不是那李家大小姐,而是一个被五花大绑堵着嘴的男旦戏子。甭管怎么样吧,我们还是一不做二不休,就……”

         “就怎么样?”署长厉声质问

         “他一直抵死挣扎,那头发居然一下子全都变白了,怪瘆人的,事后我们几个都觉得后怕,草草把他的尸体扔在大帅少爷的棺椁旁边,又垫了厚厚的土在上面。”

         “拿下!”署长命人把这几个工人抓紧监狱大牢,却绝口不提李家绑架张云雷的事儿了。

         杨九郎力证冤魂的戏服还在李家,要求署长派人去抄家。但是警察署长这会儿却说起“空口无凭”的话来。

         郭老板走江湖多年,深知这署长肯定是收了李家不少钱财贿赂,他们这样地位低下的戏班,要钱要权全都没有,这事儿恐怕是无法再继续追查了。

        警察署长的人刚离开,李家的家丁就把庆云戏班的人都抓回去了,扣押在李家大院。

         杨九郎想起在梦里张云雷师哥反复提及的让他们赶紧离开李家,方才明白了其用意,然而为时已晚,

         李振弗却单单只叫人把杨九郎抓到了他面前,很满意的打量着,“不错,看着就能健康长寿。赶紧去把道长请来,为我的大孙子做法。”

         杨九郎被堵住了嘴,无法咒骂这个老混蛋,但是他倒是心情不错的样子,自己主动说了起来。

         “我这宝贝大孙子先天不足,幸而遇到一位高人道长,会移花接木的续命之法。都说红气最养人,你们庆云戏班是现下京城里正当红的,从你们这儿选的人肯定错不了。”

         过不多时,一个道士打扮的人被请进屋,拂尘一甩,就开始拿着一张黄符纸叽里咕噜的念咒。

         杨九郎没感觉到自己有啥变化,倒是屋子里油灯上的火苗疯狂摇晃起来,突然“轰”的一下油灯的火苗蹿起老高,快速引燃了这间房屋。

         李贵慌忙去开门,想要带着李振弗逃跑。但是门似乎被什么东西从外面顶住了,那三个人拼劲全力也没能把门推开。

         杨九郎终于挣脱了堵在嘴里的东西,在冲天的火光中大笑着,看着那三个坏人最终自食了恶果。

         昏倒之前,他看到了月牙白的衣袖从眼前一闪而过。

         他又做梦了,这次他不再恐惧张云雷师兄,而是大着胆子一直盯着他看。

         “你老看着我干嘛?”张云雷被盯的脸红了起来。

         “你怎么长得这么好看,像天上的仙子。”

         “切,说的你好像真见过仙子一样。”

         “我没见过,但是我觉得仙子就该是你这样。”杨九郎说的理直气壮。

         “九郎,谢谢你帮我沉冤昭雪,你有什么愿望吗?只要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一定帮你实现。”

         杨九郎想了想,说:“我希望来世有机会能跟师哥在一起坐科学艺。”

         “就这么简单?”张云雷有点儿不敢相信。

         “嗯嗯,就这一个愿望。”

         “好,我答应你。”





         奈何桥边,有一缕游魂久久徘徊,就是不肯转世离去。

         孟婆忙忙碌碌的“接待”完一队魂魄,擦着汗坐在桥栏杆上乘凉歇息。那游魂就在她旁边,也坐在桥栏杆上,垂着的两只脚晃晃悠悠,像个没长大的小孩子。

         孟婆随手递给他一碗茶,“喝吧,孩子,你看你那嘴角干的都裂了,等这么久一定很口渴吧?”

         游魂没有伸手接她的茶,虽然他因为徘徊了太久灵体已经模糊不清,但是脾气还是挺大的。

         “行啦,老太太,我都在这儿多少年了,你这点儿把戏留着去糊弄新来的吧。”

        “你说你在等人,这么多年还没来,怕是已经错过了吧?老婆子我劝你一句,还是赶紧转世投胎去寻他去吧。”

        “不能,那小子身强体健到招人嫉妒的程度,肯定能活个长命百岁的。”

         说话间又有一拨魂魄乘着无底的小船渡过忘川,来到奈何桥前。

         孟婆顾不上他了,赶紧去给他们发汤碗。

         游魂忽然瞧见其中一个魂脑袋顶上的“走马灯”亮起唱京剧的画面,细瞧了一阵子,忽然笑道,“这小子小眼八叉的,没想到最后还真成了名角儿了。”

         游魂起身,跟上了这一队。

         他对孟婆说,“老太太,我等的人来了。不用你劝了,我要去投胎啦。帮我跟阎王说说情呗,看在咱们认识这么多年的份儿上,帮我选个有钱点儿的人家。”

         孟婆端起一碗酒,“那我给你践行。”

         游魂没有接,“我还得寻他去呢,这孟婆汤我就不喝了吧。”





         评书散场,杨浩翔来帮师哥张磊收拾剧场的卫生,他一边扫地一边问,“师哥,你今天说的这段《包公审案》,怎么跟师父教的不一样啊?”

         正在叠手绢儿的张磊拿手绢儿轻打他的头,“傻瓜,师父不是常说么,学他者生,像他者死。师父教的是咱们说评书的方法,可你不能生搬硬套照着师父说的故事说,那样怎么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啊?”

         “哦,我错了。”杨浩翔揉了揉后脑勺,乐呵呵的说,“师哥,赶紧收拾收拾回家吧,师父说最近剧场生意好,让师娘给咱们炖了酱牛肉吃呢!”








<end>


【九辫】包公审案 (短篇一发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