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郑林(郑玄鲲)被《金砖艺术家》专刊选为书画艺术家代表,并接受媒体采访
郑林,字玄鲲,号西北轩主,又号文忠轩主,当代著名书法家,民族英雄林则徐七世嫡外孙。郑林先生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国内理事,北京中山书画社社员,中国楹联学会北京书画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
2005年,应澳门林则徐纪念馆馆长之邀,参加纪念先祖林公则徐巡阅澳门166周年活动,受邀书写先祖林公则徐诗句海纳百川书法作品,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上台亲接,同时亲颁郑林先生澳门林则徐纪念馆荣誉顾问聘书。

2012年,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之邀,为笫六届泰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笫六届换届大会,题写书法作品,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行。郑林先生书法作品多次应邀参展,获得国际奖项,被海内外知名企业,及友人认可赏识并收藏,融入市场受到好评。
2014年,书写先祖林则徐回疆竹枝词30首书法作品约13米,参加全国民族大团结名人名家书画展,在国家博物馆一层大厅展出,展后作品被新疆伊犁市政府收葳,颁发证书;之后由香港文学出版社出版郑林先生隶书《林则徐回疆竹枝词》30首,全球发行。
2023年,《中华英才》期刊进行专题报道。同年,由世界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金砖艺术家》一书中,被选为金砖五国中国代表艺术家。

金砖国家(BRICS),因其引用了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和南非(South Africa)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国家”。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26.4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41.93%。据估算,2021年五国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25.24%,贸易总额占世界的17.9%。2022年,五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为14.06%,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总量为14.15%。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世界新兴市场。2006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外长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首次会晤,开启金砖国家合作序幕。2009年6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会晤,推动金砖合作升级至峰会层次。2011年,南非正式加入金砖国家,金砖国家扩为五国,英文名称定为BRICS。2009年以来,金砖国家领导人共举行14次会晤、9次非正式会晤。

金砖国家的标志是五国国旗的代表颜色做条状围成的圆形,象征着“金砖国家”的合作,团结。2017年12月,金砖国家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2023年8月22日至8月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办。
《金砖艺术家》专刊是从金砖五国艺术界甄选出来的最具影响力、最具代表性、最具实力派的艺术大家,汇聚了当代文学艺术的杰出成就,是当代文学艺术界大师们完美的集体亮相,著名书法家郑林先生被选为中国方艺术家代表。。
金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目的就是促进民心相通、夯实民意基础,为金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其他各方面的合作奠定人文基础。”积极开展人文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是金砖五国的共同愿望。目前编纂工作已全面展开,艺术名家的参与和协作是完成这一重大文化艺术工程的重要保证。
在此次主题的框架下,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成员选取了本此收藏的经典作品,并推出了多位艺术家的代表性创作。
被选为金砖五国艺术家之一的著名书法家郑林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世界是多元文化协同发展的,只有文明互鉴,才能更加美好。金砖五国的国家美术馆都有着共同愿望,要把联盟做好,做成实实在在推动五国文化发展,以及思想、情感、艺术、文化等多方面互动的平台,也通过金砖国家之间很好的文化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化传播有三个“一”:一张脸,一颗心、一个魂。一张脸,是指民族、国家的文化特征。一颗心,是彼此坦诚、真挚、温厚之心。一个魂,是共同珍爱、维护世界和平之魂。只要我们大家面对面,心连心,就能魂相依,脉相连,在人类共同命运的海洋里,相互依存,扶助前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五”是寓意着完璧之象的吉数。中国人秉持上下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传承,讲五行、五色、五味、五音、五福。而我们的手指,也是五指连心,相互依存,就像金砖五国之间的友谊。

郑林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说:以经典作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于心与心之间的相通。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要不断加强交流,最根本的就是要心相通。每个国家不同的作品,实际上就是其国家的心灵图像。不同的美展示在一起,相互映衬,相互映照,更加凸显出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所创造不同的美的价值。以中国美术馆馆藏优秀作品为代表的经典艺术作品展览的传播是让世界正确、深刻认识中国的重要途径。
在历史上,中国和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都分别有过非常有意义的文化艺术方面的借鉴,至今仍有影响。
相对而言,中国人对俄罗斯和印度的艺术有比较多的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派往苏联学习艺术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不少。回国后,他们大多在高校中成为教学骨干。可以注意到,中国一些关于西方艺术方面的译介是通过俄文实现的,譬如法国印象派的著作,不是从法文译过来的,而是从俄文转译而来。英国荷加兹的《美的分析》,并非译自英文原著,也是从俄文版转译的。可见,中国在文化上与俄罗斯的联系多么重要。

印度艺术历史悠久,影响非凡,对中国艺术也有深刻的影响。有专家认为,敦煌的莫高窟在佛像、菩萨以及伎乐人的服饰的描绘上,起码一半是印度式的。佛的半裸袒的体态有印度的造型因素。若往细处看,那种以浓重的色线来分层并描出面目、手足的方法,是很典型的“天竺晕染”。
中国与巴西早在100多年前就开始了交往。建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蒂茹卡国家公园的中国亭,是对1812年来此传艺的中国茶农的永久纪念。中国画大师张大千1954年迁居巴西圣保罗市,1955年在圣保罗建成“八德园”,1976年才举家移居台北。在巴西期间,张大千完成了许多重要作品。此外,巴西圣保罗双年展还是大众耳熟能详的重要展事。除此之外,中国人对巴西艺术的认识就不多了,远远不及对巴西足球的了解。正因为了解非常有限,增进中巴两国之间的艺术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南非艺术,人们大多听闻过它悠远的过去。中国人对南非艺术的了解并不多。2015年,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设立过南非特展,让中国大众领略了南非当代艺术的独特风采。
文化艺术交流有着巨大的魅力,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郑林先生对金砖五国的艺术交流充满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