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EA重回Steam

2019-10-31 00:28 作者:贾文涛的避难所  | 我要投稿

2019年10月29日晚,我正在浏览Steam的商店首页,无意中发现Steam的头图是不久后即将发行的游戏《星球大战绝地:陨落的武士团(英文名:STAR WARS Jedi: Fallen Order)》。

此时正值Steam的万圣节特惠期间,万圣节特惠的规模虽然比不上夏促或者圣诞等超级打折,但也是一年之中规模较大的打折活动之一,一款非折扣游戏占据活动期间的头版头图,可以说是非常少见的。

《星球大战绝地:陨落的武士团》在万圣节特惠期间上架Steam

等等……好像有什么不对……星战系列……开发商是重生娱乐(英文名:Respawn Entertainment)……发行商EA(中文名:美国艺电公司,全称:Electronic Arts,以下简写为EA)?……登陆了Steam?

“旷世奇观啊!”我脱口而出。

其实之前早有EA要重回Steam的传闻,传闻的内容也合情合理,与绝大多数的游戏发行商一样,EA早年的PC游戏也是在Steam发售,直到EA自建了Origin(直译为“起源”,以下戏称为“烂橘子”)平台,EA的新游戏就全部跑到烂橘子,再也没在Steam上架过。

“叛逃”Steam之后,EA的老游戏依然可以在Steam买到,只是新游戏不再上架

传闻一出,许多人,包括我也是这样猜测:如果EA重回Steam,看重的是Steam的用户数量和销售渠道。

现在看来,这样说也没错,但EA的真实目的好像并不在此。

之前我是这样想的:一款新游戏的黄金销售期,就是游戏刚发行的那几天(包括预购),最多不超过一个月,这个时候买游戏的玩家,是全价购入(偶尔有少量预购折扣),发行商的利润是最大的,尤其是像EA这种有自家平台的发行商,自产自销无其他平台抽成,卖多少钱都是自己的,美哉!美哉!

一旦过了黄金销售期,游戏销量的增长速度会明显减慢,需要通过打折来刺激消费,这个时候对于有自家平台的发行商来说,依然卖多少都是自己的,但是利润比起之前的黄金销售期,却少了很多。

EA有了烂橘子,新游戏就不再上架Steam,EA自产自销的模式,似乎做到了利益最大化?

其实并没有,或许……还能更高。

就拿育碧(英文名:Ubisoft Entertainment)来说吧,之前的育碧,出了新游戏,既在自家的Uplay平台上架,又在Steam上架,还在烂橘子等其他多个平台上架……其实这并不冲突,因为不同平台的用户不会、也不可能完全重叠,总有人只玩Steam,因为一个平台就够了,这个游戏Steam没有?那就不玩了!反正游戏不是必需品,类似的游戏有许多,玩其他的就是了。

Origin平台也有许多第三方游戏,比如育碧的《刺客信条》

在Steam上架,就相当于多了大量的潜在用户,这些用户可能不会主动去下载烂橘子,这样一来,卖出去的机会也就多了许多,赚钱的机会也就更多,去掉Steam的抽成之后,赚的钱比原来自产自销还要多,这才是利益最大化。

育碧在“投奔”Epic之后,用的还是同样的套路,既在自家的Uplay上架,又在Epic上架,只是Epic的抽成相比Steam少了一些,其实无论在哪个平台上架,育碧主打的还是自家的Uplay平台,其他平台只是销售渠道,游戏最终还是要通过Uplay平台来启动游玩,下面提到的R星(全称:Rockstar Games)也是同样的原理。

论赚钱,R星可以说是业内的一把好手,这个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在这里就不再详细赘述,简单来说,《荒野大镖客:救赎2》登陆PC的模式,对于其他厂商,可算是上了生动的一课。

《大镖客2》11月先登陆R星自家的平台,并在自家平台开启最好的预购奖励,这部分属于自产自销。同时登陆Epic,因为Epic抽成低,或许还会有首发补贴,在黄金销售期实现最低抽成的利益最大化。

12月登陆Steam,这个时候急着玩的玩家已经购买,在新的平台多卖一份是一份,凭借游戏优秀的素质进入第二黄金期。

对于现在的EA来说,自产自销虽然赚的钱都是自己的,但自家平台的玩家数量是有限的(虽然实际也不少),在黄金销售期过去之后,登陆Steam,再收割一波销量,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除了传闻,EA官方也暗示确有此事,在一个“不知名”的社交网站上发了一个杯子直冒热气,热气不就是蒸汽,蒸汽不就是Steam嘛。

EA在某“不知名”社交网站上暗示重回Steam

说回如今,与我之前的猜想不同,EA似乎并不在乎什么黄金销售期,新游戏直接上架Steam,可见与Steam合作的决心与诚意,Steam那边也很给面子,这就有了在本文开头我看到的那一幕。

为什么EA不在乎黄金销售期了呢?EA在随后的官网公告中提到:

“自明年春季开始,EA Access——我们拥有大量优质游戏和会员福利,且不断成长的订阅服务将会登陆 Steam。 EA Access 是 Steam 上的第一个且唯一一个游戏订阅服务,同时,Steam 也成为了第四个提供 EA 订阅服务的平台。”

EA官网公告全文

这样,一切就说得通了,对于EA来说,订阅服务,比黄金销售期重要太多了,与微软一样,EA是游戏订阅服务的先行者,先后在自家的烂橘子平台、微软和索尼的主机平台先后推行了订阅服务,玩家花一定数量的钱,在有限的时间里,玩数量庞大的游戏,实现“自产自销”转订阅服务。

现在看来,EA重回Steam,看重的并不是要通过Steam卖出去多少份游戏,而是想推广订阅服务,继续扩大自家的游戏人口,其实这与微软的想法差不多,但不完全一样。

越来越多的厂商意识到,订阅制才是游戏行业的未来,至于这个意识是否正确、实际是否可行,这就要通过时间来给我们答案了(我个人是更倾向传统的买断制或F2P多一些)。

我猜测,如果有足够的机会与条件,EA会把订阅制带到更多的平台,其实EA与Steam渊源颇深,但本文篇幅有限,便不再描述。

有趣的是,当初,EA是“叛逃”Steam的领头羊,随着时间推移,在一众欧美大中型厂商纷纷“叛逃”Steam之后,EA却又重回Steam,不知道那些“叛逃”了Steam的厂商,此刻正在想些什么。

EA重回Steam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